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国际政治论文 >> 正文

预防外交与国家安全


nbsp;48年4月启动起到1951年1月实际结束,共使用100多亿美元。其中,赠予款额用于购入  美国剩余农产品和救济物资,借款款额用于购入机械、车辆等生产物资,其结果既有助  于美国走出战后经济过剩,又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并为后来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为美国确立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可以说,美国从欧洲获得的巨大利益是以  “马歇尔计划”为开端的。无怪乎有的西方学者会把“马歇尔计划”推崇为预防外交的  经典之作。
  这些成功案例所显示的效能,不只是地区性的而是全球性的,不只是一时性的而是长  期性的,具有综合性收益。这些成功案例尽管没有摆脱“刺激—反应”的传统外交模式  ,但作出的“反应”却是非传统的,具有新的特征。现代外交所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在  战略层面上发挥“预防外交”的效果开辟了新的前景。这些前景包括:
  1.追求清晰的战略意图。实施预防外交,或者为了争取战略上、全局上的主动权和主  导权,或者为了避免事态恶化并为进一步发展展示新的前景,驾驭事态向着有利于自己  的方向发展。“马歇尔计划”后来成了美国对外援助的范例。2000年1月5日公布的一份  白宫关于国家安全战略的报告对此推崇备至:“从以美国为首的动员到战后欧洲的重建  ,再到最近亚洲、拉美和非洲的经济成功事例,美国的对外援助帮助了新兴民主国家,  促进了对人权和法制的尊重,扩大了自由市场,遏制了国际犯罪,抑制了对健康的主要  威胁,改善了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使人口增长放慢,缓和了人道主义危机。美国  的可持续发展计划促进了工人的权利、自愿计划生育、基本教育、环境保护、民主、法  制、宗教自由,提高了公民的经济地位。通过这些计划,危机得到避免,美国的预防性  外交得以积极的实施。”
  2.追求“最小的代价”,使外交态势具有某种动能,带来滚动效应。外交是需要投入  的,这是常识。外交投入包括实务开支、政治或经济上的承诺、某些问题上的妥协与让  步。这都是外交的代价。而现代成功的外交却要求“代价”的最小化。这就要尽可能避  免外交的静态操作而应追求动态操作,使外交态势始终具有一种动能,带来滚动收益。  道理很简单,推动一块静止的巨石走向预定目标,是很累、很费力的。但若推动一块正  在滚动的巨石走向预定目标,则仅需花很小的力气就可以实现。外交态势具有某种动能  ,是寻求“最小代价”的一个重要前提。“因势利导”,没有“势”便难以“利导”。  试想,如果中国没有以亚非“万隆会议”为开端,在发展中国家中建立起动态效应,何  以能在1971年10月出现把中国一举“抬进”联合国的局面。
  3.追求某种协调机制。尽管许多人对90年代后半期国际关系中的种种“伙伴关系”不  以为然,但是这些“伙伴关系”的出现却反映了人们,特别是政治家对国家间关系形成  某种机制的追求。传统的国际安全靠均势、靠力量均衡;但在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的经  济全球化时代,这一政策的实施变得越来越困难。各主要国家在追求力量均衡的同时,  外交重点越来越倾向于形成某种机制。“热线”,“透明度”,从频繁的首脑会晤到高  密集度的不同级别、层次的交流,信任措施,……凡此种种,显示了各种机制的“生命  ”运动。机制并不具有强制性约束力,但牵挂着各方的利益需要;机制并不是解决争端  的裁判,但却可以提供解决争端的机会;机制并不是利益的天平,但却有助于找到利益  的汇合点。机制是各方利益补偿代谢的生命体,只要有关各方都愿意从这里找到获取利  益的机会,机制的生命力便不会凋谢。
  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特殊的责任。作为最大  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承担世界责任方面已经显示出自己的特色。中国完全有能力在战  略层面上实施预防性安排。有许多机会可以发挥中国的作用,诸如提出各式各样的建议  和构想,提出解决热点问题的方案,供国际社会选择。充分发挥诸如此类的建设性作用  ,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是中国外交有所作为的重要领域。有所作为才有世界上的地位。  这样做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预防外交中进行危机预期的方法
  预防外交可作广义理解,涉及国际格局变化趋势、国际体系及其机制可能面临的障碍  、战略态势变动等;也可作狭义理解,诸如对付可能发生的冲突和紧急情况,对付其它  国家或国际组织可能作出不利于自己的决定,对付可能出现的某项争端、对付安全方面  的某种紧急状态等。国际社会所以对“预防外交”产生极大兴趣,主要看中其狭义理解  所显示的功能。然而这是相当困难的工作,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预防,难就难在如何及  时捕捉到突发事件的前兆。但现代社会的经验也证明,危机、冲突、风险在爆发前是有  迹象可以看到的,是可以预测的,“风起于青萍之末”。在国际关系中,在中国对外关  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潜伏的风险迹象,可以看到潜伏危机中的冲突迹象。问题是如  何应对,如何建立必要的危机评估、危机预警、危

机管理及制订各种方案的制度。
  对预防外交,无论是广义理解还是狭义理解,其预防的仅仅是一种危机预期。它可能  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预期必须尽可能准确可靠,这是基本的前提,否则就失去预防  的意义。为了寻求根据现实动态作出合理延伸的预期,通常所使用的方法有:
  1.背景推理法。领土、宗教、民族或种族的历史纠纷和怨恨,资源(包括水资源)和能  源争夺的历史记录,战争遗留的历史问题处置,等等,都可以成为背景推理的依据。在  这些因素中,有的可能已经随着历史岁月的延伸而沉寂下来,有的可能仍有这样或那样  的纠葛,但都有可能在新的特定条件下成为爆发冲突、引发危机的“导火线”。在这里  ,注意“新的特定条件”的生成是关键。一种“新的特定条件”的生成往往会引发一系  列问题。例如,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在欧亚结合部一下子爆  发了众多的冲突,至今还未完全平息。又如,苏联解体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非洲推行“  民主”、“人权”,引发了非洲一系列部落、种族和民族的权力争斗,其结果导致惨不  忍睹的“灭绝性大屠杀”。
  2.过程推理法。任何矛盾、冲突的激化都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而过程是分  为不同阶段的,从前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是有条件的,其中关键性条件居于主导  地位。1991年海湾战争前夕,美国数十万大军向海湾地区集结。当时国际社会对美国下  一步动作有两种判断:一种认为美国企图以兵临城下、炫耀武力,迫使伊拉克屈服;一  种认为美军向伊拉克发动武装攻击势在必行。事实证明后一种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当  时居主导性的条件是,苏联不可能因伊拉克与美国直接对抗,而美国要以高科技军事打  击能力证明谁也不能违抗它的意志,以建立美国主导下的“世界

《预防外交与国家安全(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73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国际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