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国际政治论文 >> 正文

制衡、追随与冷战后国际政治


 自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奠定现代国际关系以来,国际政治的性质一直未发 生根本变化。国际政治依然是一个由主权国家构成的自助体系,没有一个凌驾于各主权 国之上的统治权威。在这样一个无政府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各国应如何确保自身的独立 、安全和生存呢?国际政治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对此现实主义学派内部产生了持续 不断的激烈理论争论,了解这场目前仍在持续的理论争论无疑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理 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也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当今的国际政治现实。
  一、制衡还是追随:理论争论
  这场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仍在持续的理论争论主要有两大派。一派认为,国家在面 临威胁或它国权力的急剧增长时,将采取制衡(balancing)行为,以化解威胁或未雨绸 缪,制衡是国际政治行为的根本特征。持此观点的以结构现实主义大师肯尼思·沃尔兹 以及芝加哥大学政治系教授斯蒂芬·沃尔特(Stephen  M.Walt)等为主要代表。另一派则 认为,国家在面临威胁或它国权力的急剧增长时并非总是采取制衡行为,从历史上来看 ,追随(bandwagoning)而非制衡才是更为常见的国家行为。持此观点的主要包括俄亥俄 州大学政治系教师兰德尔·施韦勒(Randall  L.Schweller)、伊利诺斯大学历史和政治 学系学者保罗·施罗德(Paul  Schroeder)、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教授罗伯特·鲍 威尔(Robert  Powell)以及芝加哥大学政治学  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Mearsheim  er)等。沃尔兹认为,在国际政治中,每当某  一国的权力增长可能危及整个体系的权力  平衡时,其他国家就会单独或联合起来共同对  付该国,制衡该国的霸权企图,其结果是  均势(halance  of  power)一再出现。(注:[美  ]肯尼思·沃尔兹著:《国际政治理论》  ,胡少华、王红缨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社1992年版,第155页。)之所以会出现这  种情况,沃尔兹指出,主要归因于国际政治的  无政府状态。与大体上井然有序的国内政  治不同,国际政治是一个无政府的舞台,缺乏  一个统一的权威。由于不存在一个超国家  的机构可以权威性地提供安全等“公共物品”  ,各国必须自助,以满足自身的安全和生  存需要。这意味着,一方面国家必须通过内部  努力来扩大自己的权力,另一方面还得时  时提防它国的权力增长。当自身的权力不足以  制衡它国权力的过快增长或霸权图谋时,  就会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对之加以遏制。沃尔兹  指出,不管各国追求何种目标,也不管决  策者的意图如何,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均势就  会一再出现:(1)秩序是无政府状态;(2)  秩序下居住着希望生存的单元。(注:[美]肯  尼思·沃尔兹著:《国际政治理论》,胡  少华、王红缨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  92年版,第145页。)
  从这一均势理论中,沃尔兹还引申出关于国家行为倾向的理论命题,即国家在面临它 国权力的急剧增长或霸权企图时,会进行制衡而不是追随,制衡是无政府状态下国家行 为的主要特征。他将制衡定义为“与权力较弱的一方结盟”,将追随定义为“与权力强 大的一方结盟”。(注:[美]肯尼思·沃尔兹著:《国际政治理论》,胡少华、王红缨 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52—153页。)他指出,国家之所以与弱者 结盟以应对强者,是因为:(1)对他们产生威胁的正是实力较强的一方;(2)与较弱的一 方结盟他们更会受到尊重,也更安全。(注:[美]肯尼思·沃尔兹著:《国际政治理论 》,胡少华、王红缨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53页。)不过,沃尔兹 指出,国家制衡的虽然是权力,但谋求的却是安全,“权力只是手段,安全才是目的” 。(注:[美]肯尼思·沃尔兹著:《国际政治理论》,胡少华、王红缨译,中国人民公 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文版序言,第2页。)这与摩根索的“权力即利益”的国家利 益观显然是不同的。沃尔兹明确指出,若国家寻求的是权力,那么国家就会选择与实力 强大的一方结盟,追随将成为普遍性的行为。但国家追求的是安全,不是权力。(注:[ 美]肯尼思·沃尔兹著:《国际政治理论》,胡少华、王红缨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 版社1992年版,第152—153页。)
  沃尔兹对安全而非权力的强调,在某种意义上催生了斯蒂芬·沃尔特(Stephen  M.Walt )的“威胁平衡”(balance  of  threat)理论。与沃尔兹一样,沃尔特也认为,在无政府 的环境下,制衡而非追随是国际政治中更为常见的国家行为。但沃尔特认为,既然国家 追求的是安全而非权力,那么必然会对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的一方作出反应,即国家制 衡的是威胁,而非权力。权力虽然重要,但权力本身并不等于威胁。威胁一国安全的并 非总是权力最强大的国家,有时,虽然一国的权力不是很强大,但由于对它国形成了直 接的威胁,则被威胁国也会与较强的一方结盟以应对最具威胁的敌人,这种行为应被视 为制衡而非追随。那什么是威胁呢?沃尔特认为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1)权力总量(aggregate  power),(2)地理位置邻近(geographic  proximity),(3)攻击能力(offensive  power),(4)侵略意图(aggressive  intentions)。一国的权力大,或地理位 置与它国接壤,或攻击能力强,或侵略意图彰显,都可能成为威胁源,成为制衡的对象 。(注:Stephen  M.Walt,The  Origins  of  Alliances,Iuhaca  and  London:CornellUniversity  Press,
1987,pp.21-28.See  also,Stephen  M.Walt,“Alliance  Formation  &n

bsp;and  the  Balance  of  World  Power”,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9,Spring  1985,pp .9-13.)与此呼应,他对制衡和追随进行了重新界定,将前者定义为“与它国结盟以反 对最主要的威胁”,后者定义为“与危险一方结盟或屈服于威胁”。(注:StephenM.Walt,The  Origins  of  Alliances,p.17.See  also,Stephen  M.Walt,“AllianceFormation  and  the  Balance  of  Wor

《制衡、追随与冷战后国际政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53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国际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