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国际政治论文 >> 正文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特点


中心商业区的办公空间租金高昂,迫使一些大公司将一些非决策性的分支机构迁往郊区,而把在中心商业区的办公机构和人员压缩到最小程度。同时,由于郊区制造业、商业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中心商业区的职能受到削弱,吸引力下降。而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具有很强的即时性,企业总部和分部之间可随时进行联系,为企业办公机构的郊区化创造了条件。因此许多企业在郊区建立了分部甚至干脆将总部迁往郊区,建立了众多的办公园区(office  park),从而进一步削弱了中心城的职能。
  美国第一个郊区办公园区于50年代初建于亚拉巴马州伯明翰市的郊外,距市中心5英里,占地70英亩。该办公园区在设计上强调创建一个校园式的工作环境,办公楼一般不超过三层,且空间开阔、绿草如茵、花木繁茂。从60年代开始,办公园区的发展速度开始加快,比如1964年亚特兰大郊区只有一个办公园区,而到1974年增加到40个,就业人员达2.5万人。(注:Peter  O.Muller,Contemporary  Suburban  America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Inc.,1981),p.157.)而进入70年代以后,郊区办公园区的发展速度更加迅猛,到80年代中期,美国郊区中80%的办公面积是在此之前的15年间建立起来的。相比之下,中心商业区的办公面积只有36%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
  随着郊区办公园区的发展,美国许多大公司的分部乃至总部纷纷迁往郊区。虽然这种迁移早在20世纪之初即已开始,比如纽约市一出版公司道布尔迪公司于1910年迁到长岛的加登城,《读者文摘》杂志社于1936年迁到威斯特切斯特县的普莱森特维尔。但从50年代开始,这种迁移势头日趋强劲,纽约市大公司的总部数量迅速减少。比如60年代,在美国前500家大公司中,有136家的总部位于纽约的曼哈顿,但到80年代中期锐减到65家,许多大公司的总部迁移到郊区,如康涅狄格州的斯坦福、纽约州的怀特普莱恩斯、新泽西州的伯根县等地,(注:Robert  Cervero,Suburban  Gridlock  (New  Brunswick,N.J.:Rutgers  University,1986),pp.1-7.)其中包括一些最著名的公司,如IBM公司、施乐公司、海湾石油公司、通用电话公司等。在其它城市,公司总部的外迁也很严重,比如,仅1970年圣路易斯就有43个公司从中心城迁到郊区。波士顿也有大量公司迁移到了128公路沿线,到50年代后期,波士顿新增就业职位的40%位于128公路沿线。(注:R.J.Johnston,The  Americ

an  Urban  System: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1982),pp.207-208.)从全国范围来看,郊区企业总部的增加也异常迅速。1965年,美国《财富》杂志所统计的前500家大公司中,有47家的总部设在郊区,1969年增加到56家,1974年猛增到128家,增加了一倍以上,1978年再增至170家。而在《财富》杂志所统计的第501至1000家大公司中,1974年总部设在郊区的有161家,1978年增加到182家。由此可见,70年代以来,企业总部的郊区化速度加快,这期间所有迁移的企业总部中,有75%是从中心城迁往郊区。(注:Peter  O.Muller,Contemporary  Suburban  America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Inc.,1981),pp.148-149.)
  由于美国的制造业、商业、服务业乃至办公业不断向郊区转移,郊区的总就业不断增加,乃至超过中心城。到1980年,美国的总就业有将近一半分布在郊区。(注:Ervin  Y.Galantay,ed.,The  Metropolis  in  Transition  
(New  York:Paragon  House  Publishers,1987),P.288.)而在美国前15位大都市区中,只有1/3的工作分布于中心城,即郊区占去了2/3,而在其后的另外10个大都市区中,中心城就业也只有36%,即郊区占去了64%。(注:John  C.Lowe,"Patterns  of  Spatial  Dispersion  in  Metropolitan  Commuting",Urban 
 Geogranphy,Vol.19No.3,1988,P.237.)郊区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城市职能,越来越城市化了。所以某位观察家指出:“郊区不再是铁板一块,而是已经成为一个万花筒。”(注:Robert  Cervero,Suburban  Gridlock  (New  Brunswick,N.J.:Rutgers  University,1986),p.39.)
    三、美国城市郊区化的特点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西欧相比,美国城市的郊区化表现显著的不同特点,我们可以从郊区化的速度、郊区的发展模式和中心城市的命运等几个方面来考察。
  首先,从郊区化的发展速度来看,美国郊区的发展起点低,速度快。美国郊区的发展之所以起点低,是因为美国的许多郊区社区或城镇是在人口郊区化的过程中创建起来的,人口基数很小,而西欧的许多郊区城镇古已有之,人口基数已经很大。所以美国郊区化的速度就显得格外迅速,早在20年代郊区的人口增长率就已超过了中心城。而直到50年代,西欧九国中心城的人口增长率仍然高于郊区,两者分别为13.21%和5.55%。到了60年代,西欧郊区人口的增长率才有大幅度提高,为10.73%,几乎与中心城的10.81%持平。(注:Donald  N.Rothblatt  and  Daniel  Garr,Suburbia:An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London:Groom  Helm,1986),p.5.)
  其次,从郊区的发展模式来看,美国与西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欧的郊区化是在国土规划指导下进行的,郊区的发展有统一的规范,综合性集约化的郊区城镇是西欧郊区发展的主要模式。以英国为例,由于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思想在英国产生了很大影响,英国政府决定限制大城市蔓延性的扩展。于是,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个“绿带法案”,在伦敦周围建立了一条宽5英里的绿色环带,禁止在环带以外建立居民社区,从而限制了伦敦的扩张。为了限制郊区的发展,政府还限制郊区到伦敦的交通流量,因此,在进入伦敦市区的郊区人口中,大约只有8%乘坐私人汽车。(注:Philip  C.Dolce  ed.,Suburbia,The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特点(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37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国际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