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均衡
为严重。各省市同行企业蜂拥而上,低价竞销,无序竞争,恶性竞争问题突出。
(四)商品因素
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出口商品结构定位低,质量和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低,缺少品牌商品,不仅严重影响竞争力,而且严重影响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产品形象和长远利益。
国内企业对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存在认识误区,将其作为推销廉价低质过剩产品的场所,因而缺乏长远打算,采取以量取胜,以价取胜的做法。即使一些已在国外市场上销售多年并受到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也由于反倾销、质量不稳定、价格混乱、竞争激烈等原因而每况愈下。
(五)服务因素
主要问题是国家贸易促进机构效率低,缺乏大量高效的贸易中介组织,信息渠道不畅,手段有限,不能很好为企业提供高质有效服务。
国家贸易促进机构定位不准,效率低,服务不到位,缺乏大量高效的民间贸易中介组织。我国国家贸易促进机构与外国同类机构相比差距较大,其经费保障、职责范围都缺乏法律规范,致使职能错位,服务缺位,导致国家扶持政策投入大,效益低,对此企业意见很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依靠大量民间贸易中介机构促进贸易的做法相比,我国民间贸易中介机构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低,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信息渠道不畅,手段有限,尚未建立统一有效的信息收集、处理、传输系统。信息沉积、浪费现象严重。我国甚至没有编制完整的企业名录,现有的有限名录上除传真外,也没有更现代化更快捷的通讯方式(如网址、电子邮件)。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一是政府对信息的垄断和工作效率低下。在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领域中,列在首位的是“电子政府”。而我国对如何做“电子政府”还没有很好的规划。二是缺乏大量的有活力的中介服务机构,因而没有能力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门信息。以地方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带队组织的地方经贸代表团效果差。此类代表团目的性、针对性不明确,走马观花,来去匆匆,对贸易和投资两方面的工作都不能深入开展,或者有头无尾,形式上轰轰烈烈,实际上作用有限。
国家投巨资在海外建立的贸易中心、商品分拨中心定位不清,体制有问题。贸易中心责权利关系不顺,运作与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现实生存和发展要求,难以实现设计目标。分拨中心也因体制问题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服务功能,国家委派官员缺乏开拓市场积极性,公司代表只为本公司服务,难以代表多数企业利益。
战略调整
(一)总体目标调整:建立合理的全球市场格局
新的市场多元化战略目标的调整主要是从90年代初单纯地降低市场过于集中的风险,转变为在扩大总体出口市场中改善市场结构,降低市场集中的风险。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应受到首先关注和重视,但对这一市场的开拓也要注意均衡。国际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与我国有较强的互补性,尽管竞争激烈,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对手相比,我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深层次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不仅能够得到较多贸易利益,而且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虽然目前我国出口货物的70%以上是输往这一市场的,但是与这一市场在国际进口市场所占比例相比,我国在某些市场(例如美欧市场)所占进口比例并不高。对发达国家市场的开拓也存在均衡的问题,例如我国对日本市场的过于依赖和对欧洲市场的开发不足。由于对这些市场出口占我国总出口比例较大,因而其不均衡发展表现出更大的风险性,而且也是开发发展中市场所不能替代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替代大幅下降的日本、香港、东南亚市场的是美欧市场,而不是非洲、拉美或其他市场)。
第二,发展中国家中那些经济发展较快,贸易环境相对稳定,市场潜力巨大或具有战略前景的市场是今后应特别关注和加大开拓力度的市场,也是国家政策应重点支持的市场。虽然发展中国家市场相对容量小,不成熟,但其中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市场所表现出的发展潜力和前景,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动荡中所表现出的良好经济增长,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这些市场已展开强大攻势(如韩国对拉美),甚至结成区域经济集团(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东欧加入欧盟、韩日自由贸易区探讨),国际分割有发展潜力的市场的举动应引起高度重视,如果我国不积极参与其中,将可能失去重大市场机会。但是对这些市场的开发应是有选择的,循序渐进的,要注意市场细分。例如,美国商务部将世界上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10个国家和地区评为“新兴大市场”。我国对有发展潜力市场的判断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做到具体化。
第三,一些暂时尚不成熟的市场也存在诸多贸易机会。我国是一个生产门类齐全、产品结构复杂的庞大经济体,部分产业生产能力过剩和劳动力资源丰富,需要不断开发新市场。只要放开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并给予适当帮助,在尚不成熟的市场也能发现机会。重要的是要遵循市场规律和采取真正的企业行为。
经济全球化造成市场一体化,对一个市场的开发可能会带来对其他市场的机会。应在上述三个层次上构建我国全球市场格局,市场范围越大,个别市场的影响就越小。
(二)实施途径调整:提高企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
最初的市场多元化战略没有注重在开拓市场中的外贸竞争力问题。外贸竞争力主
第一,调整后的市场多元化战略途径首先应明确实现战略的核心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企业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主体,没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不要说开拓新市场,现有市场也会丧失,市场多元化只能是空谈,这将成为改变以往政策重心的依据。以往政策支持主要依据对市场的判断,而忽略对企业的判断,因而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例如地区贸易中心)。今后政策应重点倾向于对企业的支持和服务,至于市场的选择和开拓则更多的应依靠企业的判断,政府的作用是有限的。企业对市场有天然感觉,他们对市场的选择首先出于利润(无论是近期的还是远期的)。指导企业转变观念,开阔视野,认识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开拓市场的能力。要使企业的投入能够得到丰厚的回报,企业才会有兴趣有信心开拓国际市场。应充分认识到我国企业的复杂性。国有企业改革任重道远,民营企业正处在发展中;多数国内企业不具有外贸权,或获得外贸权时间较短;人才匮乏,经验不足。开拓国际市场的障碍更多地来自自身,而不是当地市场。另外,还必须充分意识到一个更加深刻的问题,那就是国际贸易虽然可以给一个国家带来整体利益,但却不是平均分配在国家内部每一个团体身上的。相对充裕资源所有者可能受益,相对稀缺资源所有者可能受损。对国内国际市场的选择是企业对自身通盘利益权衡的结果,国家贸易政策的影响是有限的。当指责企业国际市场意识不强时,应更多考虑企业为什么对国际市场不感兴趣。
第二,产品是开拓市场能力的另一重要方面。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有很大改善,但受产业水平限制,我国出口比较优势产品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这种状况的根本改变还需要有较长的过程,这也就限制了我国外贸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不能很快提高,成本和价格优势还会在较长时间内作为我国出口竞争的重要手段。出口产品结构还取决于国内生产力布局和国内市场需求。生产力过剩,国内市场饱和的产品对国际市场需求迫切,这些产品也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出口产品结构决定了我国出口市场结构,成为市场多元化战略定位的重要依据之一。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是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的主要因素,它的提高涉及一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市场多元化外贸政策虽然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但其实施却有助于促进企业提高国际化程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进而促进出口扩张。
第三,贸易方式多元化是开拓国际市场及实现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手段。贸易方式对贸易的扩展、收益的提升和避免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国际投资、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一般货物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也成为各国和地区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受产业水平和产业结构的限制,我国目前贸易方式还比较单一和落后,成为制约我国开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349.html
(四)商品因素
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出口商品结构定位低,质量和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低,缺少品牌商品,不仅严重影响竞争力,而且严重影响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产品形象和长远利益。
国内企业对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存在认识误区,将其作为推销廉价低质过剩产品的场所,因而缺乏长远打算,采取以量取胜,以价取胜的做法。即使一些已在国外市场上销售多年并受到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也由于反倾销、质量不稳定、价格混乱、竞争激烈等原因而每况愈下。
(五)服务因素
主要问题是国家贸易促进机构效率低,缺乏大量高效的贸易中介组织,信息渠道不畅,手段有限,不能很好为企业提供高质有效服务。
国家贸易促进机构定位不准,效率低,服务不到位,缺乏大量高效的民间贸易中介组织。我国国家贸易促进机构与外国同类机构相比差距较大,其经费保障、职责范围都缺乏法律规范,致使职能错位,服务缺位,导致国家扶持政策投入大,效益低,对此企业意见很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依靠大量民间贸易中介机构促进贸易的做法相比,我国民间贸易中介机构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低,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信息渠道不畅,手段有限,尚未建立统一有效的信息收集、处理、传输系统。信息沉积、浪费现象严重。我国甚至没有编制完整的企业名录,现有的有限名录上除传真外,也没有更现代化更快捷的通讯方式(如网址、电子邮件)。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一是政府对信息的垄断和工作效率低下。在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领域中,列在首位的是“电子政府”。而我国对如何做“电子政府”还没有很好的规划。二是缺乏大量的有活力的中介服务机构,因而没有能力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门信息。以地方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带队组织的地方经贸代表团效果差。此类代表团目的性、针对性不明确,走马观花,来去匆匆,对贸易和投资两方面的工作都不能深入开展,或者有头无尾,形式上轰轰烈烈,实际上作用有限。
国家投巨资在海外建立的贸易中心、商品分拨中心定位不清,体制有问题。贸易中心责权利关系不顺,运作与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现实生存和发展要求,难以实现设计目标。分拨中心也因体制问题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服务功能,国家委派官员缺乏开拓市场积极性,公司代表只为本公司服务,难以代表多数企业利益。
战略调整
(一)总体目标调整:建立合理的全球市场格局
新的市场多元化战略目标的调整主要是从90年代初单纯地降低市场过于集中的风险,转变为在扩大总体出口市场中改善市场结构,降低市场集中的风险。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应受到首先关注和重视,但对这一市场的开拓也要注意均衡。国际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与我国有较强的互补性,尽管竞争激烈,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对手相比,我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深层次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不仅能够得到较多贸易利益,而且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虽然目前我国出口货物的70%以上是输往这一市场的,但是与这一市场在国际进口市场所占比例相比,我国在某些市场(例如美欧市场)所占进口比例并不高。对发达国家市场的开拓也存在均衡的问题,例如我国对日本市场的过于依赖和对欧洲市场的开发不足。由于对这些市场出口占我国总出口比例较大,因而其不均衡发展表现出更大的风险性,而且也是开发发展中市场所不能替代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替代大幅下降的日本、香港、东南亚市场的是美欧市场,而不是非洲、拉美或其他市场)。
第二,发展中国家中那些经济发展较快,贸易环境相对稳定,市场潜力巨大或具有战略前景的市场是今后应特别关注和加大开拓力度的市场,也是国家政策应重点支持的市场。虽然发展中国家市场相对容量小,不成熟,但其中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市场所表现出的发展潜力和前景,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动荡中所表现出的良好经济增长,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这些市场已展开强大攻势(如韩国对拉美),甚至结成区域经济集团(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东欧加入欧盟、韩日自由贸易区探讨),国际分割有发展潜力的市场的举动应引起高度重视,如果我国不积极参与其中,将可能失去重大市场机会。但是对这些市场的开发应是有选择的,循序渐进的,要注意市场细分。例如,美国商务部将世界上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10个国家和地区评为“新兴大市场”。我国对有发展潜力市场的判断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做到具体化。
第三,一些暂时尚不成熟的市场也存在诸多贸易机会。我国是一个生产门类齐全、产品结构复杂的庞大经济体,部分产业生产能力过剩和劳动力资源丰富,需要不断开发新市场。只要放开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并给予适当帮助,在尚不成熟的市场也能发现机会。重要的是要遵循市场规律和采取真正的企业行为。
经济全球化造成市场一体化,对一个市场的开发可能会带来对其他市场的机会。应在上述三个层次上构建我国全球市场格局,市场范围越大,个别市场的影响就越小。
(二)实施途径调整:提高企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
最初的市场多元化战略没有注重在开拓市场中的外贸竞争力问题。外贸竞争力主
要表现为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一,调整后的市场多元化战略途径首先应明确实现战略的核心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企业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主体,没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不要说开拓新市场,现有市场也会丧失,市场多元化只能是空谈,这将成为改变以往政策重心的依据。以往政策支持主要依据对市场的判断,而忽略对企业的判断,因而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例如地区贸易中心)。今后政策应重点倾向于对企业的支持和服务,至于市场的选择和开拓则更多的应依靠企业的判断,政府的作用是有限的。企业对市场有天然感觉,他们对市场的选择首先出于利润(无论是近期的还是远期的)。指导企业转变观念,开阔视野,认识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开拓市场的能力。要使企业的投入能够得到丰厚的回报,企业才会有兴趣有信心开拓国际市场。应充分认识到我国企业的复杂性。国有企业改革任重道远,民营企业正处在发展中;多数国内企业不具有外贸权,或获得外贸权时间较短;人才匮乏,经验不足。开拓国际市场的障碍更多地来自自身,而不是当地市场。另外,还必须充分意识到一个更加深刻的问题,那就是国际贸易虽然可以给一个国家带来整体利益,但却不是平均分配在国家内部每一个团体身上的。相对充裕资源所有者可能受益,相对稀缺资源所有者可能受损。对国内国际市场的选择是企业对自身通盘利益权衡的结果,国家贸易政策的影响是有限的。当指责企业国际市场意识不强时,应更多考虑企业为什么对国际市场不感兴趣。
第二,产品是开拓市场能力的另一重要方面。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有很大改善,但受产业水平限制,我国出口比较优势产品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这种状况的根本改变还需要有较长的过程,这也就限制了我国外贸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不能很快提高,成本和价格优势还会在较长时间内作为我国出口竞争的重要手段。出口产品结构还取决于国内生产力布局和国内市场需求。生产力过剩,国内市场饱和的产品对国际市场需求迫切,这些产品也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出口产品结构决定了我国出口市场结构,成为市场多元化战略定位的重要依据之一。企业和产品竞争力是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的主要因素,它的提高涉及一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市场多元化外贸政策虽然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但其实施却有助于促进企业提高国际化程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进而促进出口扩张。
第三,贸易方式多元化是开拓国际市场及实现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手段。贸易方式对贸易的扩展、收益的提升和避免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国际投资、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一般货物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也成为各国和地区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受产业水平和产业结构的限制,我国目前贸易方式还比较单一和落后,成为制约我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