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论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发展


【关 键 词】第三代领导集体/邓小平经济理论/发展 
【 正 文 】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论 
邓小平的贡献在于把“计划与市场”从“制度”层次上解脱出来,赋予了“手段”、“方法”的含义,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伟大创举。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贡献则在于把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理论具体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1.基本框架 
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确定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就解决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进一步把这一目标模式具体化、明细化、系统化,勾画出了基本框架:现代企业制度、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建议》进一步部署,确定了今后十五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又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2.市场体系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代领导集体一步步地突破性地解决了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和其他生产要素商品化、市场化问题。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这一问题,却十分敏感,一度困扰我们。第三代领导集体首先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突破,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发展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我们知道,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生产要素市场化,即所有生产要素都要接受市场机制的有效配置;否则,市场缺位,运行不畅,资源配置失效。显然,劳动力和资本作为两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只有进入市场,在市场中合理流动,才能使市场机制的整体功能得以发挥,才能真正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价格改革也是建立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键。对此,江泽民在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从理论的高度提出了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即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到十五大又进一步强调,要“继续发展各类市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并对改革流通体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等提出了要求。 
3.宏观调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要求政府必须彻底转变职能,改变过去对经济的管理方式。第二代领导集体的贡献在于打破了传统的直接的行政手段为主的调控向间接的经济手段为主的调控过渡。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建立健全协调统一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辩证处理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问题。 
在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江泽民对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手段以及财政、金融、投资、计划等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都作了详细、具体的阐述。到十五大再次予以重申、强调。概括起来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必须深化金融、财政、计划体制改革,建立起金融、财政、计划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和制约的机制。二是必须创建适应市场运行要求的新的宏观调控手段,即宏观政策工具。这样,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完善协调统一的宏观调控体系上迈出了一大步。 
(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论 
在所有制问题上,第二代领导集体的贡献是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论,开始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论转变。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突出贡献是把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区别开来,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论断。 
传统所有制理论认为,公有制经济只有单一的实现形式,国有只能国营,集体所有只能集体经营,不能采取其他经营方式,否则就会改变公有制经济性质。其实,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有制是指人们对生产资料占有形式,是人与人之间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所有制实现形式是指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前提下资本和财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营运效率以及对剩余产品的索取。同一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也可以采取同一的实现形式。从理论上讲,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种生产关系,所有制形式,也就是生产关系的形式,既反映某种所有制的本质要求,也体现该种所有制相应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因此,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也应该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决定。为此,党的十五大作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论断,指出:“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样,就从理论上回答了公有制完全可以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关键性难题。即首先,改革公有制不是取消公有制本身,而是要改革公有制的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具体实现形式;其次,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公有制实现形式,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再次,大胆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有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创造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三)国有企业资产战略重组论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论,从理论上回答了公有制完全可以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问题。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国有企业资产战略重组论。 
第一次提出这一思想的是十四届五中全会。全会针对1994年起始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指出:要从过去的着重搞好单个企业,转变到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从着重资产增量,转变到用有限的增量去带动国有资产存量;从着重搞活每一个企业,转变到注重结构优化,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真正奏响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号角的是十五大的召开。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前不久,江泽民在中南六省区和西北五省区国企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又进一步强调了这一思想。 
综上,我们认为,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国有企业资产战略重组理论,主要应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收缩战线,加强重点,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也就是说,要使国有资产从分散的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集团,从低效的劣势企业向高效的优势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向需要由国有经济发挥作用的战略性领域集中。总之,通过适当减少国有企业介入的行业和企业,达到集中力量,保证重点,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的目的。二是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推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能得到转变,其根本原因在于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不明或缺位。通过战略性重组,要在除特殊行业外的多数国有企业中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一方面要将国有独资企业变成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大量引入非国有的其他股东,包括非国有法

人股东和个人股东。另一方面是在现属国有独资的企业中,要变单一国有股东为多元国有法人股东。在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下,将有可能克服企业资产所有者缺位的弊端,有利于在国有企业中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使国有企业成为富有活力的微观主体。 
(四)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论 
在分配理论上,第二代领导集体的贡献是提出了“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鼓励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以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在此基础上,第三代领导集体进行了开创性探讨,提出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新观点。 
十四大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出现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新格局。对此,十五大十分明确地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样,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结构中,除了占主体地位的按劳分配形式之外,还存在着多种按生产要素分配形式。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

《论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发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42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