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分析
首先,从经济的宏观面来分析,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增长处于均衡状态。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产量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之前的AS曲线之形状是向上倾斜的,在产量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之后AS曲线之形状是垂直的。
从美国的劳动市场来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左右,甚至低于这一水平,基本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产品市场上,随着新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不断涌现,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已经从供给决定消费发展成为消费引导供给的阶段。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我们可以把美国经济看做是一种供给约束型经济。在该经济中,总需求处于较高水平并且有充分弹性,所以在无资源闲置和供给过剩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而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大幅波动。因而,国民收入的提高取决于供给能力的改善,国民收入是供给的函数。
附图
如图,若增加需求,AD曲线向右上移至AD',收入不变而价格水平上升;若将供给曲线向右移至AS',则国民收入由Y增至Y',同时价格略有下降。由此可见在供约约束型经济下,贸易顺差于国民收入之间会形成一种负相关的效应。
其次,大量相对低价的日用消费品和资源性商品的进口弥补了国内相关生产的不足,提高了国内的总有效供给,弥补了消费缺口,从而有力地抑制了经济的过热,防止通胀的重燃,使包括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国内价格总水平降低,为实现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增长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
消费者价格指数近二十年来始终维持了较低的水平。GDP连锁价格指数,以1996年为100,1997~1999年分别为101.95、103.23和104.77。三年平均增幅仅为1.59个百分点。除去食品和能源以外的核心通货膨胀率1996~1999年分别为1.6、1.6、1.1和1.4。(注: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2001,p.285.)这与经济的全球化和低价商品的进口有密切关系。
再次,美国进出口商品结构有利于美国扬长避短,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结构提升,最大限度地获取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中美间的分工和贸易关系即为典型例子。如,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普雷斯托维兹指出,我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除纺织业外,主要发生在那些我们已不再生产同类产品的工业部门。
此外,大量的廉价进口品的“冲击”推进了美国的产业结构转型、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带动了整体经济的繁荣。大量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加速了美国相对落后的产业淘汰和转型,从而促进了美国新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它的发展又带动了许多其他产业的发展,包括一些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同时也提高了工人的素质,最终降低了失业率。
最后,美国每年高达1万多亿美元的商品进口使其得以继续保持在国际贸易中的第一大国地位。
四 恰当地认识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在美国国内人们普遍担心巨额外贸逆差会使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地位下降,但事实上随着美国经济的转型及新经济的成长,在存在巨额逆差的同时美国仍然保持了其超强贸易地位。
(一)美国在世界商品贸易中最大出口国和最大进口国的地位将继续保持
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对外贸易收支逆差不断扩大,同时其商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持续相对下降。美国商品出口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从1974年的32.5%,到1980年降为10.8%。但在80年代以来的20年里,在对外贸易收支逆差不断扩大的同时,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份额。美国商品出口在世界商品出口中的比重大体维持在11~13%之间,显示美国经过较长时间的结构性调整,其商品贸易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已基本稳定,并呈现出增长的势头。
表4 世界商品贸易中的十大进出口国家和地区(亿美元,%)
出口 价值 所占份额 年增长率
1990~2000 1999 2000
美国 7824 12.3 7 2 12
德国 5516 8.7 3 0 1
日本 4793 7.5 5 8 14
法国 2981 4.7 3 -1 -1
英国 2801 4.4 4 -1 4
加拿大 2772 4.4 8 11 16
中国 2492 3.9 15 6 28
意大利 2346 3.7 3 -4 -1
荷兰 2117 3.3
中国香港 2142 3.2 9 0 16
对中国出口 237 0.4 -2 9 6
进口 价值 所占份额 年增长率
1990~2000 1999 2000
美国 12581 18.9 9 12 19
德国 5001 7.5 3 1 5
日本 3795 5.7 5 11 22
英国 3317 5.0 4 2 4
法国 3054 4.6 3 1 4
加拿大 2491 3.7 7 7 13
意大利 2333 3.5 3 1 6
中国 2251 3.4 15 18 36
中国香港 2142 3.2 10 -3 19
非转口的进口 354 0.5 1 -21 24
荷兰 1970 3.0 5 2 3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230.html
从美国的劳动市场来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左右,甚至低于这一水平,基本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产品市场上,随着新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不断涌现,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已经从供给决定消费发展成为消费引导供给的阶段。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我们可以把美国经济看做是一种供给约束型经济。在该经济中,总需求处于较高水平并且有充分弹性,所以在无资源闲置和供给过剩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的变动,而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大幅波动。因而,国民收入的提高取决于供给能力的改善,国民收入是供给的函数。
附图
如图,若增加需求,AD曲线向右上移至AD',收入不变而价格水平上升;若将供给曲线向右移至AS',则国民收入由Y增至Y',同时价格略有下降。由此可见在供约约束型经济下,贸易顺差于国民收入之间会形成一种负相关的效应。
其次,大量相对低价的日用消费品和资源性商品的进口弥补了国内相关生产的不足,提高了国内的总有效供给,弥补了消费缺口,从而有力地抑制了经济的过热,防止通胀的重燃,使包括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国内价格总水平降低,为实现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增长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
消费者价格指数近二十年来始终维持了较低的水平。GDP连锁价格指数,以1996年为100,1997~1999年分别为101.95、103.23和104.77。三年平均增幅仅为1.59个百分点。除去食品和能源以外的核心通货膨胀率1996~1999年分别为1.6、1.6、1.1和1.4。(注: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2001,p.285.)这与经济的全球化和低价商品的进口有密切关系。
再次,美国进出口商品结构有利于美国扬长避短,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结构提升,最大限度地获取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中美间的分工和贸易关系即为典型例子。如,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普雷斯托维兹指出,我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除纺织业外,主要发生在那些我们已不再生产同类产品的工业部门。
此外,大量的廉价进口品的“冲击”推进了美国的产业结构转型、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带动了整体经济的繁荣。大量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加速了美国相对落后的产业淘汰和转型,从而促进了美国新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它的发展又带动了许多其他产业的发展,包括一些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同时也提高了工人的素质,最终降低了失业率。
最后,美国每年高达1万多亿美元的商品进口使其得以继续保持在国际贸易中的第一大国地位。
四 恰当地认识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在美国国内人们普遍担心巨额外贸逆差会使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地位下降,但事实上随着美国经济的转型及新经济的成长,在存在巨额逆差的同时美国仍然保持了其超强贸易地位。
(一)美国在世界商品贸易中最大出口国和最大进口国的地位将继续保持
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对外贸易收支逆差不断扩大,同时其商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持续相对下降。美国商品出口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从1974年的32.5%,到1980年降为10.8%。但在80年代以来的20年里,在对外贸易收支逆差不断扩大的同时,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份额。美国商品出口在世界商品出口中的比重大体维持在11~13%之间,显示美国经过较长时间的结构性调整,其商品贸易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已基本稳定,并呈现出增长的势头。
表4 世界商品贸易中的十大进出口国家和地区(亿美元,%)
出口 价值 所占份额 年增长率
1990~2000 1999 2000
美国 7824 12.3 7 2 12
德国 5516 8.7 3 0 1
日本 4793 7.5 5 8 14
法国 2981 4.7 3 -1 -1
英国 2801 4.4 4 -1 4
加拿大 2772 4.4 8 11 16
中国 2492 3.9 15 6 28
意大利 2346 3.7 3 -4 -1
荷兰 2117 3.3
5 0 5
中国香港 2142 3.2 9 0 16
对中国出口 237 0.4 -2 9 6
进口 价值 所占份额 年增长率
1990~2000 1999 2000
美国 12581 18.9 9 12 19
德国 5001 7.5 3 1 5
日本 3795 5.7 5 11 22
英国 3317 5.0 4 2 4
法国 3054 4.6 3 1 4
加拿大 2491 3.7 7 7 13
意大利 2333 3.5 3 1 6
中国 2251 3.4 15 18 36
中国香港 2142 3.2 10 -3 19
非转口的进口 354 0.5 1 -21 24
荷兰 1970 3.0 5 2 3
资料来源:WTO Annual Report 2001,p.14.
表5 主要工业国家制造业生产率和单位劳动成本比较(1980~1997)
附图
表6 世界商业服务贸易中的十大进出口国家和地区(亿美元,%)
出口 价值 所占份额 年增长率
1990~2000 1999 2000
美国 2740 19.3 8 4 10
英国 1001 7.1 7 3 -3
法国 773 5.5 2 -1 -7
德国 751 5.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