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文明与中国政党制度
属局的副部长、副局长。全国各 级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县(处)以上的党外领导干部达9000多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其运作主要包括政治协商、合作共事、互相监督等多种形式,而且这些形式已经 相当制度化。其中,政治协商不仅包括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 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和各专门委员会会议等,而且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央主要领导人 邀请各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的代表人士举行民主协商会、座谈会、谈心活动等 ;合作共事不仅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吸收各民主党派的部分成员到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 关和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而且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召开全体会议和有关会议 讨论工作时可视需要邀请有关民主党派人士列席、政府有关部门可就专业性问题同民主 党派对口协商等多种形式;互相监督也体现了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合作关系,民主党 派可通过政协各种会议提出建议、向政协会议提出议案、政协委员视察或举报等形式, 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监督。尤为值得指出的是,全国政协与全国人大同时召开会议(新闻 媒体一般称为“两会”),已经成为全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1989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国共产党中央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 党与八个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内容和 发挥民主党派监督作用的总原则,规定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和合作共事 的各种形式和具体安排。可以认为,这个《意见》包含了对十六字党际关系准则的确定 、民主党派政治价值的肯定和多党合作运作机制的制度性规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制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其中第四条宪法修正案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内容,将政党制度纳入了宪法的框架体系。
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的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的特点和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但直接增强我国的政治实力,而且影响到 经济实力、外交实力、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提高和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建 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任务,现在又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 ,这显然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 化,必将对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政治形态上属于现代政治文明,随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发展, 是一种建筑在民主和社会主义两个基本原则基础上的政治文明,具有社会主义和现代政 治文明的双重的规定性,其核心、本质和精髓都是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既包括价值层面 ,即国家的一切权利来自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又包括制度 层面,即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的根本制度以及有关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身就包含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内容,或者 说,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题中应有之 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包括两方面的价值理念:一是在政治领域中表现为保证 和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二是在社会领域中表现为为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伟大 复兴创造政治条件。从前文有关内容和中国民主革命可以看出,这种政党制度的形成是 传统政治文明转型和追求民主政治的历史发展的结果,必然以民主理念作为自己的价值 理念。不仅执政党共产党的政治实践始终围绕着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理念而展开, 而且参政党在历史上一直是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步的力量,现阶段也是在共产党领导下 实践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力量,其制度化的参政活动本身就体现着民主的价值。至于为 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伟大复兴创造政治条件作为价值理念,则是由中国近代 以来推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变迁、实现社会经济的充分发展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当前 ,执政党与参政党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正是这方面价值理念的实践和体现。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在价值理念 上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极为吻合,坚持这一制度并与时俱进地加以完善和发 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
在多党间形成核心与合作模式而非竞争模式是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长期坚持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则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突出特色。无论是根据发展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来完善政党制度,还是通过完善政党制度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的建设,都必须从加强和改善执政党、参政党及其党际关系三个方面来进行 努力。
首先,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不仅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
第二,要更充分地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功能。这主要应从两个方面来作出努力:一是 民主党派自身要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对成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增强党派 成员的政党意识和参政意识,加强与所代表阶层的实际联系,提高利益代表、聚合和参 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并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机关建设、做好组织发展工作、积极 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等方面着手,健全组织体系,提升参政议政的实力和水平;二是充分 利用保障民主党派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规定,通过发挥民主党派成员在人民代 表大会中的作用、加强民主党派成员在政协中的协商与监督功能、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在 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中有职有权、完善中国共产党所邀集的各种协商活动等,拓展民主 党派参政的空间,增强民主党派对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力。
第三,要进一步优化党际关系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既强调共产党的领 导,同时又充分肯定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这种党际关系既是中国政 党制度的特色,也是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如何在中国政党制度的框架内保持执政党和 参政党之间的适度的张力,实现共产党的领导与民主党派的独立性之间的相互平衡,是 一个非常现实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当前,我国已经具备或正在形成进一步优化党际关 系模式的若干前提条件,如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政治性前提,对国家与社 会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入和社会自主空间的逐步扩大提供了社会性前提。众所周知,任何 国家,任何政党之间的关系如何,最终要从这些党的奋斗目标来分析。中国共产党“十 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中国各民主党派所高度认同并作为共同的目 标,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党际关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进一步优化。因此,要充分利用这 些条件,采取切实措施 《中国政治文明与中国政党制度(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694.html
1989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国共产党中央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 党与八个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内容和 发挥民主党派监督作用的总原则,规定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和合作共事 的各种形式和具体安排。可以认为,这个《意见》包含了对十六字党际关系准则的确定 、民主党派政治价值的肯定和多党合作运作机制的制度性规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制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其中第四条宪法修正案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内容,将政党制度纳入了宪法的框架体系。
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的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的特点和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但直接增强我国的政治实力,而且影响到 经济实力、外交实力、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提高和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建 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任务,现在又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 ,这显然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 化,必将对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政治形态上属于现代政治文明,随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发展, 是一种建筑在民主和社会主义两个基本原则基础上的政治文明,具有社会主义和现代政 治文明的双重的规定性,其核心、本质和精髓都是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既包括价值层面 ,即国家的一切权利来自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又包括制度 层面,即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的根本制度以及有关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本身就包含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内容,或者 说,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题中应有之 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包括两方面的价值理念:一是在政治领域中表现为保证 和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二是在社会领域中表现为为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伟大 复兴创造政治条件。从前文有关内容和中国民主革命可以看出,这种政党制度的形成是 传统政治文明转型和追求民主政治的历史发展的结果,必然以民主理念作为自己的价值 理念。不仅执政党共产党的政治实践始终围绕着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理念而展开, 而且参政党在历史上一直是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步的力量,现阶段也是在共产党领导下 实践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力量,其制度化的参政活动本身就体现着民主的价值。至于为 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伟大复兴创造政治条件作为价值理念,则是由中国近代 以来推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变迁、实现社会经济的充分发展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当前 ,执政党与参政党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正是这方面价值理念的实践和体现。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在价值理念 上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极为吻合,坚持这一制度并与时俱进地加以完善和发 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
在多党间形成核心与合作模式而非竞争模式是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长期坚持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则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突出特色。无论是根据发展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来完善政党制度,还是通过完善政党制度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的建设,都必须从加强和改善执政党、参政党及其党际关系三个方面来进行 努力。
首先,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不仅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
先锋队性质,而且赋予党的先进性以鲜 明的时代意义,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成果 。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应当特别注意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等三个 方面:一是加强对共产党执政基本规律的探索,解决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 平、不断增强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个历史性课题,使党的执政不仅能有效 地推进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能保证人民民主实践的正确方向和有效性;二 是强化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制度化,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并通过执政党党内民主带动 国家政治民主,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三是要变革领导方式,大力推进依法 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是有 机统一的,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大支点和基本特征。
第二,要更充分地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功能。这主要应从两个方面来作出努力:一是 民主党派自身要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对成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增强党派 成员的政党意识和参政意识,加强与所代表阶层的实际联系,提高利益代表、聚合和参 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并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机关建设、做好组织发展工作、积极 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等方面着手,健全组织体系,提升参政议政的实力和水平;二是充分 利用保障民主党派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规定,通过发挥民主党派成员在人民代 表大会中的作用、加强民主党派成员在政协中的协商与监督功能、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在 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中有职有权、完善中国共产党所邀集的各种协商活动等,拓展民主 党派参政的空间,增强民主党派对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力。
第三,要进一步优化党际关系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既强调共产党的领 导,同时又充分肯定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这种党际关系既是中国政 党制度的特色,也是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如何在中国政党制度的框架内保持执政党和 参政党之间的适度的张力,实现共产党的领导与民主党派的独立性之间的相互平衡,是 一个非常现实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当前,我国已经具备或正在形成进一步优化党际关 系模式的若干前提条件,如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政治性前提,对国家与社 会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入和社会自主空间的逐步扩大提供了社会性前提。众所周知,任何 国家,任何政党之间的关系如何,最终要从这些党的奋斗目标来分析。中国共产党“十 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中国各民主党派所高度认同并作为共同的目 标,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党际关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进一步优化。因此,要充分利用这 些条件,采取切实措施 《中国政治文明与中国政党制度(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