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邓小平治国思想基本特征论析


【关 键 词】邓小平治国思想/基本特征 
【 正 文 】 
治理一个国家既是一项相当艰难而复杂的工程,又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治国实践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形成了内容极其丰富和富有特色的治国理论体系。可以说,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一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治国论”。今天我们认真探讨邓小平的治国思想及其实践,总结其主要经验,对于实现我国的长治久安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概括地阐述了邓小平治国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治国思想的总纲领和总战略 
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首先要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由于各国的情况不一样,发展道路也不一样,这就要求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而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独立自立的原则。根据这些思想原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通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同志反对一概照搬外国的经验,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的思想,试图探索一条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上,实现了新的突破,理出新的思路,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注: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92、308、284、286、271、63 、116、373、370、372、380页.)的重要论断,并把它作为治国的总纲领和总战略。邓小平这一治国总纲领,蕴涵了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从国内来看,“中国的事情要按中国的情况办”,(注: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92 、308、284、286、271、63、116、373、370、372、380页.)要办出中国特色来。邓小平认为,各国的国情有很大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多样性。“固定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注: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92、308、284、286、271、63、116、373、370、372、380页.)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只能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建设的道路和模式,在实践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在处理国家关系上,邓小平强调独立自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支点,不信邪、不怕压、不怕威胁,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从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来决定自己的方针政策,绝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动,都一如既往地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西方大国利用各种手段对我国施加压力,企图迫使我国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走他们的路。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宣布:“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注: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92、308、284、286、271、63、116、373、370、372、380页.)20多年来,我们顶住了霸权主义的压力,挫败了各种经济制裁和干涉图谋,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功地找到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从而解决了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二 坚持不搞运动,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以强调稳定为前提,是邓小平治国思想的根本大局 
一个国家的变革和发展不可能在动乱中实现,必须以稳定为前提。邓小平一直强调以稳定为前提来治理国家。早在50年代末期,针对“大跃进”的“左”倾错误,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注意和坚持政治稳定的思想。“文化大革命”中的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努力排除“四人帮”的干扰,将安定团结作为治国的重要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吸取了建国以后,特别是“文革”10年造成全面内乱的历史教训,他坚持反对一切社会动乱,反复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念念不忘国家和人民的安定团结。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邓小平关于稳定的思想,得到系统的发展,并成为他治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特色。 
1.邓小平否定了“政治运动”治国的错误做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全党从宪法中废除了“四大”的提法。后来,无论是开展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还是推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政策,邓小平都主张不搞运动。即使遇到1989年这样大的政治风波,他仍然不改初衷,不搞运动。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民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对大规模的运动厌烦了。凡是这样的运动都要伤害一大批人,而且不是小量的。经常搞运动,实际就是安不下心来搞建设。”(注: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92、308、284、286、271、63、116、373、370、372、380页.)1992年, 邓小平在总结新时期治理国家的成功经验时,指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搞运动。由于邓小平始终没有把“政治运动”作为治理国家的手段来使用,从而维护了国家大局的稳定。 
2.邓小平在阐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中,着重强调了稳定的极端重要性。邓小平始终关注我国的“发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论述,提出了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同时也包括社会其他领域发展。但是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旧的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而改革是一场革命,它涉及到社会生活各方面一些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要保证改革成功,首先必须改革旧的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而改革是一场革命,它涉及到社会生活各方面一些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要保证改革成功,首先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的问题。邓小平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情况下,对某一方面的重要性都作过特别的强调。但是,在从总体上论述三个方面的关系时,更加重视稳定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所起的关键作用。邓小平多次强调“稳定压倒一切”,“中国的最高利益是稳定”,“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掉”(注: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92、308、284 、286、271、63、116、373、370、372、380页.),“我们搞四化,搞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注: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92、308、284、286、271、63、116&n

bsp;、373、370、372、380页.)等。 
3.邓小平指明了关于稳定的内容。一是政局稳定。他反对一切折腾和动乱。为此,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制定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二是政策稳定。邓小平总是注意抵制来自“左”的和右的干扰,一再强调基本政策的连续性和长期性。指出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注: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92、308、284、286、271、63、116、373、370、372、380页.)“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不要使人感到政策变了。有了这一条,中国就大有希望。”(注: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92、308、284、286、271、63、116、373、370、372、380页.)正是在邓小平上述思想指导下,近十多年,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经济波动和政治风波,但由于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及时得当,总的来说,基本上维持了国家政局和方针政策的稳定,并在稳

《邓小平治国思想基本特征论析》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36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