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西方经济学 >> 正文

从增长与发展的统一上寻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动量也在增长,技术转让更加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但是,从整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水平还不够高,农业现代化的程度还比较低,非生产性领域的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如通货膨胀、债务负担、开发能力等,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困境之中。发展中国家在21世纪的经济发展,既有强劲的基础、新的起点,同样也有发展的障碍和限制。增长与发展在理论上的融合态势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第一,必须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合理安排上推动经济发展。对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现已成为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工具。这一分析工具的应用意味着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内在的决定性影响作用,但是,制度的安排合理与否,则决定着经济增长的持续程度。纵观经济发展史,不同的经济制度安排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一般而言,计划经济体制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计划指令配置资源,对经济增长起作用,而市场经济体制则是通过以市场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运用主要是资本和劳动的生产要素获得经济增长。
  历史的发展是复杂的,制度的选择和安排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由自由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迈进,体现了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条件下的制度安排。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资本剥削劳动获得经济增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再加上资本的增长大于劳动的增长,因而资本只有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人力资本投入、优化经济结构来获得经济增长。显然,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人力资本投入、优化经济结构获得经济增长,实质上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决定。这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安排的结果。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中,当集权型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一方面把握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把握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增长的安排特性,是经济获得持续增长的关键。
  发展中国家要把握好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是与多元化的资本即私人资本、社会资本、国有资本、国私结合的资本等结合的,这一结合方式决定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就是: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因此,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特有方式,通过对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矛盾尖锐化的一定程度的缓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且还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效率的组织制度等要求,寻求经济增长的永恒性。其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作用的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政府干预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基本要求。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发达的经济、不成熟的市场更需要政府的干预。但是,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仅仅把干预的重点放在纠正市场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弊端上是不够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是以信息产业为主的新产业群的崛起,以及由新产业的发展所产生的以“两低一高”(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经济增长率高)为特征的“新经济”。“新经济”虽然源于美国,但正波及到世界各国,发展中国家也融入了这一潮流之中。印度这个发展中的大国,在“新经济”的影响下,于1998年开始就加强了科研和信息工作,要把印度建成电脑软件大国,韩国在1997年3月制定的科技革新特别法中规定,在1997——2002年5年间,政府对科研的投入要占政府总预算的5%;同时还制定了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优惠政策。“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说明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超出了人们原先思考的范围,扩展到如何建立创新体系方面。政府如何建立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知识传播体系和知识应用体系为经济发展服务,就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政府在“新经济”中充当的角色不只是“矫正者”,而且还是“创新者”。政府对经济的“矫正”和“创新”必然促进经济的极大增长。
  第二,必须从要素投入、技术进步贡献和创新的综合作用上推动经济增长。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在每一个时点上,从事这一研究的每一个学者,只是从经济发展阶段梯次上升的角度,考察了某一时期某一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但是,经济增长首先要依赖于要素投入的增加,只有资本、土地、劳动三大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组合,才能构成不同的技术,即劳动密集型技术、资本密集型技术等,才有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出,实际上就是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贡献的有机结合。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的,一个国家经济越发展,生产力水平越高,说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小,又是和制度创新程度相关的。合理的产权制度、有效率的组织形式、完善的管理方式、政府干预的有效程度等,都是技术进步作用充分发挥的关键。因此,对发展

中国家来说,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必然要求从要素投入、技术进步贡献和制度创新的综合作用方面推动经济增长,只不过技术进步贡献是经济增长的支柱。“先进技术是容许经济增长的源泉,但它只是一种潜力,一个必要条件;而本身不是一个充分条件”。它必须和“总量增长率”、“经济结构的转变”结合起来,才能“有效而广泛地使用”,那么这种结合不仅可以加快“经济增长的前进步伐”,而且还可以“标志着一个特殊的经济时代”[6](P57-60)。
  第三,必须从增长与发展的统一上推动经济的整体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提供了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素材。经济增长虽然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但是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片面追求带来的并不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期望的结果;经济增长了而社会领域无任何进展甚至倒退的状况,使人们首先认识到经济增长并不同时意味着经济发展,只有将经济增长与社会领域的进步统一起来,经济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经济增长及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后果的日益关注,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发展问题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社会领域中任何一个方面的问题如教育、卫生、社会伦理道德等无一不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发展中国家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和消灭贫困”为宗旨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深刻表明了“人的发展”是统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结点。没有人的发展,所谓的发展就会流于空谈。当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被提出以后,发展中国家为了自身的发展,并给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也开始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这一举措充分表明发展中国家已在实践中理清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把握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经济发展不只是表现为经济速度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人的发展”,表现为可持续发展,它内含了社会进步。
  发展中国家必须从增长与发展的统一上寻求经济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经济结构、经济效率、社会进步的因素都必须在经济发展的机体内生长,经济发展既是量的不断增长,也是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既是有效使用、合理配置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实行社会公正,使人民群众受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从增长与发展的统一上寻求经济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经济结构、经济效率、社会进步的因素在经济发展的机体内生长的结果就是:在量的不断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而不是相反——仅仅使少数人受益;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要与人类自身对生态环境的需求相协调,真正的经济发展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是以为子孙后代多留一些发展的空间为前提的,因而经济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社会没有两极分化,人民没有失业和贫困,社会公正推动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完善,推动着人类自身的完善。
  收稿日期:2002-03-15
【参考文献】
  [1]  瑟尔瓦尔.增长与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  萨缪尔森.经济学:下册(第12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3]  格雷夫.经济学与内源发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70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西方经济学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