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与对策浅析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与对策浅析
[摘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是一个紧迫而又值得研究的重大任务和时代命题。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遭遇来自内外等方面的困境,深入分析其困境存在的原因,才能找到应对方法与策略来化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阻力,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困境 对策
文/黎林烽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国理论界开始大规模地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命题进行深入探讨,已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多数人理解掌握的过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要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其内涵,更应直面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困境,并思考、探究其有效对策,以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远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一)理论学术性较强,普通群众认知程度不高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专著庞大复杂,博大精深,为了学术体系的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有专门的术语和相关研究力‘法,这些带有很强理论性的文字和相关的论证方式,对既没有组织生活又没有政治学习机制的人来说往往不能全面系统地学习,一般群众是难以理解和接受,更谈不上很好地运用,甚至对其敬而远之。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状况是有所认识的,马克思在整理《资本论》第一卷手稿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工作,力求做到让自己的理论和见解能够让广大读者读懂、理解。为了把《资本论》的观点讲述清楚,他说:“我已经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因此,除了价值形式那一部分外,不能说这本书难懂。”
虽然理论导师们对自己的理论表述做了大量的通俗化工作,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其理论的理解难度仍然很高,学术性较强。由于普通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了解的机会不多,群众的认知和了解程度仍然十分有限。如果大众不知道何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认同之,更不会践行它。
(二)调研经历有限,支撑性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涉入深水区的情况下,由于西方各种思潮带来的冲击,加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人们心理普遍出现了浮躁的气息,在理论研究领域也是如此。一些学者不能静下心来专心从事研究,没有深入基层调研,所做的不是真问题,不是真研究,更得不出真答案。很多时候他们不是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得出结论,而是想当然地臆造或是从别人已有的“成果”中寻求答案。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人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失时机地促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当理论依据不是来自于实践,必然经受不住实践的检验。理论著作中没有用数字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生活中熟悉的事例说话,人民群众则会认为你讲的都是空话、大话、假话,徒有其响亮的口号或是美好的构思,缺乏现实的有力支撑,而不能成为真正能使人信服的理论。
(三)宣传方式单一,亲民性不高
很多党的思想路线和理论创新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宣传者依旧是采取老套的宣传方式,用生硬的阐述形式向群众灌输理论知识,而不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有的从马克思主义本本出发,没有做到理论宣传普及工作的通俗化、形象化、多样化,而是将原有理论原版向受众者讲述,引经据典,缺少自己对理论的理解和见解,自己成为“播音员”;有的虽然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等传播工具,但是其自身仍然采取老套的话语、陈旧的词汇,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的宣传工作者自恃资历,缺乏与群众的沟通与对话,没有亲和力,其宣传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现在有些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文章,空话大话太多,枯燥无味,不得要领;有的还大量使用一些生辟的词语和概念,使人费解甚至误解,没有多少能启发人的东西。他们在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义理论宣传时,缺乏艾思奇、毛泽东、邓小平那样朴实无华的风格。广大干部群众不爱看、不爱听、不爱读,导致有价值的理论不入耳、入脑,从而造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边缘化”。
(四)理论实践失效,实用性不强
一方面,理论总是高屋建瓴式的,作为一种宏观的指导性纲领或指示。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指导,并取得显著成果,但是它并不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行动指南与行为规范。任意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于我们的实际就会陷入本本主义,必然会走向失败。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僵化不变的历史公式,而是与时俱进,又随着时代发展的。如果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理论,盲目决策,带领群众实施计划,也必然会失败。究其原因是这些理论不符合当时当地的生活实际,不切合思想实际,看似与上级思想保持一致,但终究还是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对广大群众来说缺少价值,缺乏实用性,还不如以前的老办法、老套路。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与方法
(一)转变语言表达方式,使理论表述通俗
1.用通俗的语言表达理论。通俗化是大众化的重要前提。大众化离不开通俗化,理论只有通俗易懂才易于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必须做到三点:首先,内容应该通俗化,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群众结合起来,让理论与人民群众相联系;其次,形式应该通俗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借助于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逻辑,从而把理论迅速地传播和普及到群众之中;最后,理论应该科学化,在进行大众化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否则就会演化成“邯郸学步”的笑话。
2.正确区分通俗与庸俗的关系。大众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在利用它的同时不能走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与对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