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邓小平非均衡发展与共同富裕战略初探


动内地人走向富裕。 
三 
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战略在中国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别,打破平均主义,用差别消灭差别,用暂时的不均衡追求最终的均衡。这一战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产生了巨大作用和影响。 
1.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践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大胆实施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战略,正确地把握了经济发展中均衡与不均衡的辩证关系,并主动利用这种辩证关系巧妙地驾驭了经济发展平衡与不平衡的消长过程,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以不均衡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进而达到共同富裕、均衡发展的目的,推动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9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高达57600 亿元,原定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已经提前5年实现了。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上的突飞猛进。按可比价格计算,1994年占全国总人口35%的11个东部沿海省市自治区创造了5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其总量与1993年相比增长了16.4%,进而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同期增长了13.9%,比中西部地区的10.6%增长速度超出了3.3%。从1979年到1997年的20年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 这不仅使中国引以为傲也令全世界称奇。这一速度使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20年来增长20倍,经济总量达到9020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使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短缺经济悄然逝去,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事实证明,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强国富民战略。 
2.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战略推进了思想解放的进程。我国是一个封建思想和小生产意识影响很深的国家,“不患穷而患不均”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这种思想意识和社会主义社会中“左”的思想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但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且成为人们的精神桎梏。长期以来,人们误把平均主义当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来固守。工资收入上的差别都被视为资产阶级法权,严酷的现实使人们谈“富”色变。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的“先富”论犹如一声春雷,使国人迅速觉醒,致富顿成潮流。这无疑使当时正在开展的思想解放运动获得了新的动力和支持。使思想解放的进程大大加快了,思想解放的领域也随之拓宽了。 
3.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战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理论。在生产力发展较为落后的东方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究竟采取何种方式和途径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进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也不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马、恩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诸如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对此作了艰苦地探索,但都没有真正解决这一个问题。邓小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不仅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生产力,而且还为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即采取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因此,邓小平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破解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理论的一道难题,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发展理论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邓小平非均衡发展与共同富裕战略初探(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56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