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投资论文 >> 正文

出版产业与出版资源配置


  一、出版资源配置与出版产业的关联性
  出版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出版资源是指构成出版经济活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狭义的出版资源仅指与图书的编辑加工有着密切联系的各种信息和选题资源,本文所论及的出版资源均指广义的出版资源。由此我们可以把出版资源配置界定为“在出版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如何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出版企业之间和出版企业内部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分配和组合以期最大的产出”。我们之所以关注出版资源的配置问题,源于资源的稀缺性对出版业发展的约束。
  出版资源配置与出版产业之间存在着关联性。从宏观层面分析,资源配置可区分为初始配置和再配置两个层次。资源的初始配置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社会的各种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分配:继初始配置之后,各种资源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和企业之间的流动和重组,形成资源的再配置。一般说来,某一时期内资源的初始配置形成该时期的产业结构,而资源的再配置则会调整后期的产业结构,也就是说,产业结构的形成和调整分别是由资源的初始配置和再配置决定的。①
  从微观层面分析,各出版资源要素是出版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出版人力资源构成了出版业中的从业人员队伍,他们充当着实施者的角色,以保证出版活动的有效实施和顺利完成。出版选题资源是出版活动的“灵魂”,为各种出版物的最终形成提供实质性内容。出版资本资源是出版经济活动的“血液”,资本的有效运行,促进出版业的良性循环。可见出版资源是开展出版活动的基本条件。另外,从历史的眼光来看,不同时期出版资源配置状况直接决定着当时出版业发展的速度、规模与结构,因此出版产业的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的配置问题。
  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出版产业并非始终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局面,它也反作用于出版资源的配置。首先出版业为出版资源的生存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个大的环境,如果脱离了出版业,出版资源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出版业的发展水平、规模与结构也会影响出版资源的配置水平与配置结构,出版资源的配置总是与一定时期出版业总体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因此,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从根本上讲,依赖于整个出版产业的发展。
    二、出版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影响
  随着出版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出版资源的配置问题日益凸显。但由于历史原因的长期影响,目前我国出版资源的配置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出版资源拥有量并不富裕。尽管我国是出版大国,年出书品种达十几万种,居世界首位,但我国并不是“出版强国”,无论原材料、高新出版技术还是人才智力资源,在总量与人均占有量方面均难以同发达国家相比。2.出版资源配置很不合理。“出书滥”与“出书难”的状况同时并存,低水平印制能力过剩与高水平印制能力不足相伴而生,出版膨胀与发行滞后反差显著。②3.出版资源严重浪费。书、报、刊出版单位过多过滥,低水平重复出版大量存在,还有为数众多、质量平庸的内部报刊,构成了庞大的“隐形”损耗。4.出版资源意识薄弱。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国家专营的特殊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人们的资源忧患意识,导致图书选题互相撞车,出版资源严重浪费。
  当然出现上述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出版产业自身的影响因素却是最主要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出版供需总量失衡。据统计(1980年以来我国印刷出版物实物消费情况表),③我国最近10年人均购书量一直在原地徘徊,而这期间,书报刊的品种仍然呈快速增长态势,这样当供过于求时,必然会导致总产品价值实现的困难,从而造成出版资源的浪费。
  二是旧体制的制约。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版单位的垄断性和出版专业分工所形成的无形“壁垒”严重阻碍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导致出版单位重复建设,削弱了市场竞争,行业内部的兼并、重组缺乏动力,生产要素不能实现优化组合,致使平庸出版物得以大量滋生繁衍,优胜劣汰难以实现,直接或间接地带来出版资源的浪费。
  三是产业结构的内在矛盾,即指产业结构的同构化和低度化。④同构化是指地域结构的高度相似性,全国各省市基本都拥有自己的人民社、少儿社、教育社、科技社等,彼此名称、性质、出书结构都高度趋同。低度化是指低水平重复建设,比如出版集约化程度过低,原有行业分工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书、报、刊等相关出版门类互不兼容,以致许多出版单位难以具备人才、资金和技术上的综合优势,难以发挥出应有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降低了出版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四是出版主体的素质缺陷。不少出版单位在市场机制转轨过程中,尚未真正找到自己的恰当定位,缺乏鲜明的主体意识和特色产品,有的仍然热衷于追求“泡沫文化”、“分散承包”,忽视决策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出版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认识到出版资源配置中现存的主要问题,我们还需进一步明确出版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以保证我们今后努力的正确方向。“优化”一词描述的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出版资源优化配置是出版资源配置最理想的运行状态,目的在于减少配置成本,提高出版资源的使用效益。
  1.通过资源的倾斜配置,调整出版业的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区域结构。通过对出版、印刷、发行三大部门利润的合理分割,调整出版资源在三者之间的合理配置:调整教材在出版总量和利润总量中比例过高的产品结构,实现出版物内容丰富多彩、服务对象多层次、品种多样化的新格局;根据区域资源优势合理配置出版资源,实施不均衡发展战略,打破地区性的贸易壁垒,引导出版资源的跨地区流动,在全国形成若干个能辐射区域市场的出版发行中心。
  2.提高出版资源在出版产业组织配置上的集中程度,培育若干个超大型的出版组织。若干个超大型出版组织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联合与兼并形式来盘活存量资产,引导出版资源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流动与重组,实现出版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推动出版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出版产业的经济能力和经济实力。
  3.增强出版业多媒体综合经营能力。其核心是:打破以往出版媒体间互相割裂的格局,把传统印刷型媒体与广播、电视、电影、音像、电子媒体结合起来,力图使出版资源多次开发,合力经营,有效实现出版资源在多种媒体间的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出版资源的内在价值,实现多种媒体互动发展的综合效应。
    四、优化出版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出版产业自身的缺陷,导致出版资源的配置存在一系列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依赖于我国出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问题入手,结合出版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目标,我们似乎可以探索出优化出版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对出版产业的宏观调控,是出版产业化的要求,也是出版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出版业的产业化,既要求出版企业摆脱行政附属机构的地位,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时出版企业也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健康有序地发展。长期以来出版企业政企不分,严重违背了产业发展的经济规律,造成效率损失、资源配置不合理和经济运行的不良循环。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即由过去的以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以宏观管理为主;以实物性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总量控制和结构

调整为主;以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由政府行政机构配置资源为主,转变为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为主,从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出版产业自身发展的经济规律相适应。⑤
  政府对出版的宏观调控,是由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功能性缺陷以及出版产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对调节资源配置起着全面的、主要的和基础性的作用,但单纯的市场调节只能解决微观平衡,对宏观平衡却显得无能为力。出版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独立的经济产业,理所当然要纳入国家宏观调控之内。另外,由于出版业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舆论的导向,国家加强对出版产业的宏观调控,较之一般经济产业显得更为重要。
  2.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出版业的产业化、集约化程度。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产业结构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大影响。出版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应加大出版业的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以克服出版资源的地区垄断与总量失衡,形成统一、活跃、有序的全国图书大市场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37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投资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