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研究回顾及评析
理论的科学体系论要,福建学刊1996.2。)储波认为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所建设的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注:储波: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求是1994.24。)包心鉴、来丽梅等认为是初级阶段论。 (注:包心鉴: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2。)(注:来丽梅: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长白学刊1998.3。)
二基石,普布次仁认为是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注:普布次仁: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几个问题的认识,西藏党校1996.2。)
三基石,周荫祖认为是本质论、初级阶段论、市场经济论;(注:周荫祖:我所理解的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及系统结构,南京社会科学:经济哲学版1995.11。)庄前生和他的看法十分相似。 (注:庄前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结构,理论学刊1995.1。)陈文书认为是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现实基础共同构成了理论基石;(注:陈文书:完整地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理论学习导刊1995.4。)徐文泽认为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市场经济论、本质论和初级阶段论。(注:徐文泽: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理论学刊1998.2。)
四基石,张奎良认为是初级阶段论、基本路线、本质论、发展战略;(注:张奎良主编: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前言,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4—6页。)靳辉明认为是本质论、初级阶段论、市场经济论、改革论;(注:靳辉明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研究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25~27页。)吴雄丞的看法和他极为相似;(注:吴雄丞主编:邓小平理论简明教程,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17~18页。)包心鉴认为是本质论、改革动力论、市场经济论、全面发展论。(注:包心鉴: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2。)
五基石,黄荫涛认为有生产力标准、初级阶段论、本质论、根本任务论、市场经济论。(注:黄荫涛: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与逻辑结构,科学社会主义1994.4。)
(4 )再下一层次的分析不易进行,因为研究者提出的概念很多,有政治纲领、行动纲领、战略部署、战略策略、基本观点系列、应用理论等等。简单说来,研究者大都按两种思路进行思考,一种思路是由理论基石展开,或者说是具体化,认为邓小平理论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祖国统一等领域,在这些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实现了理论突破,指导了并将继续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种思路是认为邓小平理论围绕“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战略部署,不再详述。
3.简要的评析
以上是对研究者们对邓小平理论体系构造情况的比较分析,本人在分析中感到目前的研究有这样几个特点:
(1)统一的认识没有形成。这是因为研究者掌握的材料、 思考问题的角度、思维方式、认识水平高低不同造成的,同时也与现在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关,研究者可以各抒己见,见仁见智。这种活泼的研究局面必将促进人们加深认识邓小平理论,正确掌握邓小平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此种情况也不利于人们对邓小平理论形成大致共同的看法。这使得学术界必须重视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研究。
(2)论证过程简单。从本人复印到的文章来看, 二千字至五千字的文章占绝大多数,篇幅只要稍长于三千字,就必然又要论证体系形成的标准、体系形成的过程、体系的特点等。这样,分布在论证体系上的文字仅仅有一、二千字,如此小的篇幅如果再构造成层次状或板块状,每部分的论证分量就会显得单薄,堆砌的痕迹明显,这种“惜墨如金”的局面亟待改变。
(3)有力的大作不多。 有不少文章把权威性的结论拿来进行宣传性说明,而缺乏学理性的分析。曾有研究者提出要按邓小平的思路来理解邓小平理论,这是一个很好的号召,然而研究状况却表明有些研究者是在自顾自说。比如,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有演绎法和归纳法两种,邓小平有许多结论是他基于自己的观察、思考归纳得来的,而并非由一个起始点一步一步演绎而来。尤其是,当被有些研究者拿来作为演绎推理开端的观点是在邓小平思想成熟时期才提出的,而推理的结论反倒是邓小平早就提出的观点时,这就不符合邓小平思想发展的实情。邓小平同志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深化、完善过程,这是确定不移的,我们应该尊重这一点。
(4)相承性比较研究不够。 大家都认识到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有相承关系,然而研究者要么单就邓小平理论谈起,要么沿用经典性版本来比照邓小平理论,说一下邓小平理论在观点上的重大突破,对它们在体系上的比较研究很少提及。应该说,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已经不同,简单说来,邓小平理论的体系重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256.html
二基石,普布次仁认为是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注:普布次仁: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几个问题的认识,西藏党校1996.2。)
三基石,周荫祖认为是本质论、初级阶段论、市场经济论;(注:周荫祖:我所理解的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及系统结构,南京社会科学:经济哲学版1995.11。)庄前生和他的看法十分相似。 (注:庄前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结构,理论学刊1995.1。)陈文书认为是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现实基础共同构成了理论基石;(注:陈文书:完整地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理论学习导刊1995.4。)徐文泽认为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市场经济论、本质论和初级阶段论。(注:徐文泽: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理论学刊1998.2。)
四基石,张奎良认为是初级阶段论、基本路线、本质论、发展战略;(注:张奎良主编: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前言,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4—6页。)靳辉明认为是本质论、初级阶段论、市场经济论、改革论;(注:靳辉明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研究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25~27页。)吴雄丞的看法和他极为相似;(注:吴雄丞主编:邓小平理论简明教程,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17~18页。)包心鉴认为是本质论、改革动力论、市场经济论、全面发展论。(注:包心鉴: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2。)
五基石,黄荫涛认为有生产力标准、初级阶段论、本质论、根本任务论、市场经济论。(注:黄荫涛: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与逻辑结构,科学社会主义1994.4。)
(4 )再下一层次的分析不易进行,因为研究者提出的概念很多,有政治纲领、行动纲领、战略部署、战略策略、基本观点系列、应用理论等等。简单说来,研究者大都按两种思路进行思考,一种思路是由理论基石展开,或者说是具体化,认为邓小平理论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祖国统一等领域,在这些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实现了理论突破,指导了并将继续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种思路是认为邓小平理论围绕“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战略部署,不再详述。
3.简要的评析
以上是对研究者们对邓小平理论体系构造情况的比较分析,本人在分析中感到目前的研究有这样几个特点:
(1)统一的认识没有形成。这是因为研究者掌握的材料、 思考问题的角度、思维方式、认识水平高低不同造成的,同时也与现在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关,研究者可以各抒己见,见仁见智。这种活泼的研究局面必将促进人们加深认识邓小平理论,正确掌握邓小平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此种情况也不利于人们对邓小平理论形成大致共同的看法。这使得学术界必须重视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研究。
(2)论证过程简单。从本人复印到的文章来看, 二千字至五千字的文章占绝大多数,篇幅只要稍长于三千字,就必然又要论证体系形成的标准、体系形成的过程、体系的特点等。这样,分布在论证体系上的文字仅仅有一、二千字,如此小的篇幅如果再构造成层次状或板块状,每部分的论证分量就会显得单薄,堆砌的痕迹明显,这种“惜墨如金”的局面亟待改变。
(3)有力的大作不多。 有不少文章把权威性的结论拿来进行宣传性说明,而缺乏学理性的分析。曾有研究者提出要按邓小平的思路来理解邓小平理论,这是一个很好的号召,然而研究状况却表明有些研究者是在自顾自说。比如,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有演绎法和归纳法两种,邓小平有许多结论是他基于自己的观察、思考归纳得来的,而并非由一个起始点一步一步演绎而来。尤其是,当被有些研究者拿来作为演绎推理开端的观点是在邓小平思想成熟时期才提出的,而推理的结论反倒是邓小平早就提出的观点时,这就不符合邓小平思想发展的实情。邓小平同志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深化、完善过程,这是确定不移的,我们应该尊重这一点。
(4)相承性比较研究不够。 大家都认识到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有相承关系,然而研究者要么单就邓小平理论谈起,要么沿用经典性版本来比照邓小平理论,说一下邓小平理论在观点上的重大突破,对它们在体系上的比较研究很少提及。应该说,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已经不同,简单说来,邓小平理论的体系重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研究回顾及评析(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