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国际政治论文 >> 正文

国际政治中的同盟理论:进展与争论


比较,  参见Stephen M.    Wal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One  World,Many  Theories,"Foreign  Policy(Spring  1998),pp.29-46.),  对现实主义同盟理论的批评也主要来自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两个方面。冷战后国际现实与现实主义同盟理论之间的差距,为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向同盟这块现实主义理论的传统领地进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围绕北约在华约解散、苏联崩溃、外在威胁显著减弱后非但没有走向没落相反却十分活跃这一现实主义同盟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制度主义者和建构主义者发表了他们在同盟问题上的看法。
  制度主义者认为,现实主义的同盟理论只注重讨论同盟与权力、威胁、战争以及系统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却很少把同盟作为一种制度来进行研究。像北约这样高度制度化的同盟已经与历史上只有一纸盟约的同盟有很大区别(北约的“制度化”主要表现在它拥有正式的官僚机构,而该机构又拥有一套复杂的决策程序和多样化的功能),同盟理论必须考虑制度因素才能对当前北约的状况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注:Keohane,"Alliances,Threats,and  the  Use  of  Neorealism,  "p. 174;and  Robert &nb

sp;B.  McCalla,"NATO's  Persistence  after  the  Cold War,"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50,No.3,(Summer  1996),pp.  445—475.)。
  在制度主义者看来,制度化对同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制度化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同盟的存续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制度化会造就一大批其事业和前途与同盟紧密相连的精英人士,而由这批精英人士构成的人员网络会削弱原有威胁丧失给同盟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与那些没有形成一套相应的规范、程序和功能的同盟相比,高度制度化的同盟对外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更强,生命力也更强。制度化可以减少同盟成员之间的交易成本、促进成员间的合作,从而给各国带来现实的利益。由于建立新的制度通常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所以成员总是倾向于首先对原有的成功制度加以改造利用。如果原有的制度功能多样,并且能够根据新的形势制定出新的规则,那么该制度便可以维持下去。
  在同盟问题上,建构主义者关心的是规范、认同和文化等非物质因素在同盟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非物质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Alexander  Wendt  )曾举过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英国拥有500枚核武器美国并不担心什么,  但北朝鲜哪怕只拥有5  枚核武器也会令美国坐卧不安(注:Alexander  Wendt,"Constructing  International  Politics,"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0,No.1(Summer  1995),p.73.)。他们认为,  同盟理论只重视力量分布这类物质因素是不够的,像确定威胁和选择盟友这样一些结盟的关键问题必须从规范和国家认同的角度加以考察(注: Michael   N.Barnett,"Identity  and  Alliances  in  the  Middle  East,  "in PeterJ.  Katzenstein  (ed.),The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  New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6),p.401.)。
  在现实主义同盟理论中,沃尔特的“威胁均衡论”由于引入了“攻击性意图”这样的主观因素而引起建构主义者的特别关注。他们认为,比起先前的现实主义同盟理论,沃尔特的理论是一个进步,但问题是,“攻击性意图”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威胁”的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对此沃尔特并没有给出进一步的回答,而这正是建构主义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注:Ted Hopf,  "The Promise of Constructivis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  Theory,"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  23,No.1(summer  1998),pp.186—187;and  Barnett,ibid.,pp.403—404.)。还有的学者指出,沃尔特的理论在关于意识形态在威胁观念中所起的作用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假如人们把意识形态看作是一个影响威胁界定的价值体系的话,那么沃尔特的结论便需要进一步推敲,因为当国家在意识形态团结和安全考虑之间进行权衡时,其成本计算并不是外生于它们的意识形态喜好的。  (注:  Peter    J.  Katzenstein,"Introduction: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on National Security,"in  Katzenstein(ed.),op.cit.,p.28.)”
  建构主义是近些年来刚刚兴起的一个学派,以该理论为基础进行的实证性的同盟研究还不多见, 托马斯·  锐生卡朋(Thomas  Risse- Kappen  )对北约的分析算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注:ThomasRisse-  Kappen,"Collective  Identity  in  a Democratic Community:The Case  of  NATO,"in  Peter  J.  Katzenstein(ed.),op.  cit.  ,  pp.355-399.)。在他的文章中,  锐生卡朋把近年来在美国颇有影响的“民主和平论”、自由制度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三者结合起来,对北约的产生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诠释。其基本思路是:(1  )民主国家之间极少发生战争,因为它们都把对方看作是和平国家。它们之所以把对方视为和平国家是因为其国内决策过程是由一套民主规范来管理。(2  )基于同样的原因,在这些国家之间形成了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多元安全共同体。(3  )互相视对方为和平国家和表现出来的共同体意识使它们有可能克服那些有碍国际合作的障碍,并形成像同盟这样的国际制度。(4  )在这种制度中对各国间相互作用加以管理的那些规范应该反映共有的民

《国际政治中的同盟理论:进展与争论(第6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66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国际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