近十年来我国资金形势分析
注:①只包括金融债和企业债,未包括国债及国家投资债券和国家投资公司债券。
②为抵消兑付因素,债券筹资未采用发行额,而是采用余额增加额。?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1年)。
(三)外资外汇资金
外资外汇资金规模2001年为7677亿元,最多时达到9229亿元(1997年),最少时为933亿元(1992年)。从增长速度来看,其基本规律也是大起大伏,1~2年正增长之后就会出现1年的负增长。外资外汇资金占社会资金总量的比重最高时达33%(1994年),最低时仅为9%(1992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基本上维持在17~18%的水平,但2000年除外,仅为12%,略高于1992年,主要是由于外汇占款一下子减少了500多亿元(参见表8)。
表8 外资外汇占款
分别来看。首先,外汇占款增加额2001年达到3565亿元,仅次于90年代的最高值3889亿元(1997年),而此前1年(2000年)则是负的501亿元,为90年代以来最低值。2000年外汇占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剥离中国银行的不良资产所造成的,因此属暂时因素。但从长期看,外汇占款的增长速度也是起落相间,1~2年为正增长之后就有1年为负增长。(参见表9)。
表9 外汇占款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2)。
其次看实际利用外资的情况。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一直保持在每年4000亿元以上,最高时曾经一度达到5340亿元(1997年)。从增长速度来看,总的趋势是逐渐趋缓。1993年至1998年期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在社会资金总量中所占比重多数时间基本上稳定在15.5~18%之间,1999年以来下降到13%。
200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所占比重下降到了10%以下(为1992年以来首次),但是这一数据未包括对外借款,因此含有部分不可比因素。而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到469亿美元,增长15%(参见表10)。
表10 实际利用外资
注:2001年数未包括对外借款。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2)。
二、有关资金问题的讨论
讨论一:资金究竟是偏紧还是偏松?
目前,有关我国资金形势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目前资金形势依然偏紧,大多数企业感到资金紧张,因此主张进一步下调利率,放松银根。
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目前国内资金供给相对充裕,甚至出现了资金“相对过剩”的局面。其依据是,自1990至1999年的10年间,除1993年和1995年两年国内投资大于国内储蓄以外,10年来累计储蓄大于投资达10178.4亿元。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为现存差且逐年扩大,截至2001年底已达3.6万多亿元。国家外汇储备至2001年底也已达到2122亿美元。并据此得出结论,“资金短缺已不再是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见:《国内资金“相对过剩”与利用外资》一文,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政研室,《调研与参考》,2002年第6期)。
如何判断我国当前资金形势的松紧关系到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因而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分析。
如前所述,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资金总量增长速度呈现出先升后降再反弹的波浪式发展态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资金增长进入了低谷时期,甚至一度达到负增长13.2%的历史最低水平。但从趋势上看,1998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后情况逐年有所好转,1999年资金增长率回升至6%,2000、2001年上升到14~15%,因此,从纵向来看总体上是在朝缓和的方向发展的。虽然离历史最高水平还相差较大距离,但这一水平据认为是经济回归正常状态后比较适宜的(参见:《从资金角度看经济增长回升》,彭志龙,载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参考资料》,2001年第44期)。
从横向上看,首先,资金的增长速度与投资增长速度之比,1992年曾经达到1∶2,1993年宏观调控之后逐年上升至1997年的1∶0.32。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的1998年,尽管资金增长率出现了负增长,但投资增长率依然维持着正增长,从而使这一比例一度出现了-1∶1的特殊情况。此后3年,资金增长率恢复正增长,资金与投资的增长速度之比大体维持在1∶0.75左右。从目前来看,二者比例明显高于90年代初期,与加强宏观调控以后的1994、1995年差不多。
其次,再看资金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加通货膨胀率之比,90年代中期以前,这一比例大体上在1∶0.74~0.96之间,说明资金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90年代中期下降到1∶1.45和1∶1.74,资金增长率大大低于经济增长率加通货膨胀率之和;1998年一度出现特殊情况以后,1999年恢复到1∶0.93,目前在1∶0.56左右的水平,资金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将近1倍(参见表11),因而说明资金总量不再偏紧。
表11 资金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比较(单位:%)
注:投资增长率——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率——指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1)资金增长率由表1计算而得;
(2)其他数据:《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摘要》2002。
但是,为什么一些企业在资金总量已不再偏紧的形势下会感到资金紧张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资金结构上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近年来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资金在向大企业集中,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IT通信企业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资金“相对过剩”、甚至“有钱不知道怎么花”的尴尬局面。与此同时,感到资金紧张的是广大的中小企业,而资金紧张又主要表现在“贷款难”上。
据有关部门2001年对中小企业的调查统计,有76.1%的企业认为资金比较紧张,68
%的企业认为资金短缺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小企业由于自有资金比较少,因此主要依靠外部融资。在外部融资中,由于直接融资机会较少,因此只能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据调查,银行贷款占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80%,而79.3%的企业又是通过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因此,当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速和比重呈下降趋势时,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据上述调查,2001年有55%的中小企业认为获得贷款的难度在增加,30.5%认为贷款难度变化不大,二者相加高达85.5%(《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与问题——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上)》,载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参考资料》2001年第142期)。
另据人民银行2002年上半年对5000户工业企业的调查显示,这种状况今年以来有所变化。大型企业短期借款进入第二季度以后增速逐月下降,比上季度回落3.5个百分点;中型企业第二季度增速比上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但各月增速仍然保持在8~9%之间;小型企业增速明显上升,比上季度提高了4.6个百分点(参见表12)。希望这种趋势带有普遍性并能够继续保持下去。
表12 5000户企业银行借款变动表(%,同比增长)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简报》,2002年第15期。
其次,如前所述,近年来始终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是财政性资金,外资外汇资金增长起伏较大,而金融性资金1998年以来多数年份是负增长或低增长态势。财政性资金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