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影子经济
> 2.在私有化阶段通过“抵押拍卖”和“低价购买”等方式,以很低的成本由金融寡头控制了大量工业资产。其中包括具有出口优势和换汇能力的大型能源和原料企业,个别官僚把手中的权力和国家职能也“私有化”了,并且以自己的经济私利为出发点来判断和行使权力。同时,刚刚出现的经商阶层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为了在私有化的过程中从国家资产这块大蛋糕上多分享一些,就理所当然地与官僚们结成同盟。据统计,在私有化过程中,大约有6%的人通过私有化成为了暴发户,而国家来自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收入却不到企业价值的1%。
从影子经济主体——俄罗斯新贵、影子经营者、暴发户、犯罪集团等改革中发了财的人和其客体——大量国有资产的转移和非法资金获得的角度来看,可以说私有化成为了影子经济泛滥的根本原因。但是仅仅是这一点还不是导致影子经济泛滥的充分必要条件,它的发展本身还必须有一个空间,就是不受约束的或者控制力不强的自由天地。
(二)“休克疗法”式的转轨方式注定不可能马上建立起完备的市场制度,这是影子经济不消反涨的机制原因
在实行大规模私有化的同时,一些改革精英接受了新货币主义的自由主义理论和IMF等西方机构制定的改革方案。俄罗斯的市场改革简单地说,从目标模式上是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从过渡方法的运用上是激进的一步到位的“休克疗法”;从内容上主要是包括价格自由化,企业经营自由化,对外经济联系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等自由化措施。正是这些改革的目标、方法和措施为影子经济的泛滥造就了一个不受限制的“自由空间”。
1.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现代市场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休克疗法在俄罗斯注定难以奏效。首先,“告别过去”,“炸毁过去的一切”是很容易做到的。在经济体制上,前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只要取消计划,毁坏国家的计划管理机制,原来的一切就将不会存在。但是从理论上讲,彻底否定计划和国家的调控,完全靠市场力量来调节经济,是有悖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应该看到,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都是经济方法,单一崇尚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也是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特别是在转轨时期缺乏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难以正常运转,也不可能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调节。其次,前苏联实行了近70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时间内突然打破原有的计划调节方式,而同时市场调节作用又不能立即显现,这就必然导致体制真空,导致企业的无所适从和混乱。取消计划的同时并不能够马上确立成熟完善的市场制度,这就导致俄罗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塑造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和完备的市场体系,也不能马上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并且摒弃国家宏观调控,又不具备完整市场体系的俄罗斯经济犹如一盘散沙,这样的局面恰好使国家丧失了对非法经济的制约能力,也为影子经济提供了发展契机。
2.俄罗斯的市场改革没能形成有效的价格与竞争机制,市场起不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种市场成了影子经济泛滥的空间。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恶性通货膨胀已经使价格信号失真,这不仅没有增加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反而助长了囤积居奇和投机倒把式的影子经济。私有化与自由化也没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机制。俄罗斯市场上各个企业在改革之初的竞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价格、质量和服务竞争,而更多地表现为争关系、争资源、争贷款、争补贴等非正常形式。依赖正当经营的企业也就失去了发展机会。而在这种竞争中的获胜者是有关系、有权力的影子经济经营者。
3.一次性的自由化措施为影子经济提供了诸多谋取高额利润的非法机会。1992年初,俄罗斯开始推行一系列的自由化措施,试图借助“看不见的手”的力量来改善经济状况。可是实际效果却是,放开价格和经营权限之后,在缺乏政府强有力的监控的情况下,取消多年的计划管理和对外界的封闭为走私、诈骗和垄断提供了攫取暴利的机会。自由化措施在给各个企业主体带来赚取最大利润的欲望的同时,却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生产的积极性,开放的后果是在短短几年内形成的大量影子经济,自由开放的结果是变成了少数企业的垄断。
4.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做保障的俄罗斯经济转轨为影子经济大开方便之门。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法治经济,而俄罗斯经济转轨中却没有,也不可能形成与市场衔接的法律体系和执法系统。不注重法制并不是说制定的法律很少或这些法律不合理,而是指这些法律法规在改革时期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严格的遵守。更甚的是立法机关的条文往往反映的是院外集团和某些实力集团的利益。这样,在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连亚当·斯密强调的国家和法律的“守夜者”作用都已经残缺不全。20世纪90年代,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经营主体的经济犯罪行为已成为他们生存的条件。
总之,俄罗斯在改革过程之中,国家并没有负担起建立市场机制的责任,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自由化措施方面。同时,由于国家调控不力,司法机关腐败和企业缺乏在市场条件下生存的经验,从下层也不具备自发形成现代市场机制的条件,结果改革造就了“黑-白”市场,影子经济成为经济中的突出现象。
(三)在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不恰当的经济政策助长了影子经济的高涨,这主要是指紧缩政策造成的高额税收以及投资资金的匮乏
1.奉行高税收制度助长了影子经济的发展。在转轨过程中,在“双紧”政策指导下,俄罗斯为增加财政收入、消除预算赤字制定了过高的税率,最高时达到利润的60%~80%。这必然导致偷漏税现象的出现,促使经商者更多地去从事影子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说,仅这一点就足以促使影子经济迅速增长。
2.俄罗斯按货币主义的思路推行的双紧政策也导致了严重的投资萎缩。虽然压缩国家投资,削减各种补贴和援助以及抽紧银根,控制货币发行量和限制银行贷款政策对降低通货膨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却使企业患上了严重的金融缺血症。这种状况为影子经济收入的再投资和对企业的低成本控制创造了条件。
(四)社会风气的败落、犯罪的蔓延是影子经济特别是黑色经济扩张的重要原因
一直处于混乱、无序状态的俄罗斯经济运行过程是导致俄罗斯经济领域犯罪活动日益严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转轨过程中,各类经济犯罪都呈上升趋势。加上黑社会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活动非常猖獗,毒品交易、贩卖军火、开设妓院赌场等刑事犯罪也相当普遍。在西方国家,犯罪集团通常主要控制诸如赌博、毒品、娼妓和高利贷等非法领域;但是在俄罗斯,
(五)经济形势的恶化,生产的大幅度滑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下降,成为影子经济的推动力
俄罗斯采取激进方式向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过渡的代价极其沉重。首先,国民经济长期负增长。按官方数据,到1998年,GDP只有1989年的52.7%。同时,通货膨胀一直高居不下,物价攀升几千倍,人们为了生存就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去挣钱。俄罗斯的普通居民违反法律的行为大部分具有追不得已的性质,是由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和经济政策的不合理性而引起的。
众所周知,影子经济的存在和急剧蔓延对一个正常国家的危害是巨大的,对经济转型国家来讲,影子经济的大量存在对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市场制度的消极影响也非常深远。影子经济经营者总是千方百计运用各种手段阻挠不利于他们自身利益的正常秩序的建立。所以,消除影子经济已经成为当前俄罗斯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收稿日期]2002-05-10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416.html
从影子经济主体——俄罗斯新贵、影子经营者、暴发户、犯罪集团等改革中发了财的人和其客体——大量国有资产的转移和非法资金获得的角度来看,可以说私有化成为了影子经济泛滥的根本原因。但是仅仅是这一点还不是导致影子经济泛滥的充分必要条件,它的发展本身还必须有一个空间,就是不受约束的或者控制力不强的自由天地。
(二)“休克疗法”式的转轨方式注定不可能马上建立起完备的市场制度,这是影子经济不消反涨的机制原因
在实行大规模私有化的同时,一些改革精英接受了新货币主义的自由主义理论和IMF等西方机构制定的改革方案。俄罗斯的市场改革简单地说,从目标模式上是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从过渡方法的运用上是激进的一步到位的“休克疗法”;从内容上主要是包括价格自由化,企业经营自由化,对外经济联系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等自由化措施。正是这些改革的目标、方法和措施为影子经济的泛滥造就了一个不受限制的“自由空间”。
1.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现代市场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休克疗法在俄罗斯注定难以奏效。首先,“告别过去”,“炸毁过去的一切”是很容易做到的。在经济体制上,前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只要取消计划,毁坏国家的计划管理机制,原来的一切就将不会存在。但是从理论上讲,彻底否定计划和国家的调控,完全靠市场力量来调节经济,是有悖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应该看到,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都是经济方法,单一崇尚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也是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特别是在转轨时期缺乏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难以正常运转,也不可能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调节。其次,前苏联实行了近70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时间内突然打破原有的计划调节方式,而同时市场调节作用又不能立即显现,这就必然导致体制真空,导致企业的无所适从和混乱。取消计划的同时并不能够马上确立成熟完善的市场制度,这就导致俄罗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塑造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和完备的市场体系,也不能马上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并且摒弃国家宏观调控,又不具备完整市场体系的俄罗斯经济犹如一盘散沙,这样的局面恰好使国家丧失了对非法经济的制约能力,也为影子经济提供了发展契机。
2.俄罗斯的市场改革没能形成有效的价格与竞争机制,市场起不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种市场成了影子经济泛滥的空间。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恶性通货膨胀已经使价格信号失真,这不仅没有增加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反而助长了囤积居奇和投机倒把式的影子经济。私有化与自由化也没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机制。俄罗斯市场上各个企业在改革之初的竞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价格、质量和服务竞争,而更多地表现为争关系、争资源、争贷款、争补贴等非正常形式。依赖正当经营的企业也就失去了发展机会。而在这种竞争中的获胜者是有关系、有权力的影子经济经营者。
3.一次性的自由化措施为影子经济提供了诸多谋取高额利润的非法机会。1992年初,俄罗斯开始推行一系列的自由化措施,试图借助“看不见的手”的力量来改善经济状况。可是实际效果却是,放开价格和经营权限之后,在缺乏政府强有力的监控的情况下,取消多年的计划管理和对外界的封闭为走私、诈骗和垄断提供了攫取暴利的机会。自由化措施在给各个企业主体带来赚取最大利润的欲望的同时,却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生产的积极性,开放的后果是在短短几年内形成的大量影子经济,自由开放的结果是变成了少数企业的垄断。
4.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做保障的俄罗斯经济转轨为影子经济大开方便之门。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法治经济,而俄罗斯经济转轨中却没有,也不可能形成与市场衔接的法律体系和执法系统。不注重法制并不是说制定的法律很少或这些法律不合理,而是指这些法律法规在改革时期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严格的遵守。更甚的是立法机关的条文往往反映的是院外集团和某些实力集团的利益。这样,在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连亚当·斯密强调的国家和法律的“守夜者”作用都已经残缺不全。20世纪90年代,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经营主体的经济犯罪行为已成为他们生存的条件。
总之,俄罗斯在改革过程之中,国家并没有负担起建立市场机制的责任,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自由化措施方面。同时,由于国家调控不力,司法机关腐败和企业缺乏在市场条件下生存的经验,从下层也不具备自发形成现代市场机制的条件,结果改革造就了“黑-白”市场,影子经济成为经济中的突出现象。
(三)在俄罗斯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不恰当的经济政策助长了影子经济的高涨,这主要是指紧缩政策造成的高额税收以及投资资金的匮乏
1.奉行高税收制度助长了影子经济的发展。在转轨过程中,在“双紧”政策指导下,俄罗斯为增加财政收入、消除预算赤字制定了过高的税率,最高时达到利润的60%~80%。这必然导致偷漏税现象的出现,促使经商者更多地去从事影子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说,仅这一点就足以促使影子经济迅速增长。
2.俄罗斯按货币主义的思路推行的双紧政策也导致了严重的投资萎缩。虽然压缩国家投资,削减各种补贴和援助以及抽紧银根,控制货币发行量和限制银行贷款政策对降低通货膨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却使企业患上了严重的金融缺血症。这种状况为影子经济收入的再投资和对企业的低成本控制创造了条件。
(四)社会风气的败落、犯罪的蔓延是影子经济特别是黑色经济扩张的重要原因
一直处于混乱、无序状态的俄罗斯经济运行过程是导致俄罗斯经济领域犯罪活动日益严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转轨过程中,各类经济犯罪都呈上升趋势。加上黑社会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活动非常猖獗,毒品交易、贩卖军火、开设妓院赌场等刑事犯罪也相当普遍。在西方国家,犯罪集团通常主要控制诸如赌博、毒品、娼妓和高利贷等非法领域;但是在俄罗斯,
犯罪团伙不仅控制着这些领域,而且还控制着合法企业。
(五)经济形势的恶化,生产的大幅度滑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下降,成为影子经济的推动力
俄罗斯采取激进方式向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过渡的代价极其沉重。首先,国民经济长期负增长。按官方数据,到1998年,GDP只有1989年的52.7%。同时,通货膨胀一直高居不下,物价攀升几千倍,人们为了生存就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去挣钱。俄罗斯的普通居民违反法律的行为大部分具有追不得已的性质,是由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和经济政策的不合理性而引起的。
众所周知,影子经济的存在和急剧蔓延对一个正常国家的危害是巨大的,对经济转型国家来讲,影子经济的大量存在对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市场制度的消极影响也非常深远。影子经济经营者总是千方百计运用各种手段阻挠不利于他们自身利益的正常秩序的建立。所以,消除影子经济已经成为当前俄罗斯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收稿日期]200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