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研究回顾及评析


【 正 文 】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我党即将走上跨世纪新征程,做出的历史性决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成为我党取得更大成就的保障。但是在社会上人们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水平很不一致,有时甚至在根本的问题上意见相左。对此,我们必须加强理论研究,力求在理论上取得统一认识。那么,首要的研究课题就是如何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对邓小平理论体系研究的状况进行回顾并作简单评析。 
1.研究文献及构造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方法 
根据本人通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邓小平理论研究》(含未改名前的《邓小平思想研究》)等提供的索引统计,1993年至1998年间专论邓小平理论(几年来人们使用的概念发生了变化)体系的论文约在五十余篇,综述也计算在内,一稿多投的算作一篇。从数量上显得不足,和人们对研究应有状况的要求相差很远。据复印到的论文统计,93年为1篇,94年为7篇,95年为9篇,96年为8篇,97年为4篇,98年为18篇。从这里可以看出,93年学术界基本上还没有从体系上去把握和认识邓小平理论,97年下半年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是科学体系的论断后,98年发表的文章数量有明显增多,但研究的内容基本上是对前几年的延续,且其中有不少文章是宣传十五大报告的结论,分析性学术文章不多。 
自97年以来,有关邓小平理论的教材大量出现,其中也有冠以“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名字,然而真正专门研究“科学体系”的专著并不多见。本人见到有四本,即张奎良主编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杨三省主编的《邓小平理论体系研究》、靳辉明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金钊著《邓小平理论总论》。 
就研究情况看来,每位研究者因其掌握材料不同,思考问题角度各异,构建的邓小平理论体系各有不同。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种方法:层次法、板块法、层次板块相间法、红线串珠法、平行线法、逻辑推演法等等。 
(1)层次法,这是一种常见的构造体系的方式, 细分又有以下几种层次。 
二层次: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些论者即以此做为划分层次的依据,把邓小平理论构造成逻辑上有相承关系的二层次。以储波为例,他认为第一层次讲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我们现在所建设的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第二层次回答和阐述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持此种观点的人对十四大报告中概括的邓小平理论的九个方面进行了分类。(注:储波: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求是1994.24。)这是一种有代表性的层次法。 
张乐岭则认为第一层次是方法论基础,这又可分为思想路线和国情两部分,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逻辑起点和初级阶段这个基石;第二层次是理论主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里最重要的是弄清楚社会主义本质,只有弄清楚“什么是”才能谈得上“怎样建”。因此,社会主义本质论成为邓小平理论框架的轴心。“怎样建”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指导这一实践的主要是邓小平理论关于发展的理论、关于改革的理论和关于稳定的理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三大支柱,发展、改革、稳定三者关系,在党的基本路线中具体表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注:张乐岭:论邓小平理论及其科学体系,文史哲1997.6。) 
三层次:苏戎安认为基础认识层面解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一般性认识,这是整个理论体系的科学基石;建设规律层面解决“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这是整个体系的主体;行动纲领层面是以基本路线为指导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巩固与发展的战略部署和策略方针。按此思路他对邓小平理论的九个方面进行了划分。(注:张乐岭:论邓小平理论及其科学体系,文史哲1997.6。) 
陈文书认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理论基础、核心内容、战略布局。理论基础由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现实基础组成,分别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核心内容由基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组成,分别是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战略布局即战略步骤、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一国两制”,这是从时间、力量、空间上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布局。(注:陈文书:完整地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理论学习导刊1995.4。)和他相似的论者还有普布次仁,他认为三个层次为理论基础、主体结构、力量部署。(注:普布次仁: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几个问题的认识,西藏党校1996.2。) 
张奎良构造的三个层次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思想前提或逻辑起点,这是为了扫除改革开放的思想障碍;而理论基础是要纠正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空想因素,提出和确立改革开放所必需的新理论,主要是初级阶段论等四个基本原理;体现了前两者精神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其逻辑要求和具体展现,基本内容包括经济篇、政治篇、思想文化篇、外部条件篇、祖国统一篇。(注:张奎良主编: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前言,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4—6页。) 
四层次:黄荫涛构造的体系被他称之为“四层楼结构”,即按哲学基础、理论基石、政治纲领、战略原则等四个部分来构造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他认为政治纲领即党的基本路线,包括三个基本要点: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与形成依据;基本路线的要素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主体部分;基本路线的时效、功效等。第四层次又可以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四大领域。(注:黄荫涛: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与逻辑结构,科学社会主义1994.4。) 
周荫祖的看法和他大致相同,即分为哲学基础、理论基石、理论主题、基本观点系列等四个层次。理论主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党的基本路线集中反映了“建特”理论是完整的科学体系的特征。(注:周荫祖:我所理解的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及系统结构,南京社会科学:经济哲学版1995.11。) 
靳辉明的四个层次分别是哲学基础、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基本范畴。在第二层次他认为包含着两个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理论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第四层次他提出了“制度与体制、计划和市场、公平和效率、发展和稳定、民主和法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这样一些重要范畴,认为这些范畴是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实质、深化人们认识的关节点。(注:靳辉明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研究海南出

版社1998年版,25~27页。) 
吴雄丞的四层次是哲学基础,理论基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建诸方面的基本原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而且由上述四层次组成的邓小平理论的体系中还包含着一系列重要范畴。(注:吴雄丞主编:邓小平理论简明教程,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17~18页。) 
五层次有包心鉴的体系。他认为第一层次基石是初级阶段理论;第二层次支柱理论是基本规律理论,包括本质论等四个基本理论;第三层次是前两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层面的展开,包括根本任务、“三个有利于”标准、战略步骤等;第四层次应用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的深入展开,包括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及由此引申的基本范畴;第五层次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注:包心鉴:论邓小平理论的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研究回顾及评析》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25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