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陷阱
首先是生存,其次是利润
岁月无痕。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我们看到了一些企业在成功经验的引导下,一旦直觉项目良好,就会勇敢地惊险一跃——直觉加勇敢造就了令人艳羡的财富;我们却没有看到,更多的企业在直觉加勇敢的一跃中,无声无息地掉进了深不可测的投资陷阱中。
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
每隔3年,100家企业中就有近68家死亡;
每隔5年,北京中关村100家企业就有近92家消失;
每隔20年,中国80%的企业将会被淘汰。
没有投资就没有发展,投资是寻找新的赢利机会的惟一途径,也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始终:新建项目的投资、扩建项目的投资、技术改造的投资、参股控股的投资。每一项投资都蕴含着新的希望,每一次投资都面临着无尽的风险——尤其对民营企业而言,一次投资失误也许就意味着一生的一蹶不振。
进入一个行业是容易的,在一个行业中愉快地生存却非常困难。我们很快就能学会驾驶汽车,但却不得不用一生的谨慎来避免行路中的每一次事故——因为也许极小极偶然的一次失误就会丧失自己的生命:
优惠的政策、转轨的体制、开放的市场,爆发的巨大能量像漩涡一样吸引着大大小小的投资者,这时,你也许会不知不觉掉进政策和非市场竞争的陷阱;
小企业在市场中的风雨飘摇和跨国公司的无坚不摧形成鲜明的比照,你不自觉地倾慕规模的魔力,这时,你也许会在欣欣然中掉进规模经济的陷阱;
市场越来越破碎狭小,利润越来越透明稀薄,创新求变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惨烈的传统市场,剑走偏锋的思路也许会把你悄然带进求新求异的陷阱;
……
我们努力为企业掀开每一个铺满鲜花的陷阱,我们祈祷每一个企业都能穿越风高浪急的市场,平安到达对岸——因为企业的成长是如此艰难。尽管这样做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这样做了。在翻阅和分析了数百个投资案例后,我们发现:
为商之道在于适者生存。尽管世界上有成百上千种赚钱的方式,有成千上万种赚钱的项目,但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能赚钱的项目很多,关键在于是否契合自己的优势。在这个浮躁的商业时代,看别人如何赚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自己能赚哪种钱;
风险与利润同在,但生存却是经商的第一要诀。无限风光在险峰,但因为实力和市场的差别,很多商人已经没有了交学费的资格;市场中也早已少有一夜暴富的神话,有的只是在不断降临的危机中战栗地生存。
观念的改变导致生活改变。当我们学会了在别人的失败中发现自己,当我们学会了在轻舞飞扬的时候发现地下的陷阱,我们就可以而且只能说:
我们正在成熟。
环境篇:远景幻象
近年来,我们不断看到林林总总的投资失败案例,让人揪心的同时,更感叹中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之艰难,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成长之艰难。以前只有在市场缝隙中生长的民营企业们,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中惊喜地看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曙光,看到了以往只有垄断行业才有的投资机会,对利润的渴求使他们纷纷开始了惊险的一跃,却不知不觉掉进了政策机会、非市场竞争、人文环境以及技术、人才等层出不穷的陷阱中。
对投资者而言,一个未知的行业就像遥远沙漠上空美丽的海市蜃楼,因为遥远而显得美丽。只有穿越之后,才知道美丽的远景只是各种光线融汇而成的图景而已。优惠政策、垄断行业的高利润高回报、高新技术等,对准备进入和新进入者而言,没有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和充分的风险准备,都只能是一道美丽的幻影。
政策性陷阱
政策机会是中国企业最青睐的投资方向之一,从世界范围来看,政策方向的调整、新政策的出台对相关产业也具有巨大的影响,甚至成就了很多知名跨国企业。中国沿海大量民营企业也就是充分利用了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机会,形成了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但对政策性机会的盲目追求却常使投资者在毫无准备的时候,一步一步踏进政策性投资陷阱中。
2002年3月,《广东省零售药店设置暂行规定》宣布开放广东药品零售市场,由于外来人口多,药品零售业发展空间巨大,众多外来商家蜂拥而入,纷纷投资广东药品零售市场。但仅几个月时间,在政策封杀之下,一些投资者损失惨重,苦不堪言。
在举世闻名的珠江三角洲外向型加工基地东莞,市药监局不但严格执行去年6月开始施行的“500米直线范围内不准开设第二间零售药店”的审批标准(该标准至今年7月才宣布取消),而且设置了许多异常繁琐复杂的技术性程序,如分店负责人必须提交个人户口本原件,必须到原户籍所在地居委会开具法律上无不良品行记录的证明,开具婚育证明,必须承诺24小时经营等。一家药店在交了30多万元店铺转让费和22万元铺租之后,仅仅因为离它250米远的百货公司里有一个本地药房所设的几米长的药品专柜,至今依然大门紧闭。
与此类似的政策规定包括:一些地方规定民办学校必须先买200亩地,拥有6000册书籍,然后才有申请资格;民营开办电信增值业务的申请资格包括场地、设备和专业人员……而进行了这方面的投资,并不意味着投资者一定会获得开业资格。
在这些行业,投资者因为走了第一步(满足原先知道的申报条件)而可能会被深度套牢。从管制的角度看,这些要求顺理成章,但从商人的角度看,先进行“资格投资”然后才能申报经营资格,风险就大大上升。而且,一旦申报条件改变,投资者的前期投入则会尽数打水漂。
今年9月15日,《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同时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已酝酿到第七稿。新政策对新药申报制定了5年的监测期,监测期内一个品种只能有一家被批准上市。在此之前,由于仿制国外新药受到保护且研发成本低(只需12万~2000万元人民币,而国外一种专利药研发需3~5亿美元),投资商对医药行业趋之若鹜。新政策出台后,国内药厂不仅没多少新药可报,连能开发的产品都将寥寥无几,4000多家西药厂面临生死存亡的困境。
在我国进入WTO后,出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承诺和完善法制建设的考虑,将进入一个政策法规大调整的非常时期,企业遭遇类似的政策调整将会更多,一些对政策有极大依赖的投资项目,如果不能及时考虑好撤退、转向或是减少对政策的依赖,一旦政策调整,都将面临难堪的境地。除了政策的行业审批限制、政策的变化包括城市规划调整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外,政策执行的时间差、空间差以及执行力度差别都会成为一个个投资陷阱。
要避开政策性陷阱,重要的是不要过分依赖政策。在国内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中,新加坡、韩国投资商遭遇政策陷阱而失败的多,而欧美企业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欧美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较少受优惠政策吸引,而更多地看该地的市场环境及项目本身在该地的市场前景。
针对政策性陷阱,国家经贸委博士后研究员赵晓给投资者的建议是:
1、加强与政府沟通,保证政策信息来得更快更准确,因为政策的确包含着巨大的商机;
2、忌贪小便宜吃大亏,不能仅仅因为政策优厚而不顾投资的其它条件;
3、提高对政策的应用水平,不要把宝全押在政策商机上,要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投资;
4、政策应用适当,不要过头,留心政策的变化。
非市场竞争陷阱
今年7月,影视大鳄邓建国公开宣布退出影视圈,并声称到年底会有60%左右的民营影视公司关门大吉。在记者采访时,邓建国表示退出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影视剧市场并不健全,存在着垄断、限价等不正当竞争,仅电视台欠巨星公司的钱就达到了2000万元,这对一个民营影视公司是致命的。这也是圈内普遍的现象,只是影视公司都不愿得罪自己的片商而已。”
而就是这个不能正当竞争的市场,因为国家经营政策的开放和门槛的降低,却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民营影视公司2000多家。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应付所有非市场竞争行为的实力(包括各地电视台的大量应收账),没有极其敏锐的市场把握能力拍出票房收入高的影视作品,影视剧市场无疑会张开巨大的兽口吸空相当数量的投资者。
现在很多投资者仍然热衷于与垄断行业做生意甚至力图进入垄断行业,他们看到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536.html
岁月无痕。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我们看到了一些企业在成功经验的引导下,一旦直觉项目良好,就会勇敢地惊险一跃——直觉加勇敢造就了令人艳羡的财富;我们却没有看到,更多的企业在直觉加勇敢的一跃中,无声无息地掉进了深不可测的投资陷阱中。
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
每隔3年,100家企业中就有近68家死亡;
每隔5年,北京中关村100家企业就有近92家消失;
每隔20年,中国80%的企业将会被淘汰。
没有投资就没有发展,投资是寻找新的赢利机会的惟一途径,也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始终:新建项目的投资、扩建项目的投资、技术改造的投资、参股控股的投资。每一项投资都蕴含着新的希望,每一次投资都面临着无尽的风险——尤其对民营企业而言,一次投资失误也许就意味着一生的一蹶不振。
进入一个行业是容易的,在一个行业中愉快地生存却非常困难。我们很快就能学会驾驶汽车,但却不得不用一生的谨慎来避免行路中的每一次事故——因为也许极小极偶然的一次失误就会丧失自己的生命:
优惠的政策、转轨的体制、开放的市场,爆发的巨大能量像漩涡一样吸引着大大小小的投资者,这时,你也许会不知不觉掉进政策和非市场竞争的陷阱;
小企业在市场中的风雨飘摇和跨国公司的无坚不摧形成鲜明的比照,你不自觉地倾慕规模的魔力,这时,你也许会在欣欣然中掉进规模经济的陷阱;
市场越来越破碎狭小,利润越来越透明稀薄,创新求变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惨烈的传统市场,剑走偏锋的思路也许会把你悄然带进求新求异的陷阱;
……
我们努力为企业掀开每一个铺满鲜花的陷阱,我们祈祷每一个企业都能穿越风高浪急的市场,平安到达对岸——因为企业的成长是如此艰难。尽管这样做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这样做了。在翻阅和分析了数百个投资案例后,我们发现:
为商之道在于适者生存。尽管世界上有成百上千种赚钱的方式,有成千上万种赚钱的项目,但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能赚钱的项目很多,关键在于是否契合自己的优势。在这个浮躁的商业时代,看别人如何赚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自己能赚哪种钱;
风险与利润同在,但生存却是经商的第一要诀。无限风光在险峰,但因为实力和市场的差别,很多商人已经没有了交学费的资格;市场中也早已少有一夜暴富的神话,有的只是在不断降临的危机中战栗地生存。
观念的改变导致生活改变。当我们学会了在别人的失败中发现自己,当我们学会了在轻舞飞扬的时候发现地下的陷阱,我们就可以而且只能说:
我们正在成熟。
环境篇:远景幻象
近年来,我们不断看到林林总总的投资失败案例,让人揪心的同时,更感叹中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之艰难,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成长之艰难。以前只有在市场缝隙中生长的民营企业们,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中惊喜地看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曙光,看到了以往只有垄断行业才有的投资机会,对利润的渴求使他们纷纷开始了惊险的一跃,却不知不觉掉进了政策机会、非市场竞争、人文环境以及技术、人才等层出不穷的陷阱中。
对投资者而言,一个未知的行业就像遥远沙漠上空美丽的海市蜃楼,因为遥远而显得美丽。只有穿越之后,才知道美丽的远景只是各种光线融汇而成的图景而已。优惠政策、垄断行业的高利润高回报、高新技术等,对准备进入和新进入者而言,没有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和充分的风险准备,都只能是一道美丽的幻影。
政策性陷阱
政策机会是中国企业最青睐的投资方向之一,从世界范围来看,政策方向的调整、新政策的出台对相关产业也具有巨大的影响,甚至成就了很多知名跨国企业。中国沿海大量民营企业也就是充分利用了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机会,形成了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但对政策性机会的盲目追求却常使投资者在毫无准备的时候,一步一步踏进政策性投资陷阱中。
2002年3月,《广东省零售药店设置暂行规定》宣布开放广东药品零售市场,由于外来人口多,药品零售业发展空间巨大,众多外来商家蜂拥而入,纷纷投资广东药品零售市场。但仅几个月时间,在政策封杀之下,一些投资者损失惨重,苦不堪言。
在举世闻名的珠江三角洲外向型加工基地东莞,市药监局不但严格执行去年6月开始施行的“500米直线范围内不准开设第二间零售药店”的审批标准(该标准至今年7月才宣布取消),而且设置了许多异常繁琐复杂的技术性程序,如分店负责人必须提交个人户口本原件,必须到原户籍所在地居委会开具法律上无不良品行记录的证明,开具婚育证明,必须承诺24小时经营等。一家药店在交了30多万元店铺转让费和22万元铺租之后,仅仅因为离它250米远的百货公司里有一个本地药房所设的几米长的药品专柜,至今依然大门紧闭。
与此类似的政策规定包括:一些地方规定民办学校必须先买200亩地,拥有6000册书籍,然后才有申请资格;民营开办电信增值业务的申请资格包括场地、设备和专业人员……而进行了这方面的投资,并不意味着投资者一定会获得开业资格。
在这些行业,投资者因为走了第一步(满足原先知道的申报条件)而可能会被深度套牢。从管制的角度看,这些要求顺理成章,但从商人的角度看,先进行“资格投资”然后才能申报经营资格,风险就大大上升。而且,一旦申报条件改变,投资者的前期投入则会尽数打水漂。
今年9月15日,《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同时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已酝酿到第七稿。新政策对新药申报制定了5年的监测期,监测期内一个品种只能有一家被批准上市。在此之前,由于仿制国外新药受到保护且研发成本低(只需12万~2000万元人民币,而国外一种专利药研发需3~5亿美元),投资商对医药行业趋之若鹜。新政策出台后,国内药厂不仅没多少新药可报,连能开发的产品都将寥寥无几,4000多家西药厂面临生死存亡的困境。
在我国进入WTO后,出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承诺和完善法制建设的考虑,将进入一个政策法规大调整的非常时期,企业遭遇类似的政策调整将会更多,一些对政策有极大依赖的投资项目,如果不能及时考虑好撤退、转向或是减少对政策的依赖,一旦政策调整,都将面临难堪的境地。除了政策的行业审批限制、政策的变化包括城市规划调整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外,政策执行的时间差、空间差以及执行力度差别都会成为一个个投资陷阱。
要避开政策性陷阱,重要的是不要过分依赖政策。在国内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中,新加坡、韩国投资商遭遇政策陷阱而失败的多,而欧美企业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欧美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较少受优惠政策吸引,而更多地看该地的市场环境及项目本身在该地的市场前景。
针对政策性陷阱,国家经贸委博士后研究员赵晓给投资者的建议是:
1、加强与政府沟通,保证政策信息来得更快更准确,因为政策的确包含着巨大的商机;
2、忌贪小便宜吃大亏,不能仅仅因为政策优厚而不顾投资的其它条件;
3、提高对政策的应用水平,不要把宝全押在政策商机上,要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投资;
4、政策应用适当,不要过头,留心政策的变化。
非市场竞争陷阱
企业是市场中的动物,只能在市场链条中生存。市场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企业的生存就岌岌可危了。在企业的投资行为中,垄断部门的市场壁垒是一个极大的投资陷阱。
今年7月,影视大鳄邓建国公开宣布退出影视圈,并声称到年底会有60%左右的民营影视公司关门大吉。在记者采访时,邓建国表示退出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影视剧市场并不健全,存在着垄断、限价等不正当竞争,仅电视台欠巨星公司的钱就达到了2000万元,这对一个民营影视公司是致命的。这也是圈内普遍的现象,只是影视公司都不愿得罪自己的片商而已。”
而就是这个不能正当竞争的市场,因为国家经营政策的开放和门槛的降低,却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民营影视公司2000多家。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应付所有非市场竞争行为的实力(包括各地电视台的大量应收账),没有极其敏锐的市场把握能力拍出票房收入高的影视作品,影视剧市场无疑会张开巨大的兽口吸空相当数量的投资者。
现在很多投资者仍然热衷于与垄断行业做生意甚至力图进入垄断行业,他们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