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究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究
银红玉,曾长秋
(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摘要: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特点及其互动规律,对于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性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3-0046-02
作者简介:银红玉(1981-),女,湖南邵阳人,博士生,经济师,主要从事社会工作与文化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就是指现实中活生生的个体或由这些个体组成的各种群体对外界世界的种种诉求,是人进行各种自觉活动的内在驱动力。人之所以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有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的缘由。就社会方面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产物,是保障政治秩序和社会运行的手段;就个体方面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本质存在的体现,是个人立身行事的社会化基础,是个人自我完善的精神动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
一价值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需要互相依存
1.需要是人的本性,思想政治教育因需要而生
马克思认为,需要是人与生俱来的内在规定性,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但由于从他们彼此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联系。”。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需要是人生存状态最直接最深刻的表现形式,是人与其他物种的根本区别。
人的需要理论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起因与归宿。人类社会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人们在自我生产和物质精神生产的实践中,形成并丰富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些关系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发展,促使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激发了人们追求生存、发展及与外界和谐相处的客观需要,促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人的需要理论还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性和持久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人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也是实现人的价值的重要途径。人的需要存在, 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坚持, 人的需要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更新,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需要是相始终的。
2.需要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动力
人的行为规律表现为需要—动机—行为。需要不仅是人的行为的目标和方向, 还是维持具体行为的动力源泉。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的需要大体上区分为三个层次,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生存需要是基础,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命和延续后代的需要。享受需要是过程,是立足于生存需要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需要,这两种需要主要是维持人生存和生活的手段。发展需要居于最高层次,体现了人类生存的根本目的。由生存需要到享受需要,再到发展需要,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层次结构。但这个层次结果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三层次的需要在时间上可以并存,空间上可以并列,比重上可以转化,在现实中往往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精神需要的一部分, 也是引导和帮助人们实现个体精神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途径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因人的需要而生,因人的需要而存,更因人的需要而发展。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总是一定社会需求的理想概括,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更是直接服务于具体人群的需求满足。需求的层次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人性基础,需求的差异性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调整教育方向、丰富教育内容与手段的内在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工具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彰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动力。
3.需要的社会历史性和辩证发展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张力
人的需要具有社会历史性。需要伴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而逐步发展,并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的需要对象、内容和水平都是不同的,因而它具有社会历史性。同时,作为人的本性的需要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一个自我生成、动态发展的辩证过程。凡是需要,相对于当时的状况来说,都是相对超前的,同时也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样,主体才能由此产生心理紧张,进而形成动机。人的认识、思维、实践无不因于需要,且随着人的需要不断丰富而不断提高和进步。社会历史性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的具体的内涵与外延,辩证发展性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变化与革新,这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连接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并始终保持发展状态的现实张力。
4.需要的满足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社会性和精神性实践活动,对于人在社会化进程中,满足其完善思想与道德的需求,提高思想能力,磨砺人格意志,特别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从而满足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其作用是巨大而关键的。从满足需要的价值功能来看,主要包括对生存需要的保障功能,对享受需要的提升功能,对发展需要的推进功能。保障功能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使社会形成最基本、最底线的社会秩序,以维护个人与社会的自然生存,另一方面使个体养成适应社会化的底线规范,保障与维持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安身立命和生命延续;提升功能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在全社会层面上提升理想信念和社会文明,提升整体需要层次,另一方面在个体层面提高其社会化程度,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并不断创造和满足个人享受;推进功能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推进全社会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创造充满发展状态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提升个体思想道德水平与实践创造能力,推进个体朝向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二价值追求:立足人的需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优化满足
1.在现实价值与未来价值间的最优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个人都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的存在物。在时空维度,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个人的现实性和理想性,既要彰显其现实价值,又要提升未来价值。对现实的人们进行理想教育和信仰教育,为未来社会进行超前的培养教育,并为成就未来孕育良好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从社会层面来看,主要是构建一定社会的共同信仰、政治思想和道德体系,促进和保障社会秩序和规范的形成,为维持社会运行、分配现实利益提供精神与思想的保障和动力,推进现实社会的向前发展;在个人层面来看,主要是通过对现实的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健全现实社会中的个人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素质等,从而有利于现实的个人在现实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价值,从社会层面来看,主要是着眼于社会发展趋势,以超前的预见来谋划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使今日的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着明日社会的需要,为未来社会发展服务,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快推进未来社会的到来;从个人层面来看,主要是着眼于未来社会发展对个人的需要,对当下的人们进行理想教育与未来教育,并按照未来社会对人们知识、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超前性的进行个人教育,从而有利于人们在未来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建立在现实价值的基础上,又要着眼于未来价值的延伸,寻求现实价值与未来价值间的最优化满足,才能真正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
2.在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间的最优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因为要多方面享受,他就必须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中同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即以教育人为基本手段,为社会发展培养相应的人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现实社会中的个人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使个人具备相应的素质与能力来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价值,即以人为根本目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核心彰显在尊重人、保障人、实现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过分强调物质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制约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在保证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上,淡化了其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人作为社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既是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也是发展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间的最优化,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客观的历史尺度,把握规律性,又要坚持人的尺度,符合人性发展的要求,并在两者间寻求一种共生、互促、平衡的状态。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围绕着社会发展趋势及目标,又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展开,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3.在抽象价值与具体价值间的最优化
马克思说:“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抽象价值与具体价值间的最优契合,核心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具体化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达到集体价值的个人实现、整体价值的局部实现、长期价值的阶段实现、高位价值的低位实现,在一定阶段实现动态平衡,并使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始终保持旺盛的动力和活力。要构建个人需要具体化的兑现机制和长效机制,强化个人追求需要的内在动力,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人们的利益,以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来引导人的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凝聚成有利于满足人们根本利益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在创造性劳动中开发人的价值、能力和个性,引导人们冲破禁锢,解放思想,以便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 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杜,1979.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564.html
银红玉,曾长秋
(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摘要: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特点及其互动规律,对于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性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3-0046-02
作者简介:银红玉(1981-),女,湖南邵阳人,博士生,经济师,主要从事社会工作与文化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就是指现实中活生生的个体或由这些个体组成的各种群体对外界世界的种种诉求,是人进行各种自觉活动的内在驱动力。人之所以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有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的缘由。就社会方面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产物,是保障政治秩序和社会运行的手段;就个体方面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本质存在的体现,是个人立身行事的社会化基础,是个人自我完善的精神动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
一价值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需要互相依存
1.需要是人的本性,思想政治教育因需要而生
马克思认为,需要是人与生俱来的内在规定性,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但由于从他们彼此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联系。”。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需要是人生存状态最直接最深刻的表现形式,是人与其他物种的根本区别。
人的需要理论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起因与归宿。人类社会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人们在自我生产和物质精神生产的实践中,形成并丰富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些关系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发展,促使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激发了人们追求生存、发展及与外界和谐相处的客观需要,促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人的需要理论还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性和持久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人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也是实现人的价值的重要途径。人的需要存在, 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坚持, 人的需要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更新,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需要是相始终的。
2.需要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动力
人的行为规律表现为需要—动机—行为。需要不仅是人的行为的目标和方向, 还是维持具体行为的动力源泉。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的需要大体上区分为三个层次,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生存需要是基础,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命和延续后代的需要。享受需要是过程,是立足于生存需要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需要,这两种需要主要是维持人生存和生活的手段。发展需要居于最高层次,体现了人类生存的根本目的。由生存需要到享受需要,再到发展需要,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层次结构。但这个层次结果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三层次的需要在时间上可以并存,空间上可以并列,比重上可以转化,在现实中往往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精神需要的一部分, 也是引导和帮助人们实现个体精神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途径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因人的需要而生,因人的需要而存,更因人的需要而发展。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总是一定社会需求的理想概括,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更是直接服务于具体人群的需求满足。需求的层次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人性基础,需求的差异性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调整教育方向、丰富教育内容与手段的内在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工具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彰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动力。
3.需要的社会历史性和辩证发展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张力
人的需要具有社会历史性。需要伴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而逐步发展,并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的需要对象、内容和水平都是不同的,因而它具有社会历史性。同时,作为人的本性的需要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一个自我生成、动态发展的辩证过程。凡是需要,相对于当时的状况来说,都是相对超前的,同时也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样,主体才能由此产生心理紧张,进而形成动机。人的认识、思维、实践无不因于需要,且随着人的需要不断丰富而不断提高和进步。社会历史性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的具体的内涵与外延,辩证发展性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变化与革新,这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连接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并始终保持发展状态的现实张力。
4.需要的满足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社会性和精神性实践活动,对于人在社会化进程中,满足其完善思想与道德的需求,提高思想能力,磨砺人格意志,特别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从而满足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其作用是巨大而关键的。从满足需要的价值功能来看,主要包括对生存需要的保障功能,对享受需要的提升功能,对发展需要的推进功能。保障功能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使社会形成最基本、最底线的社会秩序,以维护个人与社会的自然生存,另一方面使个体养成适应社会化的底线规范,保障与维持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安身立命和生命延续;提升功能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在全社会层面上提升理想信念和社会文明,提升整体需要层次,另一方面在个体层面提高其社会化程度,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并不断创造和满足个人享受;推进功能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推进全社会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创造充满发展状态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提升个体思想道德水平与实践创造能力,推进个体朝向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二价值追求:立足人的需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优化满足
1.在现实价值与未来价值间的最优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个人都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的存在物。在时空维度,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个人的现实性和理想性,既要彰显其现实价值,又要提升未来价值。对现实的人们进行理想教育和信仰教育,为未来社会进行超前的培养教育,并为成就未来孕育良好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从社会层面来看,主要是构建一定社会的共同信仰、政治思想和道德体系,促进和保障社会秩序和规范的形成,为维持社会运行、分配现实利益提供精神与思想的保障和动力,推进现实社会的向前发展;在个人层面来看,主要是通过对现实的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健全现实社会中的个人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素质等,从而有利于现实的个人在现实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价值,从社会层面来看,主要是着眼于社会发展趋势,以超前的预见来谋划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使今日的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着明日社会的需要,为未来社会发展服务,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快推进未来社会的到来;从个人层面来看,主要是着眼于未来社会发展对个人的需要,对当下的人们进行理想教育与未来教育,并按照未来社会对人们知识、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超前性的进行个人教育,从而有利于人们在未来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建立在现实价值的基础上,又要着眼于未来价值的延伸,寻求现实价值与未来价值间的最优化满足,才能真正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
2.在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间的最优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因为要多方面享受,他就必须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中同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即以教育人为基本手段,为社会发展培养相应的人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现实社会中的个人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使个人具备相应的素质与能力来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价值,即以人为根本目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核心彰显在尊重人、保障人、实现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过分强调物质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制约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在保证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上,淡化了其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人作为社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既是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也是发展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间的最优化,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客观的历史尺度,把握规律性,又要坚持人的尺度,符合人性发展的要求,并在两者间寻求一种共生、互促、平衡的状态。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围绕着社会发展趋势及目标,又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展开,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3.在抽象价值与具体价值间的最优化
马克思说:“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抽象价值与具体价值间的最优契合,核心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具体化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达到集体价值的个人实现、整体价值的局部实现、长期价值的阶段实现、高位价值的低位实现,在一定阶段实现动态平衡,并使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始终保持旺盛的动力和活力。要构建个人需要具体化的兑现机制和长效机制,强化个人追求需要的内在动力,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人们的利益,以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来引导人的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凝聚成有利于满足人们根本利益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在创造性劳动中开发人的价值、能力和个性,引导人们冲破禁锢,解放思想,以便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 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杜,1979.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