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马哲论文 >> 正文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与对策浅析


同庸俗化、低俗化、肤浅化。我们应该时刻牢记,通俗化不等于庸俗化。列宁曾经明确指出通俗与庸俗浅薄的区别:通俗化是“从最简单的、众所周知的材料出发,用简单的推论或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从这些材料得出的主要结论”,庸俗化“是通过一种畸形的简化的充满玩笑和俏皮话的形式,把某一学说的全部结论‘现成地’奉献给读者”。马克思主义在大众化过程中,必须避免为了使理论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而走上庸俗化的道路,应把握通俗和庸俗之间的度。

  (二)深入调查研究实情,使理论发展创新

  1.回归马列原著,打牢理论基础。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学习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十分重要的命题。他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是理论的源头,创新发展的基石,要想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熟练掌握马列原著的精髓。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精,才能在大众化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2.深入基层实地,掌握百姓实情。深入基层调研不仅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毛主席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是创新实践的基础,通过深入基层,置身群众生活,了解群众情况,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就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获取丰富的群众材料,经过加工整理上升为理论,从而进一步指导群众生活。

  3.解放传统思想,创新理论成果。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创新理论,只有理论的创新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和活力。在坚持马列原著并继承其经典理论的基础之上,还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马克思主义,要解放思想,冲破旧习惯和旧观念的束缚,以中国的“现实问题为中心”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坚持。既要“立”,又要敢于“破”,在破、立结合中升华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开发宣传模式、途径,使理论普遍接受

  1.开辟宣传模式,构建立体体系。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笔者认为,可以构建一种“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宣传模式,即以党的领导和践行为中心,坚持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坚持基层群众组织宣传。首先,党内人士经常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理论素养较普通群众高,应树立其马克思主义践行者和宣传者的光辉形象;其次,高校内多为文化素养较高的青年学生,塑造其马克思主义信仰,使其成为将来社会主义的拥护者和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最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联系最密切,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堡垒,应发挥其在国家、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党、高校和基层组织三者的相互配合必将会发挥出最大的实效。

  2.创新宣传途径,形成宣传合力。首先,要充分发挥传统传播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优势地位。如运用报刊、图书、电视、广播等媒介,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尤其是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刊物的主阵地作用。再次,还要利用好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辟新的传播平台。如利用专门的网站定点传播,使用QQ、MSN、飞信、微信、博客、微博、电子邮箱等广泛、生动、及时地传播通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人民群众能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甚至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学习、信仰、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四)加强长效机制构建,使大众化久繁荣

  1.奖惩机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不能只顾宣传普及范围和机械推进的速度,而忽视理论宣传普及效果的科学考评工作。专业理论研究者和宣传工作者在大众化过程中业绩必须与奖惩机制相挂钩,这样可以提高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对于在大众化过程中作出创造性贡献或积极拥护的群众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进而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加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利益机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进一步发挥其理论时效,就必须使其基本价值反映大众世俗生活,关心并能解决大众的切身物质利益问题,由仅仅满足于书本词句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关注平民大众世俗物质生活并得到人民大众认同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协调和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利益矛盾,人民群众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才具备了现实的物质基础,群众才会相信党和政府,进而信仰马克思主义。

  3.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培养。大众化应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通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探究,为大众化提供理论普及的可靠支撑。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者的培养机制。大众化的过程同样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队伍,尤其是素质过硬的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队伍,以在实践中深人群众、深入基层,并结合群众的实际问题而采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形式,进而使群众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语

  回首过去,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站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看到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大众化的经验和教训,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新境界。

  [作者简介]黎林烽(1989-),男,湖北黄冈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广西桂林54100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与对策浅析(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50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马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