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中国政治论文 >> 正文

拥有闲暇:城市居民新的社会财富观


  在社会告别20世纪,进入21世纪之时,人们的观念变化在日新月异。一种全新的社会财富观念正在漫延: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和高质量的闲暇生活是人真正富有的重要标志。
  从1995年5月1日中国开始实行周双休日制度开始,人们的自由时间和闲暇时间拥有量增加了,它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提供了客观条件。在1998年进行的“中国大城市居民闲暇生活状况”调查中,在问到:“假定您现在每周工作五天(即使您实际上不是每周工作五天,也作这样的假定),根据您目前的工资待遇,您愿意选择下列哪种情况?”时,在天津、上海和哈尔滨得到的回答分别是(见表1):
    表1  
              天津     上海    哈尔滨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1.每周多干一天工作,   91 34.9   83 27.7    277 32.9
 同时多挣一天工资
2.每周少干一天工作,     8   3.1   18   6.0   27   3.2
 同时少挣一天工资
3.保持现状不变       105 40.2    122   40.7  323 38.3
4.不好说         57 21.8   77   25.7  216 25.6
5.合计           261   100    300   100    843 100

  
  (注:各城市按有效回答人数统计)
  从上述统计数字中我们看到三大城市回答的人数分布是相似的,同时也看到了其他几个主要的事实,以天津的数字为例:其一,有40.2%的人表示“保持现状不变”,说明对因双休日制度的实行,增加了个人自由时间和闲暇时间的认可,把增加的时间和得到工资看成同等重要。其二,有21.8%的人对两者孰轻孰重持拿不准的态度,回答“不好说”,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两者同等重要。其三,有3.1%的人认为时间比钱还重要,为多要一天时间而少要一天工资。其四,有34.9%的人认为钱比时间重要,希望多干一天活,多挣一天钱。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属于个人支配的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和工资一样,甚至比工资还要重要。对今天的人来说,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已经是个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财富。
    一、闲暇时间的概念和测量指标
  对于闲暇时间,存在着不同理解。有的人把闲暇时间理解为“业余时间”或“非工作时间”,这样“家务劳动时间”和“满足生理需要时间”都可以包括在内。这显然失之过宽。因为今天人们理念中的闲暇时间不是要用它去从事家务劳动,当然也不是拉长满足生理需要时间,而是另有他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定义闲暇时间呢?我们认为,马克思提出的“自由时间”概念可以作为确定“闲暇时间”概念的基础。马克思说:自由时间“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他又说:“但是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一部分用于消费产品,一部分用于从事自由活动,而这种自由活动不象劳动那样是在必须实现的外在目的的压力下决定的,而这种外在目的的实现是自然的必然性,或者说社会义务……怎么说都行。”(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分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1-282页。)
  从马克思的议论中我们得到三点启示:第一,自由时间所从事的活动不是来自任何外在压力、目的和义务,而是出于自我,为了自我之目的;第二,自由时间所从事的活动内容主要是娱乐和休息;第三,自由时间的使用是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虽然马克思在这里说的是“自由时间”,而不是“闲暇时间”,但他把自由时间同人们日常生活的其他基本方面明确区分开来,这对于确定闲暇时间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地界定闲暇时间这一概念,有必要为闲暇时间确定具体的指标体系。这种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我们确定和理解闲暇时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且使我们能够以科学的方式测量分析闲暇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作为决定改善闲暇生活状况方法的基础。建立闲暇时间指标体系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闲暇生活同劳动(工作)、满足生理需求及家务劳动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确定闲暇时间指标必须和确定日常生活的其他时间测量指标密切联系在一起。其次,在联系其他活动时间去研究闲暇时间时,应有利于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并通过这些理解和分析去影响社会生活和社会政策。
  联合国《社会和人口统计体系》把人们每天的时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习、挣钱、上下班途中、买东西和家务劳动等;第二部分为睡觉吃饭等;第三部分为个人可以支配的时间。这种分法基本合理,但过于笼统。而前苏联及英美等国的社会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所作的关于闲暇时间的社会学研究更为细致,他们把每天24小时划分为7个部分:1.工作时间,即用于劳动和其他职业活动时间;2.上下班往返时间,即用于上下班路程及班前准备时间;3.家务劳动和个人副业劳动时间,如做饭、洗衣、购物、打扫房间,以及为照顾老人和病人所进行的各种劳动等;4.照料孩子和教育孩子时间;5.满足生理需要时间,即用于吃饭、睡觉、个人洗漱等时间;6.空闲时间(闲暇时间)主要包括:(1)学习和自学;(2)看报纸、杂志、听广播、看电视和电影;(3)户内、户外交往、交谈;(4)观看演出、比赛;(5)体育和运动;(6)创作活动;(7)无事休息;以上活动可以概括为4大项:“娱乐”、“休息”、“学习”和“交往”。在有些国家还把参与一定的“社会工作”以及“举行宗教仪式”也归入这一类。7.与空闲时间内各种活动有关的往返。(注:联合国《社会和人口统计体系》委员会:《社会学与现时代》第1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第306-309页。)
  从这7个方面看,“工作时间”、“上下班往返时间”、“家务劳动时间”、“教育子女时间”、“满足生理需要时间”与闲暇的目的不相吻,因此,不应包括于闲暇时间之内,只有空闲时间中的各种活动及与这些活动有关的往返所占的时间,才应包括在“闲暇时间”之中。当然,任何测量社会现象的社会指标只具有相对合理性,就时间分配来说也是如此。这说明判断行为的性质时,人们的主观动机也是不能忽视的。
    二、闲暇时间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财富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在《以李嘉图理论为依据反对政治经济学家的无产阶级反对派》一文中说:“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是财富的本身。”(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分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1-282页。)他又说:“这里,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及对别人劳动时间里创造出来的东西的享受,都表现为真正

的财富。”(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分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1-282页。)在评价《国民困难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时,他指出:“显然,小册子的作者本人对这一点是不清楚的。不过下面这段话无论如何仍不失为一个精彩的命题:一个国家只有在劳动6个小时而不是劳动12个小时的时候,才是真正富裕的。财富就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如此而已。”(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分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1-282页。)马克思的论述精辟地概括了自由时间(即闲暇时间)的真实含意和价值,指出闲暇时间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财富。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闲暇时间是社会财富这一观点。
  首先,闲暇时间是劳动创造的。从历史上看,人类的闲暇时间和社会财富是同步增长的。在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

《拥有闲暇:城市居民新的社会财富观》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58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