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的集团化趋势与应对策略
改革与发展将以集团化的建设为突破口,力争尽快理顺行政管理部门与出版组织的关系,加快出版集团的产权制度落实,促进出版集团内部的“化学变化”。管理部门将会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出版集团发展的政策与措施,以此带动我国出版业尽快驶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这预示着我国出版业集团化的发展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
目前,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新闻出版业正在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改革,积极推进集团化建设,把集团做大做强。在有的领域,比如,在政企分开、产权规范、跨地区经营、融资渠道、市场整合、出版物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方面,都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我国出版业集团化建设将会呈现如此趋势:出版集团的建设将会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随着媒体之间相互的渗透,出版集团将进一步出现跨媒体的融合;逐步形成真正以资本为纽带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出版集团将普遍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出版市场垄断趋势将会加强,市场格局将由几大集团主导并分割;依靠自身力量内涵式发展的出版集团将爆发强劲的后力;出版格局将会在重新洗牌后渐趋明朗。
下篇:对出版集团化的反思
出版集团化的历程在西方已经进行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尤其20世纪70年代以来,集团垄断的趋势前所未有地加强,同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已经引起人们的担忧。一些西方学者经过调查发现,在美国,几十家传播机构、出版集团,五十几个媒介人物,已经控制了美国社会的大部分新闻出版舆论机构,从而形成了人们对新闻出版自由的严重威胁,这种趋势已经改变了传统新闻出版业的性质与规模。在其他新闻出版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似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几家或者几十家的垄断新闻出版集团把持和控制了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大众信息流通渠道。
因此,有人尖锐地指出,出版集团化的直接后果是使舆论的多样化逐渐减少。同时集团化的倾向更是强化了出版业的商业性,出版业的垄断和兼并的发生,追求的就是利润的最大化。报纸和刊物为了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都在吸引富裕者的眼球,根本不管社会大众的立场。出版物日益丧失其本来具有的政治文化功能和社会价值取向,所刊登和发表的仅仅是一些没有思想、空洞无物、平庸媚俗的材料而已,集团化会加速这种趋势。出版集团垄断的加剧,带来的政治后果就是妨碍了出版物发挥其民主舆论的论坛作用。
德国的一位学者说,对出版业中的集团化现象保持沉默或者美化它,都是毫无意义的,与此相适应,图书交易业集团化了。大公司在出版和书市两个方面都存在着垄断的危险。这样,中小公司就难以生存,文化和科学上的百家争鸣也受到威胁。[4]因此,为了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防止人们的思想和观点受极少数的人控制,一些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以限制报业集团的发展规模。瑞典在这方面做得特别成功,20世纪60年代,该国政府专门通过法律,来扶持和帮助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小报渡过难关,从而保证了报业的多样性。[5]我国的出版组织面临同样的问题,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杨牧之先生强调认为,在出版社建立集团实行改革的过程中,大、中、小都是有用的。大有大的好处,可以与国际出版商抗衡,可以起导向作用,可以更好地跟国外合作,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小有小的优越性,小的运作灵活,便于掉头,大船进不了港湾,小船就可以自由出入。但是我们当前特别要强调要造大船,强调要搞大型航空母舰,因为我们缺少大型航空母舰,我们缺少能与贝塔斯曼、时代华纳相抗衡的出版集团,所以我们要积极组织和建设。但是,不能因此就忽视中的和小的出版机构的建设。在国际经济界,70年代有一个说法,“小的就是好的”,70年代认为小的机动灵活,所以提倡小的。现在经济全球化,加上计算机网络化等等,又提出“大的就是好的”,出现了组建大公司、大集团的潮流。大的也好,小的也好,都是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来,不能一搞大的就不要小的。[6]
因此,我们在发展出版集团,壮大我国出版实力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出版组织的多样性,对有生命力的中小出版社、专业性的学术出版社,一定也要在政策上实现倾斜,以保持出版物的多样性与层次性。深入领会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对于组建出版集团的指示,控制数量、优化质量,既不搞一家垄断,也不搞遍地开花,吸收西方资本主义集团化的经验教训,促进我国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出版集团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出版参考,2002(5)
2 罗长海.企业文化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出版集团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出版参考,2002(增刊)
4 [德]埃尔哈德·海诺德著.何云峰,王晓峰译.书和书籍出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5 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管理.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6 杨牧之.当前中国出版业改革的探索与思考.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06-07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306.html
目前,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新闻出版业正在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改革,积极推进集团化建设,把集团做大做强。在有的领域,比如,在政企分开、产权规范、跨地区经营、融资渠道、市场整合、出版物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方面,都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我国出版业集团化建设将会呈现如此趋势:出版集团的建设将会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随着媒体之间相互的渗透,出版集团将进一步出现跨媒体的融合;逐步形成真正以资本为纽带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出版集团将普遍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出版市场垄断趋势将会加强,市场格局将由几大集团主导并分割;依靠自身力量内涵式发展的出版集团将爆发强劲的后力;出版格局将会在重新洗牌后渐趋明朗。
下篇:对出版集团化的反思
出版集团化的历程在西方已经进行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尤其20世纪70年代以来,集团垄断的趋势前所未有地加强,同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已经引起人们的担忧。一些西方学者经过调查发现,在美国,几十家传播机构、出版集团,五十几个媒介人物,已经控制了美国社会的大部分新闻出版舆论机构,从而形成了人们对新闻出版自由的严重威胁,这种趋势已经改变了传统新闻出版业的性质与规模。在其他新闻出版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似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几家或者几十家的垄断新闻出版集团把持和控制了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大众信息流通渠道。
因此,有人尖锐地指出,出版集团化的直接后果是使舆论的多样化逐渐减少。同时集团化的倾向更是强化了出版业的商业性,出版业的垄断和兼并的发生,追求的就是利润的最大化。报纸和刊物为了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都在吸引富裕者的眼球,根本不管社会大众的立场。出版物日益丧失其本来具有的政治文化功能和社会价值取向,所刊登和发表的仅仅是一些没有思想、空洞无物、平庸媚俗的材料而已,集团化会加速这种趋势。出版集团垄断的加剧,带来的政治后果就是妨碍了出版物发挥其民主舆论的论坛作用。
德国的一位学者说,对出版业中的集团化现象保持沉默或者美化它,都是毫无意义的,与此相适应,图书交易业集团化了。大公司在出版和书市两个方面都存在着垄断的危险。这样,中小公司就难以生存,文化和科学上的百家争鸣也受到威胁。[4]因此,为了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防止人们的思想和观点受极少数的人控制,一些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以限制报业集团的发展规模。瑞典在这方面做得特别成功,20世纪60年代,该国政府专门通过法律,来扶持和帮助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小报渡过难关,从而保证了报业的多样性。[5]我国的出版组织面临同样的问题,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杨牧之先生强调认为,在出版社建立集团实行改革的过程中,大、中、小都是有用的。大有大的好处,可以与国际出版商抗衡,可以起导向作用,可以更好地跟国外合作,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小有小的优越性,小的运作灵活,便于掉头,大船进不了港湾,小船就可以自由出入。但是我们当前特别要强调要造大船,强调要搞大型航空母舰,因为我们缺少大型航空母舰,我们缺少能与贝塔斯曼、时代华纳相抗衡的出版集团,所以我们要积极组织和建设。但是,不能因此就忽视中的和小的出版机构的建设。在国际经济界,70年代有一个说法,“小的就是好的”,70年代认为小的机动灵活,所以提倡小的。现在经济全球化,加上计算机网络化等等,又提出“大的就是好的”,出现了组建大公司、大集团的潮流。大的也好,小的也好,都是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来,不能一搞大的就不要小的。[6]
因此,我们在发展出版集团,壮大我国出版实力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出版组织的多样性,对有生命力的中小出版社、专业性的学术出版社,一定也要在政策上实现倾斜,以保持出版物的多样性与层次性。深入领会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对于组建出版集团的指示,控制数量、优化质量,既不搞一家垄断,也不搞遍地开花,吸收西方资本主义集团化的经验教训,促进我国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出版集团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出版参考,2002(5)
2 罗长海.企业文化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出版集团之路的形成与发展.出版参考,2002(增刊)
4 [德]埃尔哈德·海诺德著.何云峰,王晓峰译.书和书籍出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5 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管理.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6 杨牧之.当前中国出版业改革的探索与思考.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