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 正文

拉康:“回归弗洛伊德”或回归主体的真理


来自于真实界。”(注:Ibid,p.238.)从另一方面来说,人是说话的存在,但首先是象征使他成为了人。不能把象征秩序设想为由人所建构,相反,是它建构了人。“象征事实上以一个如此周全的网络包围了人的一生,在他降生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前,它们早就与那些将要‘以血肉(by  flesh  and blood)’制造他的人结为一体了;在他出生时,它们给他带来星座的秉赋,或者说仙女的礼物,或者命运的概略;它们赋予言词以使他忠诚或背叛,给出行动的法则让他遵循直到他还未到达的将来,甚至直到他死后;通过象征他的终结在最后的审判中获得了意义,在那儿言词宽恕或谴责他的存在——除非他在主观上实现了为死的存在(being-for-death)。”(注:Lacan,@①crits:A  selection,P.68.)因此,象征秩序是人的主体性得以建构的领域,对拉康来说,主体的现实是象征秩序。
  在这三个界域或秩序中,真实域是最为扑朔迷离的一个,亦是拉康后期理论探讨的重心所在。拉康对“真实”(the  real)这一概念的用法严格区别于经验性的概念“现实”(reality),真实是本体论层次上的概念。“现实”是由想象域和象征域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真实则是超现实的,也就是说,它不仅与想象对立,而且也处在象征之外。这意味着,真实域既不可能在想象域中被形象化,也不可能被象征域所表征;它是被彻底排斥、完全无法认知的。按拉康的说法,“真实是不可能的”,(注:Lacan,The  seminar.Book  XI.The  Four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psychoanalysis,1964,
trans.AlanSheridan,London:Penguin,1979,p.167.)“上帝属于真实域”。(注:Ibid,p.45.)真实是纯粹的、无差异的和抵制象征化的力量或效果。因此,处于创伤之核心的正是某种真实的经验。不过,真实不仅仅指称某种外在于个体的未知物,它也与机体需要的那种不可言喻的骚动以及身体的无意识性相关。斯拉沃热·齐泽克在他研究拉康的名著《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中对拉康的真实域概念作了独到的阐明:
  我们拥有的真实域是象征化过程的出发点、根本和基础(这就是为什么拉康谈及“真实域的象征化”的原因),即真实域在某种意义上先于象征秩序,当它陷入象征秩序网络中时,也是由象征秩序所结构的:这就是伟大的拉康式的象征化母题(motif  ofsymbolization),而象征化是这样一个过程,它抑制、排出、倒空、切割生命躯体的真实域的丰富性。但与此同时,真实域又是这一象征化过程的残品、残余和废料,是逃避象征化过程的残迹、余额,因而也是由象征化过程自身制造出来的。用黑格尔的术语来说,真实域既是被象征域预先假定的,又是被象征域提出来的。……
  真实域即惰性呈现、实证性的丰富性,真实域中什么都不缺少——即是说,欠缺仅仅是由象征化引入的;欠缺是引入了空隙的能指,是真实域中的缺席。但与此同时,真实域本质上又是处于象征秩序中间的一个空洞、缺口和开口——它是这样的欠缺,象征秩序正是围绕着它被建构起来的。真实域作为出发点、根基,它是没有欠缺的实证性的丰满性;与此相反,作为象征化的产物和剩余,真实域是由象征结构所创造和环绕的空隙和空无。……它无法被否定,因为就其实证性而言,它本质上只不过是一个纯粹的否定、空无的体现而已。(注: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231-232页。术语有改动。)
  在齐泽克看来,真实域可界定为对立两极的直接重合点:每一极都直接进入其对立的一极,每一极本身都成了自己的对立面。这样一种悖论性的特征表现为:真实域既是坚硬的难以渗透的内核,它抵抗象征化;又是纯粹的空幻的实体,它本身并不具有本体论的一致性。简言之,它是一个并不存在然而却拥有一系列属性的实体。拉康本人也提示过理解真实域这一悖论性特征的线索。在其研讨班讲演之二十《再来一次》(Encore)中,拉康指出:“只有通过形式化的僵局,才能把真实域记录下来。”这意味着,首先,真实域当然是无法记录下来的,“它并没有停下不去记录自己”——它是一块石头,每一次形式化的努力都被它绊倒。不过正是通过这一失败,我们才能环绕并确定真实域的空位。换言之,真实域不可能被记录下来,但我们可以记录下这种不可能性,我们可以确定这种不可能性的位置:一个引发了一系列失败的创伤性位置。拉康的全部观点就在于,真实域不过是对其进行记录的这一不可能性而已。也就是说,真实域本质上什么也不是,它只是一个空隙,是标志着某种核心不可能性的象征结构中的空无。(注:参见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234-236页。术语有改动。)
  在拉康看来,想象、象征和真实这三个组织人类经验的生存域构成了主体存在

的三个维面。处于想象域的是自我(此为想象认同的产物),处于象征域的是主体“我”(此为象征建构的产物),处于真实域的是无意识主体“它”(即主体的“自身”[self]或“本我”)。在《罗马报告》中,拉康对人类主体性的这一三元结构作了明确的描述:
  因此,如果要解除主体的异化,就必须始终在主体的自我(moi)和他的话语的“我”(je)的关系中来理解话语的意义。但如果你拘泥于这种看法,即认为主体的自我(moi)和那个正在对你说话的在场者是一回事,那么你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注:Lacan,@①crits:A  selection,P.90.)
  这段话表明,拉康式的主体是三个不同要素的不稳定的共存。首先是“那个正在对你说话的”真实的“在场者”,即那个说话的身体(“它”),它是实际发言行为的无意识主体。其次是那个说话的身体的话语中的“我”(je)所意指的象征主体,即实际说出的陈述的主体。拉康常用“消隐”(fading)这一比喻来描述那个说话的身体在它说出的话语的能指链下消失的情境,而正是这一能指链将主体构建为人格性的“我”(je)。主体的第三个要素即是在镜像阶段构建的想象的自我(moi),它赋予了主体一个它实际上欠缺的身份。
  关于人类主体性结构不同维面的辩证关系,拉康提出了一个“L图式”来予以图解说明(根据研究者穆勒(John  P.Muller)和理查森(William  J.Richardson)的说法,“L图式”在拉康所有图式中是为最基本的(注:John  P.Muller  and  William  J.Richardson,eds.The  Purloined  Poe:Lacan,Derrida,and  
Psychoanalytic  Reading,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8,p.71.)):
  附图
  这个图式由两条相交的轴线组成;想象的轴线——即连结自我和它的想象认同的对象(小他者)的“α-α′”,被象征关系轴线“A-S”所穿越,而后者代表着主体通过大他者的代理作用而生成。总起来看,这个图式描绘了人类主体于中被构建的动力学场域。它显示了一种“组合结构”,在其中主体的“存在”不可能定位于这个矩阵的任何一个角,而是“伸展于图式的四个角上,即:S,他的不可言喻的、愚蠢的存在;α,他的对象;α′,他的自我,即他的外形在其对象中的反射;以及A,即由此可以向他提出他的存在的问题的地方。”(注:Lacan,@①crits:A  selection,P.194.)需要指出的是,“L图式”所展现

《拉康:“回归弗洛伊德”或回归主体的真理(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18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