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安全的地区化:一个分析的框架
ettne)和桑德鲍姆(Fredrik Soderbaum)把 地区性划分为下面几个从低到高的层次:仅作为一个地理单位而不存在有组织的跨国家 的社会活动的地区;作为一个社会体系但又是很浓厚的无政府状态的地区;作为一个在 主要领域有组织的合作的地区,这个层次才可以称得上是正式的地区;作为一个市民社 会的地区,它高于无政府,但又低于一个真正的国家社会;作为一个拥有共同认同、角 色能力、合法性和决策结构的行为主体的地区,在这个最高层次上形成了“地区国家” (regional state)。(注:B.Hettne and F.Soderbaum,“The New RegionalismApproach,”Politeia,No.3,1998.)
地区化是地区内互动中的一种状态,开始于较低的地区性阶段,它表示在地区内的国 家或社会之间确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它们的互动程度明显地超过了它们与外部世界间的 互动水平,从而在地区内创造出了深刻的相互依存的局面。有些学者仅把地区化当作一 种地区经济发展的现象,而且认为它的动力并不来自于国家或国家群体有意识地影响地 区内国家关系的政策选择,并不必然依赖于国家的行为。(注:Andrew Hurrell,“Explaining the Resurgence of Regionalism in World Politics,”Review ofInternational Studies,No.4,1995.)可是,虽然地理的接近、经济的互补、私人与社 会力量的跨国家活动、企业的地区扩张战略等因素促成了地区化的产生,但地区化也有 着不同的发展程度和无限的加强空间,国家的政策选择、政府间的合作以及地区主义的 价值取向无疑也会巩固地区化的基础,与经济的和企业的力量一起推动它迈向更高的阶 段。
地区化的国际政治意义主要体现在安全的地区化及其影响方面。安全地区化首先是指 威胁的主要根源来自于地区内,它既可以是一个具有威胁性的国家或组织,也可以是一 个能够引发动荡与冲突的事务,地区内各国或组织都将其视作各自安全、地区稳定与和 平的决定性问题,因而处理这种地区的威胁处于这些国家或组织安全议程中的优先地位 。需要指出,与其他领域的地区化有所不同的是,安全的互动在本性上是自发的,即使 国家间不存在任何互动关系,一个有威胁的国家、组织或一个事件也会影响到其他国家 的安全,地区内也会有很强的安全联系与相互依存。也就是说,安全的地区化既是有意 识的政策结果,也是一个由安全问题的本性与逻辑所决定的自动进程。其次是指地区安 全互动的后果(代价或收益)更多地局限在地区范畴之内,而非直接扩散到全球层面上去 。地区内的安全相互依存关系,在地区社会间创造出了“安全外在性”,(注:关于安 全的外在性,见David Lake,“Regional Security Complexes:A Systems Approach,” in David Lake and Patrick
Morgan eds.,Regional Order:Building Security in a New World,Pennsylvania: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7.关于相互依存 、外在性与国际合作之间关系的详细论述,见Andrew Moravcsik,“Preferences andPower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A Liberal Intergovernmentalist
Approach,”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No.4,1993.)即由安全问题所产生的收益与成本、 有利条件与压力并不仅仅属于引发了这些安全问题的角色,其承受者是整个地区的社会 和国家。再次是指在管理地区安全的战略与制度方面,主要是由地区内的国家或者通过 力量的相互牵制,或者凭借集体协调与合作来处理所面临的地区安全挑战。当然,在一 &nbs
安全地区化的动力
安全地区化的程度是能够增强的,但也是可以下降的,这完全依赖于它的动力的多少 及其强弱。世界体系各个层面的因素与力量共同作用于安全地区化的产生和发展:全球 安全体系的变革、霸权国家的政策调整、单个地区内部国家的选择和地区整体结构的情 势等。
首先,冷战体制瓦解后,由超级大国的力量严密覆盖、主导甚至扭曲全球安全事务的 局面已不再存在,许多地区被全球军事政治竞争因素所左右或分裂的形势也基本上消失 ,地区政治的整体轮廓体现了出来。在全球安全这个大环境有了结构性的缓和与稳定之 后,新的安全议程越来越具有多样的和多层面的性质,其中地区层面的安全问题的重要& 《国际安全的地区化:一个分析的框架(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743.html
地区化是地区内互动中的一种状态,开始于较低的地区性阶段,它表示在地区内的国 家或社会之间确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它们的互动程度明显地超过了它们与外部世界间的 互动水平,从而在地区内创造出了深刻的相互依存的局面。有些学者仅把地区化当作一 种地区经济发展的现象,而且认为它的动力并不来自于国家或国家群体有意识地影响地 区内国家关系的政策选择,并不必然依赖于国家的行为。(注:Andrew Hurrell,“Explaining the Resurgence of Regionalism in World Politics,”Review ofInternational Studies,No.4,1995.)可是,虽然地理的接近、经济的互补、私人与社 会力量的跨国家活动、企业的地区扩张战略等因素促成了地区化的产生,但地区化也有 着不同的发展程度和无限的加强空间,国家的政策选择、政府间的合作以及地区主义的 价值取向无疑也会巩固地区化的基础,与经济的和企业的力量一起推动它迈向更高的阶 段。
地区化的国际政治意义主要体现在安全的地区化及其影响方面。安全地区化首先是指 威胁的主要根源来自于地区内,它既可以是一个具有威胁性的国家或组织,也可以是一 个能够引发动荡与冲突的事务,地区内各国或组织都将其视作各自安全、地区稳定与和 平的决定性问题,因而处理这种地区的威胁处于这些国家或组织安全议程中的优先地位 。需要指出,与其他领域的地区化有所不同的是,安全的互动在本性上是自发的,即使 国家间不存在任何互动关系,一个有威胁的国家、组织或一个事件也会影响到其他国家 的安全,地区内也会有很强的安全联系与相互依存。也就是说,安全的地区化既是有意 识的政策结果,也是一个由安全问题的本性与逻辑所决定的自动进程。其次是指地区安 全互动的后果(代价或收益)更多地局限在地区范畴之内,而非直接扩散到全球层面上去 。地区内的安全相互依存关系,在地区社会间创造出了“安全外在性”,(注:关于安 全的外在性,见David Lake,“Regional Security Complexes:A Systems Approach,” in David Lake and Patrick
Morgan eds.,Regional Order:Building Security in a New World,Pennsylvania: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7.关于相互依存 、外在性与国际合作之间关系的详细论述,见Andrew Moravcsik,“Preferences andPower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A Liberal Intergovernmentalist
Approach,”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No.4,1993.)即由安全问题所产生的收益与成本、 有利条件与压力并不仅仅属于引发了这些安全问题的角色,其承受者是整个地区的社会 和国家。再次是指在管理地区安全的战略与制度方面,主要是由地区内的国家或者通过 力量的相互牵制,或者凭借集体协调与合作来处理所面临的地区安全挑战。当然,在一 &nbs
p;个相互渗透和不断全球化的世界中,外部力量对地区安全事务的参与和影响是不能排除 的,甚至是日益加强的,但安全地区化意味着它们不会成为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根本源泉 。也就是说,管理地区安全的制度结构应是呈水平状态(由地区内的国家来控制),而非 等级制状态(由外部霸权国家与地区内国家的关系来决定)。(注:GallaPress-Barnathan,“America Hegemony and the Regionalization of Security after the Cold-War,”Paper for the PSA annual meeting,2001.)最后是指地区内国家有 地区安全的认同,在地区未来的问题上有共识,各国意识到与它们的邻国在事实上已结 成了命运共同体。
安全地区化的动力
安全地区化的程度是能够增强的,但也是可以下降的,这完全依赖于它的动力的多少 及其强弱。世界体系各个层面的因素与力量共同作用于安全地区化的产生和发展:全球 安全体系的变革、霸权国家的政策调整、单个地区内部国家的选择和地区整体结构的情 势等。
首先,冷战体制瓦解后,由超级大国的力量严密覆盖、主导甚至扭曲全球安全事务的 局面已不再存在,许多地区被全球军事政治竞争因素所左右或分裂的形势也基本上消失 ,地区政治的整体轮廓体现了出来。在全球安全这个大环境有了结构性的缓和与稳定之 后,新的安全议程越来越具有多样的和多层面的性质,其中地区层面的安全问题的重要& 《国际安全的地区化:一个分析的框架(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