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利益观
一、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观的主要内容
我们党的利益观是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内容的观念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围绕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核心内容展开的,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和实行的正确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都是人民利益观的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迄今对人民利益观核心内容最清晰、最完备的总结和概括,我们党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上提出的新观点和新要求,使党的人民利益观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扩展。
(一)以逐步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为出发点,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注重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生产和生活问题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东指出:“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1](P864)。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必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最重要的是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通过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人们的发展活力,这是加快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是否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始终关系党的执政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把绝大多数人团结在我们党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改革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首先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因为他们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2](P645)在极端艰苦的战争年代,为了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支持和参加革命,我们党帮助群众解决穿衣、住房、柴米油盐、疾病、婚姻问题,党执政后“我们完全拥有解决部分群众生活困难问题的条件和能力。如果不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无法向党、向人民交代的”[2](P113)。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注重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同时又有发展和治穷的通盘考虑和长远安排,确保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使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二)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的物质利益,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切实使广大人民不断获得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
物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3](P79),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它一些东西。物质利益是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的基础和保证,主要在既定的经济关系中通过经济活动得以实现,而经济利益则是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4],否则很难动员和组织人民、发挥强大的利益整合功能,不可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无法体现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当然,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但“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5](P146)
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广大人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密切相关,必须把它们紧密结合起来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全面实现。“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6](P66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改革、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最大的政治,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有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过程中,既着眼于人们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也是全面实现广大人民利益的目标。
(三)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调节各种利益关系,承认和保护正当的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大力倡导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
国家利益集中体现广大人民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各种利益类别中,国家利益处于最高层次,应当得到优先考虑和安排。大河没水小河干,国家利益保不住或受损害,其它利益也会丧失或不能保全。我国内政外交都必须维护国家利益,当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或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处于较低层次的利益要服从较高层次的利益,即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一般利益服从根本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要在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发展中得到实现,其实现和发展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规范,不能损害国家和其他集体或个人的利益。“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共产党员要在大局下做好各自的工作,承担起维护和服从国家利益的责任,时时着眼于大局,处处顾全大局。
当然,“我们提倡和实行这些原则,决不是说可以不注意个人利益,不注意局部利益,不注意暂时利益”[5](P175)。只有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才能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广大人民。“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7](P28)。在承认和保护正当的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并尽可能地为其实现和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必须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大力倡导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等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6](P522)
改革是对利益关系的调整。“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2](P111)
(四)正确区分和妥善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增强政策观念,提高处理能力,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方法,切实
敌我矛盾是在根本利益冲突基础上的矛盾。“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7](P206)总体看,解决社会主义社会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敌人要用专政的方法,强迫其服从国家法律、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改造成为新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通过说服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或者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处理。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敌我矛盾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人民内部矛盾 《论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利益观》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448.html
我们党的利益观是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内容的观念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围绕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核心内容展开的,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和实行的正确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都是人民利益观的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迄今对人民利益观核心内容最清晰、最完备的总结和概括,我们党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上提出的新观点和新要求,使党的人民利益观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扩展。
(一)以逐步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为出发点,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注重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生产和生活问题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东指出:“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1](P864)。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必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最重要的是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通过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人们的发展活力,这是加快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是否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始终关系党的执政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把绝大多数人团结在我们党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改革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首先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因为他们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2](P645)在极端艰苦的战争年代,为了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支持和参加革命,我们党帮助群众解决穿衣、住房、柴米油盐、疾病、婚姻问题,党执政后“我们完全拥有解决部分群众生活困难问题的条件和能力。如果不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无法向党、向人民交代的”[2](P113)。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注重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同时又有发展和治穷的通盘考虑和长远安排,确保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使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二)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的物质利益,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切实使广大人民不断获得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
物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3](P79),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它一些东西。物质利益是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的基础和保证,主要在既定的经济关系中通过经济活动得以实现,而经济利益则是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4],否则很难动员和组织人民、发挥强大的利益整合功能,不可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无法体现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当然,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但“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5](P146)
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广大人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密切相关,必须把它们紧密结合起来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全面实现。“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6](P66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改革、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最大的政治,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有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过程中,既着眼于人们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也是全面实现广大人民利益的目标。
(三)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调节各种利益关系,承认和保护正当的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大力倡导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
国家利益集中体现广大人民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各种利益类别中,国家利益处于最高层次,应当得到优先考虑和安排。大河没水小河干,国家利益保不住或受损害,其它利益也会丧失或不能保全。我国内政外交都必须维护国家利益,当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或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处于较低层次的利益要服从较高层次的利益,即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一般利益服从根本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要在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发展中得到实现,其实现和发展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规范,不能损害国家和其他集体或个人的利益。“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共产党员要在大局下做好各自的工作,承担起维护和服从国家利益的责任,时时着眼于大局,处处顾全大局。
当然,“我们提倡和实行这些原则,决不是说可以不注意个人利益,不注意局部利益,不注意暂时利益”[5](P175)。只有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才能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广大人民。“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7](P28)。在承认和保护正当的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并尽可能地为其实现和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必须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大力倡导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等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6](P522)
改革是对利益关系的调整。“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2](P111)
(四)正确区分和妥善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增强政策观念,提高处理能力,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方法,切实
维护社会稳定
敌我矛盾是在根本利益冲突基础上的矛盾。“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7](P206)总体看,解决社会主义社会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敌人要用专政的方法,强迫其服从国家法律、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改造成为新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通过说服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或者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处理。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敌我矛盾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人民内部矛盾 《论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利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