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研究回顾及评析


科学体系,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2。) 
(2)板块法也是研究者常用的方法之一。 因为运用这种方法的研究者所划分的板块差异较大,语言表述也大相径庭,归纳起来很不容易,故而选择有代表性的加以介绍。 
陈荣耀认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大致包含五个方面:重点论,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点论,即把握矛盾两极正确处理公有制和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挥双重功能,追求双重效应;要素论,马克思主义、商品文化和国情民情的归纳是三大要素;特色论,建设必须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多学科,指邓小平理论包含着许多领域的学术成果。他认为重点论、两点论讲的是方法论体系;要素论构成的是基本理论要素;特色论揭示的是中国式社会主义体系上的特征;学科论则是从学术范畴上对邓小平理论的一种归纳。五者统一,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注:陈荣耀:试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逻辑框架,社会科学1994.3。) 
孙纪成和李茂岭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足点、基石;“一心一意搞建设”是理论的主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理论的精髓;“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是理论的重要方法;两个文明一起抓是理论的重要原则。这五个方面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注:孙纪成、李茂岭: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初探,江淮论坛1994.3。)王诚安提出一个精髓、一个主题、一大任务、一条方针、一种精神、一个关键的六个重点问题论,(注:王诚安:把握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六个重点问题,理论导刊1996.7。)和他俩思路上完全一致,他也代表着一种板块法。 
张佩德认为从系统论思想出发分析研究邓小平理论,可以看出它的体系结构主要由目的元、目标元、导向元、能力元、活力元五个系统构成,可称为五元构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对目的元的高度概括;目标元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导向元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精神文明建设;能力元是经济发展依靠现代科技和人才;活力元是充分发挥调动劳动者和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张佩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五元构建,江西社会科学1995.1。) 
(3)层次板块相间法, 这又可分为大层次小板块和大板块小层次两种。前者在上文述及层次法时其实可以看出来,如有研究者认为邓小平理论的基石由某几个部分组成,诸如此类,等等。后者以庄前生为例,他认为邓小平理论的体系由思想前提、基础结构、主体结构、三大目标组成。基础结构、主体结构两者之间有一种承接的层级关系,主体结构内部又分一个中心、两个支柱、基本观点三个层次。(注:庄前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结构,理论学刊1995.1。) 
(4)红线串珠法。朱奎保按照中宣部概括的16 个方面把邓小平理论划分成基础理论,即“什么是社会主义”,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层次,由1~3部分组成;应用理论,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反映社会主义应用本质层次,由4~11部分组成;条件理论, 即对所需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国际条件和国内条件的说明。所有这些理论都是讲的社会发展问题,所以贯穿于其中的红线是社会发展理论。(注:朱奎保: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这个归纳的特点是三个部分间有层进关系,由红线贯穿其中。卫阳光认为邓小平理论主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枝叶涵盖诸领域、多学科,整个体系体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卫阳光:邓小平理论体系构建特点,党政干部论坛1998.10。 )这个归纳的特点是诸领域间是并列关系,没有层进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红线贯穿其中。 
(5)平行线法,这可以雷云的文章为例。 他认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邓小平理论除了在经济、政治、思想等各个领域展开,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外,还因为有三条主线贯穿于其中,邓小平理论才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三条主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思想主线;生产力标准理论是理论主线;党的基本路线是政治主线。(注:雷云:试论贯穿邓小平理论始终的三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6.1。) 
(6)逻辑推演法是李鸿烈文章中体现出的一种方法。他分析, 邓小平理论建构“特色理论”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过去失误在于对社会主义认识有偏差,没有发展生产力→……→坚持发展、改革、稳定,使“发展中国”由理论、理想变为现实。他在分析后发现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和终点相类似,相呼应,这正是一种理论成为严密逻辑体系的应有要求。(注:李鸿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论要,福建学刊1996.2。) 
2.体系内部各部分的研究状况 
当然,其他研究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文章还有,在写作本文时,对思路大致相同的选择有代表性的做了介绍。下面进一步分析研究者们对体系内部各部分认识的情况。 
研究者在各自的文章里对同一问题提出了名称各异的概念,为方便起见,本文在进行归并后大致按理论主题、哲学基础、理论基石、战略部署进行比较分析。 
(1)理论主题: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是“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里不再举例。也有不同看法,如李茂岭认为是“一心一意搞建设”,(注:孙纪成、李茂岭: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初探,江淮论坛1994.3。)侯远长认为是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注:侯远长:正确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研究1995.2。)朱奎保认为是发展理论,(注:朱奎保: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雷云认为是生产力标准理论,(注:雷云:试论贯穿邓小平理论始终的三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6.1。)顾海良认为是以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基本路线和基本思想为主题。(注:顾海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8.5。)

 
(2)哲学基础:有不少研究者认为就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这里不再举例,也有人认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注:靳辉明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研究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25~27页。)黄荫涛认为哲学基础有三个要点: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于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关于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注:黄荫涛: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与逻辑结构,科学社会主义1994.4。)庄前生认为是普遍真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实践检验真理的认识论标准。(注:庄前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结构,理论学刊1995.1。)四个要点的有,周荫祖认为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注:周荫祖:我所理解的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及系统结构,南京社会科学:经济哲学版1995.11。)张奎良认为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警惕右, 主要防止“左”;照搬外国不能发展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注: 张奎良主编: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前言,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4—6页。)苏星、龚育之等认为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照辩证法办事;“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注:苏星、龚育之、杨春贵主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程,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 
(3)理论基石:关于此差别挺大,归纳为一、二、三、四、 五个基石的都有,即使基石的数目相同,组成成份也不同。 
一基石,孙纪成、李茂岭认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注:孙纪成、李茂岭: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初探,江淮论坛1994.3。)苏戎安认为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注:苏戎安:关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三个基本问题,社会科学研究1994.6。)李鸿烈认为是发展中国;(注:李鸿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研究回顾及评析(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25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