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钱投到实处
的研究国情,在保障每个员工基本生活和要求的情况下,还要考虑改革对于企业的影响。并不是对于员工的保障越高、福利越好,改革就越成功。真正成功的改革是找到一条具有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之路。在此,我们应该协调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能因为公平而影响效率。我国应该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我们再举一个“三证”(暂住证、身份证和劳工证)的例子。政府采取这项措施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大量的人口流动,便于维持和管理社会的冶安。这项措施是好的,可以维持社会的稳定,但是却造成了各个地区成本的严重差异,类似于北京、深圳这样的大城市,由于“三证”管理相当的严格,很多乡下的,低成本的打工仔进不来。企业不得不承担更高的人工成本,这就影响了企业对于投资的选择。
政府在这方面,过高的估计了“三证”政策的正面影响,过高估计了企业对于人工成本的承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城市企业对于乡村劳力的大量需求,最终导致了企业因成本过高而引起的投资不足。如果政府进一步研究国情、放开城乡之间的某些限制,降低企业进行实业投资的成本。最终会刺激投资的增加。
四、改善企业的投资模式
目前,国内的很多企业都把资金以有限责任的方式进行投资。这种投资模式确实有其优点,比如说可以使股东权益更为明晰和有保障,注册资本要求的更低,不必向社会和公众公开其营业报告等等,因此这种投资模式对于投资者来说相当有吸引力。对于一些刚刚起步的和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来说,这种投资模式的优势更加明显。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这种投资模式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多障碍。比如说有限责任的投资模式,限制了股东的人数,不允许向公众募集股款,不能发行股票,于是就限制了有限责任投资模式的投资主体的增加,当企业的自有资金不足以进行投资的时候,就只能借助银行贷款等等进行间接投资。这时企业所面临的融资渠道就比较有限,而且企业的投资要受到这些外部渠道的影响。以银行贷款为例,企业为了获得贷款,就要进行资产抵押,这个过程就需要各种审核,而且资金的使用还要受到监督和限制,投资的自主性降低。尤其是银行贷款额度受到可抵押资产数量的限制,其资金又不能马上到位,从而使得企业投资受到重大影响。
而股份制的投资模式,就克服了有限责任制不能发行股票的缺点,可以吸引各方面的资本进入企业,变成企业的股东。这种投资模式对于每一个投资者来说,都是直接投资,他们的资金部是企业的资本金,因此企业的发展就具有了内在发展的动力。
因此,我们发现投资模式的选择也是影响整个企业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那些已经初具发展规模的企业,应该逐步地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起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股份制的投资模式。只有这样。才可以吸收更广泛的投资,取得更大的发展,从而保障金融投资顺利转化为现实投资。
五、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
第一,发展多层次、多板块的股票市场。一提到股票市场,人们就会想到深市和沪市两个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场。其实。这两个市场只是股票市场的一部分,即场内交易市场。还有相当数量的股票要在场外市场进行交易。所以当我们提到要完善股票市场的时候,必须包括场外交易。从目前的状况看。深市与沪市这两个场内交易市场,主要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融资。而中小型企业尤其是高科技风险企业的融资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发展证券场外交易。因此,我们应该逐步的放开场外交易市场,建立多层次的股票市场。满足各种情况企业的需求,为不同的企业提供利用股票市场进行融资的渠道。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二板、三板市场的建设,发展多板块的股票市场。通过二板市场为那些高科技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上市融资的机会。通过三板市场建成规范的场外交易市场。总之,我们要通过各个板块的建设,逐步建立一套规范的股票市场,为不同的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
第二,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在债券市场发达的国家中,债券的种类有国债、企业债券和机构债券,这些不同种类的债券发展都很成熟。而我国目前的债券市场还相当的不发达,尤其是企业债券和机构债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隔。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政府对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重点主要集中在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上。而对于企业债券市场,政府则更多地采取了管制和限制的态度,使得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逐步推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企业提供另一条有效的融资渠道。
第三,克服银行融资中的障碍。目前,由于银行谨慎放贷和放贷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通过银行进行融资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一些障碍。这些障碍有的来自于商业银行,有的来自于政府和中介机构,还有的来自于企业本身。这三者应该共同努力,克服银行融资中的障碍,疏通银行资金转化为企业投资的渠道。在这里要处理好收益与风险的关系,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不能过度强调风险。风险随时都有,关键是如何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就意味着不能因为有风险而不敢放贷或投资。
企业活力的不同会为企业带来不同的收益,最终也会影响到现实投资效果的不同。所以,最终决定金融投资是否可以有效地转化为现实投资的关键环节在于企业。
六、增加企业本身的活力
最终的现实投资还是需要通过企业来完成的,所以增加企业自身的活力也相当重要。政府以及所有金融机构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目的是为了给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它们不能替代企业实施现实投资。最终的投资原动力还是企业本身。如果企业本身无活力,缺乏投资的动力,即使我们将所有的渠道疏通好了,将各种资金引入企业,那么现实投资也仍然完成不了。企业活力的不同会为企业带来不同的收益,最终也会影响到现实投资效果的不同。所以,最终决定金融投资是否可以有效地转化为现实投资的关键环节在于企业。
影响企业进行现实投资活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企业对于风险的判断和选择。对于一项完全没有风险的现实投资,企业都会抢着去做。但是,在实际中没有风险的投资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企业敢于面对风险,认真地分析,并从中选择一些风险去承担,最终通过对于风险的管理取得投资的收益。所以作为一个企业,应该转变对于风险的看法,主动地选择和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655.html
我们再举一个“三证”(暂住证、身份证和劳工证)的例子。政府采取这项措施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大量的人口流动,便于维持和管理社会的冶安。这项措施是好的,可以维持社会的稳定,但是却造成了各个地区成本的严重差异,类似于北京、深圳这样的大城市,由于“三证”管理相当的严格,很多乡下的,低成本的打工仔进不来。企业不得不承担更高的人工成本,这就影响了企业对于投资的选择。
政府在这方面,过高的估计了“三证”政策的正面影响,过高估计了企业对于人工成本的承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城市企业对于乡村劳力的大量需求,最终导致了企业因成本过高而引起的投资不足。如果政府进一步研究国情、放开城乡之间的某些限制,降低企业进行实业投资的成本。最终会刺激投资的增加。
四、改善企业的投资模式
目前,国内的很多企业都把资金以有限责任的方式进行投资。这种投资模式确实有其优点,比如说可以使股东权益更为明晰和有保障,注册资本要求的更低,不必向社会和公众公开其营业报告等等,因此这种投资模式对于投资者来说相当有吸引力。对于一些刚刚起步的和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来说,这种投资模式的优势更加明显。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这种投资模式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多障碍。比如说有限责任的投资模式,限制了股东的人数,不允许向公众募集股款,不能发行股票,于是就限制了有限责任投资模式的投资主体的增加,当企业的自有资金不足以进行投资的时候,就只能借助银行贷款等等进行间接投资。这时企业所面临的融资渠道就比较有限,而且企业的投资要受到这些外部渠道的影响。以银行贷款为例,企业为了获得贷款,就要进行资产抵押,这个过程就需要各种审核,而且资金的使用还要受到监督和限制,投资的自主性降低。尤其是银行贷款额度受到可抵押资产数量的限制,其资金又不能马上到位,从而使得企业投资受到重大影响。
而股份制的投资模式,就克服了有限责任制不能发行股票的缺点,可以吸引各方面的资本进入企业,变成企业的股东。这种投资模式对于每一个投资者来说,都是直接投资,他们的资金部是企业的资本金,因此企业的发展就具有了内在发展的动力。
因此,我们发现投资模式的选择也是影响整个企业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那些已经初具发展规模的企业,应该逐步地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起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股份制的投资模式。只有这样。才可以吸收更广泛的投资,取得更大的发展,从而保障金融投资顺利转化为现实投资。
五、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
第一,发展多层次、多板块的股票市场。一提到股票市场,人们就会想到深市和沪市两个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场。其实。这两个市场只是股票市场的一部分,即场内交易市场。还有相当数量的股票要在场外市场进行交易。所以当我们提到要完善股票市场的时候,必须包括场外交易。从目前的状况看。深市与沪市这两个场内交易市场,主要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融资。而中小型企业尤其是高科技风险企业的融资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发展证券场外交易。因此,我们应该逐步的放开场外交易市场,建立多层次的股票市场。满足各种情况企业的需求,为不同的企业提供利用股票市场进行融资的渠道。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二板、三板市场的建设,发展多板块的股票市场。通过二板市场为那些高科技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上市融资的机会。通过三板市场建成规范的场外交易市场。总之,我们要通过各个板块的建设,逐步建立一套规范的股票市场,为不同的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
第二,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在债券市场发达的国家中,债券的种类有国债、企业债券和机构债券,这些不同种类的债券发展都很成熟。而我国目前的债券市场还相当的不发达,尤其是企业债券和机构债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隔。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政府对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重点主要集中在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上。而对于企业债券市场,政府则更多地采取了管制和限制的态度,使得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逐步推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企业提供另一条有效的融资渠道。
第三,克服银行融资中的障碍。目前,由于银行谨慎放贷和放贷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通过银行进行融资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一些障碍。这些障碍有的来自于商业银行,有的来自于政府和中介机构,还有的来自于企业本身。这三者应该共同努力,克服银行融资中的障碍,疏通银行资金转化为企业投资的渠道。在这里要处理好收益与风险的关系,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不能过度强调风险。风险随时都有,关键是如何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就意味着不能因为有风险而不敢放贷或投资。
企业活力的不同会为企业带来不同的收益,最终也会影响到现实投资效果的不同。所以,最终决定金融投资是否可以有效地转化为现实投资的关键环节在于企业。
六、增加企业本身的活力
最终的现实投资还是需要通过企业来完成的,所以增加企业自身的活力也相当重要。政府以及所有金融机构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目的是为了给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它们不能替代企业实施现实投资。最终的投资原动力还是企业本身。如果企业本身无活力,缺乏投资的动力,即使我们将所有的渠道疏通好了,将各种资金引入企业,那么现实投资也仍然完成不了。企业活力的不同会为企业带来不同的收益,最终也会影响到现实投资效果的不同。所以,最终决定金融投资是否可以有效地转化为现实投资的关键环节在于企业。
影响企业进行现实投资活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企业对于风险的判断和选择。对于一项完全没有风险的现实投资,企业都会抢着去做。但是,在实际中没有风险的投资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企业敢于面对风险,认真地分析,并从中选择一些风险去承担,最终通过对于风险的管理取得投资的收益。所以作为一个企业,应该转变对于风险的看法,主动地选择和
承担各种风险,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活力对待每一项现实投资。哪个企业可以比其他的企业更准确地认识风险,更有效的管理风险,就可以吸引更多的金融投资,更有效的进行现实投资,并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还要注意尽量避免进行一些盲目的投资。在整个过程中,政府需要注意对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引导,使这种投资之间的转化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对于风险的管理能力,最终取决于企业的活力,即企业在制度安排、战略选择、企业文化塑造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基础,从而保障企业能够对投资风险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和选择能力,从而在对风险的管理中加大自己的投资,促进金融投资向现实投资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