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正文

产业内贸易理论及其指标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58.9

  
  资料来源:《发展经济学前沿问题》P.187
  该表提供了41个发展中国家和18个工业化国家在1978年的发展情况。很容易可以观察到,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比重最高,为58、9%,其次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最后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是不断提高的,产业内贸易和一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工业化进程是息息相关的。
    三、产业内贸易指标的局限
  但是,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比重的不断增加仅仅归结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到足以和发达国家平等贸易的水平是片面的,因为以上只是一般性的理论推断和经验分析,每个国家在其发展道路上都有其特殊性,产业内贸易的指标存在数量上的主要是质量上的“水分”,是产业内贸易指标与本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之间的相关度至少没有上面分析的那么大。
  1、从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因素看,以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型的国际分工主要体现在产业之间,近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垂直型的分工向产业内发展。这种产业内的垂直分工,主要是由跨国公司来完成的。划分产业内贸易的根据是国际贸易标准中的三位数产品类别作为标准的,三位数以后的就是属于产业内贸易。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论认为,跨国公司只有同时具备区位优势、内部优势、技术优势才具备内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在这三个优势当中,最重要的是技术优势。为了保持垄断优势,以实现全球经营战略,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密,引起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增大,但会竭力避免其技术在东道国的迅速扩散。价值链理论认为,跨过国公司的生产有很多环节,即价值链。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会因为战略需要被跨国公司在全球进行分配,在生产过程中,只有价值链上的特殊环节才是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优势的关键所在,具有高附加值,称为战略环节,比如计算机的硅片生产、可口可乐的糖浆配方,掌握战略环节是跨国公司可取得垄断优势的关键,跨国公司在国际间进行分工时,为达到自身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往往将一些次要的附加值小的部门安置在发展中国家,而将战略环节掌握在母国。这样产生的贸易如果属于产业内贸易,也并不能真正反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较高的阶段,因为在技术含量低、价值增值很小的这样一个价值链的环节上,发展中国家所做的工作,也只是变相的收取一点“加工费”。这种现象在中国的突出的表现就是加工贸易比重的迅速提高。
    表2 我国加工贸易的比重变化  
年份       加工贸易出口额      占总出口的比重(%)
1988          140.5            29.57
1990          254.2            40.94
1991          324.25             45.09
1992          396.17             46.64
1993          442.48             48.23
1994          737.03             47.09
1995          737.03             49.54
1996          843.34             55.5
1997          996.02             54.5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对外经济贸易年鉴》计算得到
    表3 外贸企业在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到
  对照上述两表,4年来我国加工贸易的比重从不到30%猛增至占一多半,其中外资企业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另据宋泓、柴瑜所做的研究,企业在我国产业内贸易比重较大的部门经济技术含量并不高,例如: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部门、杂项制品、三资企业的产业内水平为14.61%、而国内企业仅为7.56%。
  2、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交叉分工”现象越来越多,有人认为,这种形势下产业的大量的产业内贸易额是产业内的水平分工,标志着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现实并不这样乐观。以深圳市为例,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仍然是加工贸易,参见下表:
    1998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出口情况  
产品种类         金额(美元)        所占比重(%)
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    2425705572         61.4
广播视听产品       381136443          9.65
信息通信产品       733570446           18.57
光学仪器产品       261822657          6.63
微电子产品        111331804          2.82
生物化工产品       10532046            0.27
医疗器械产品       5799242           0.15
自动控制设备       20574492            0.52
合计           3950472702           100

  
  资料来源:《国际贸易》1999年第4期
  根据上面的分析,高新技术的交叉分工仍然没有摆脱加工贸易的老路。跨国公司在其全球化战略中,仅仅将我国当作一个加工厂,加工贸易是一种两头在外的贸易形式,以“三来一补”为主体,而生产的核心技术都在

国外。我方仅仅收取有限的加工费,这样产业的产业内贸易,利用的还仅仅是我国劳动力资源这一传统的比较优势,与本国技术水平的提高、规模经济的关系不大。同时,由于其原料进口,产品出口,所以对其他产业的前后向带动作用都很小。这些都造成了产业内贸易的高估,或者进一步,是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估。综合以上两点,产业内贸易指标作为衡量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工业化水平提高的标志是有其局限性的。
  收稿日期:2001-05-13
【参考文献】
  [1] David  Ricardo: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M].Homewood,IL:Irwin,1963.first  published  in  1817.
  [2] 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 V.N.巴拉舒伯拉曼雅姆,桑加尔·拉尔.发展经济学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4] 曹昱.动态贸易增长路径和中国的贸易动力转换[J].国际贸易问题,1999,(10).
  [5] 隆国强,张丽平,胡江云.加长产业链——外商投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中间投入品采购行为研究[J],国际贸易,2001,(2).
  [6] 课题组.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分工——深圳利用加工贸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查[J].国际贸易,1999,(11).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54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国际贸易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