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恐合作看英美特殊关系
进而打击其经济发展和 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英国是西方盟国中对美投资最多的国家,确保英国资本的继 续投入,是维系美经济持续发展及英美特殊关系的重要方面。
英国对美经济政策的思路与安全政策一致:“帮助美国建立强有力的国际经济秩序来 增进英国经济繁荣;保持美国对新一轮自由化贸易回合的支持;防止贸易纠纷破坏欧美 关系;减少美国立法对英国金融部门利益的消极影响。在竞争同时加强合作:确保达成 新的双重征税协定;通过加强与美国技术合作与伙伴关系,从美国吸引高水平、高质量 的直接投资;提高英国公司及企业在贸易、投资、能源、环境及其他技术领域对美国的 竞争力。”(注: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 Annual Report 2001,NinthReport of th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Session 2000—2001.)即在与美国结为利 益共同体的前提下,维护和增进英国的实际经济利益。英美两国互为最大投资国,保卫 美国本土安全和全球利益,就是保护英国的资本和收益。此外,在最近5年间,英国对 以色列的武器出口增长了10倍,这是对美国中东政策的支持使英国获取到的实际利益。 (注:Prime Minister's Iraq statement to Parliament,24 September 2002.http:// www.pm.gov.uk.)
(三)政治及外交利益
凭借其拥有的超强实力,美国在反恐的军事行动中可以选择自行其事,但要冒在政治 和外交上被孤立的风险。由于恐怖主义威胁的策源地广泛、攻击目标和攻击手段多样, 难以进行有效预防和反击,为确保反恐战争的胜利和美国社会的持久安全,美国需要建 立并主导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和外交联盟。同时,仅靠情报合作、军事打击等技术手 段无法触动恐怖主义的根源,必须诉诸政治和外交手段,寻求建立长期的解决机制。美 国对已经显露端倪的政治及外交孤立局面不无担忧,朝野上下已开始就建立“合作安全 ”机制寻求共识。由于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天然联系”,加之英国要在美欧 间发挥“桥梁”作用的外交定位,提升特殊关系有利于美国通过英国来争取西欧盟友甚 至俄罗斯的政治和外交支持。
英国在与美反恐合作中的政治及外交动机则更为明显。首先,英国当前的外交政策具 有强烈的政党及个人色彩,对美国的积极追随政策符合工党政府和布莱尔本人的政治利 益。通过对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工党在英国政治格局中的强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英国 民众对其外交政策尤其是对美政策的支持。号称“理论家”的布莱尔本人对英国外交的 影响在近几届英政府首相中更是罕见其匹。他先后提出的英国在美欧关系中的“桥梁” 定位、“人道主义干预”的“布莱尔主义”以及全球“枢轴外交”理论,主导了冷战后 英国外交思维的更新和变化,并对国际政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布莱尔还是一个积极的 行动者,科索沃战争和反恐战争在欧洲都被称作“布莱尔的战争”,他主导的英国反恐 外交更隐隐有纵横捭阖之势。尽管英国内及国际社会对布莱尔的对美政策存在争议,甚 至贬之为“美国的傀儡”,但其理论和行动已经为布莱尔本人赢得了丰厚的政治资本, 被认为是自丘吉尔之后英国少有的“杰出政治家”。(注:The Two Tonys,Economist,September 28[th]—October 4[th]2002,p13.)其次,从国家利益出发,英国对美政策 的基本思路是,承认美国霸权的现实性及由此产生的“合理性”,进
三、维持英美特殊关系的条件及局限
自二战结束后初期英美建立起特殊关系以来,随着双方利益在不同时期的折冲调和, 特殊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二战结束到苏伊士运河危机前的十年,马歇尔计划和贝文计 划的逐步实施,将英美带入了特殊关系的第一个“蜜月期”。但美国随后利用苏伊士运 河危机夺取了英国在中东的最后据点,最终确立起了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一度被英 国视为外交基石的“特殊关系”出现破裂,几乎到了崩溃边缘。经过近三十年的政策与 心态上的调整,直到80年代撒切尔政府上台,才与气味相投的里根政府一道将英美“特 殊关系”带入第二个“蜜月期”。但继任的梅杰政府政策保守、作风暧昧,导致英国对 美、对欧的影响力大大下降,“特殊关系”重又陷入低潮。布莱尔的工党政府上台以后 ,英对美外交回归“撒切尔路线”,特殊关系开始回升,对美国反恐战争的坚定支持终 于将特殊关系带入了第三个“蜜月期”。
英美特殊关系的短暂历史表明,特定历史时期和双方利益的相互协调是维系英美合作 的基本条件。英国无疑是当前特殊关系中积极主动的一方,“9·11”后国际关系进入 了特殊时期,美国面临的复杂形势为英国的积极主动提供了机会,反恐合作使得特殊关 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空洞而注入了实质性内容。“凡是会削弱美国的事情都会削弱欧 洲,实际上就是削弱整个西方世界”是撒切尔夫人关于美欧关系的著名论断,无疑也是 布莱尔政府当前推行对美政策的利益协调原则。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在对英国对美政 策及其整体趋向做出评价时,必须考虑到其两大外交传统:一是帝国情结以及由此而来 的维持大国地位的动机,二是作为其历史遗产的全球“制衡外交”的思想和技巧。帝国 情结和外交传统是英国以美“导师”自居的思想根源,维持大国地位则是支撑其全球外 交的根本动力。从英国当前的国力来看,支撑其全球外交的“硬”资源有限,必须借助 其历史经验、外交技巧等“软”实力,并在国际格局变化的某些特定时期为其提供了必 要条件时才能达到目的。要凭借“二流实力”达到“一流外交”,英国只有在追随美国 的前提下在国际上发挥某种制衡作用时,才能得以实现:首先是要维护美国的超强地位 来借以自重,同时又要通过加强与欧盟、俄罗斯、 《从反恐合作看英美特殊关系(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783.html
英国对美经济政策的思路与安全政策一致:“帮助美国建立强有力的国际经济秩序来 增进英国经济繁荣;保持美国对新一轮自由化贸易回合的支持;防止贸易纠纷破坏欧美 关系;减少美国立法对英国金融部门利益的消极影响。在竞争同时加强合作:确保达成 新的双重征税协定;通过加强与美国技术合作与伙伴关系,从美国吸引高水平、高质量 的直接投资;提高英国公司及企业在贸易、投资、能源、环境及其他技术领域对美国的 竞争力。”(注: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 Annual Report 2001,NinthReport of th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Session 2000—2001.)即在与美国结为利 益共同体的前提下,维护和增进英国的实际经济利益。英美两国互为最大投资国,保卫 美国本土安全和全球利益,就是保护英国的资本和收益。此外,在最近5年间,英国对 以色列的武器出口增长了10倍,这是对美国中东政策的支持使英国获取到的实际利益。 (注:Prime Minister's Iraq statement to Parliament,24 September 2002.http:// www.pm.gov.uk.)
(三)政治及外交利益
凭借其拥有的超强实力,美国在反恐的军事行动中可以选择自行其事,但要冒在政治 和外交上被孤立的风险。由于恐怖主义威胁的策源地广泛、攻击目标和攻击手段多样, 难以进行有效预防和反击,为确保反恐战争的胜利和美国社会的持久安全,美国需要建 立并主导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和外交联盟。同时,仅靠情报合作、军事打击等技术手 段无法触动恐怖主义的根源,必须诉诸政治和外交手段,寻求建立长期的解决机制。美 国对已经显露端倪的政治及外交孤立局面不无担忧,朝野上下已开始就建立“合作安全 ”机制寻求共识。由于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天然联系”,加之英国要在美欧 间发挥“桥梁”作用的外交定位,提升特殊关系有利于美国通过英国来争取西欧盟友甚 至俄罗斯的政治和外交支持。
英国在与美反恐合作中的政治及外交动机则更为明显。首先,英国当前的外交政策具 有强烈的政党及个人色彩,对美国的积极追随政策符合工党政府和布莱尔本人的政治利 益。通过对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工党在英国政治格局中的强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英国 民众对其外交政策尤其是对美政策的支持。号称“理论家”的布莱尔本人对英国外交的 影响在近几届英政府首相中更是罕见其匹。他先后提出的英国在美欧关系中的“桥梁” 定位、“人道主义干预”的“布莱尔主义”以及全球“枢轴外交”理论,主导了冷战后 英国外交思维的更新和变化,并对国际政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布莱尔还是一个积极的 行动者,科索沃战争和反恐战争在欧洲都被称作“布莱尔的战争”,他主导的英国反恐 外交更隐隐有纵横捭阖之势。尽管英国内及国际社会对布莱尔的对美政策存在争议,甚 至贬之为“美国的傀儡”,但其理论和行动已经为布莱尔本人赢得了丰厚的政治资本, 被认为是自丘吉尔之后英国少有的“杰出政治家”。(注:The Two Tonys,Economist,September 28[th]—October 4[th]2002,p13.)其次,从国家利益出发,英国对美政策 的基本思路是,承认美国霸权的现实性及由此产生的“合理性”,进
而试图通过追随政 策来换取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力,同时借美自重,提升其国际地位。因此,在英国看来, 对其对美政策准确、完整的描述应该是追随→制衡政策,即通过追随来施加影响,是当 前对美国单边主义进行牵制和修正的最为现实可行的途径;当然,英国最为看重的还是 能够挑起这一“重担”的,放眼当今世界,非英国莫属。
三、维持英美特殊关系的条件及局限
自二战结束后初期英美建立起特殊关系以来,随着双方利益在不同时期的折冲调和, 特殊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二战结束到苏伊士运河危机前的十年,马歇尔计划和贝文计 划的逐步实施,将英美带入了特殊关系的第一个“蜜月期”。但美国随后利用苏伊士运 河危机夺取了英国在中东的最后据点,最终确立起了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一度被英 国视为外交基石的“特殊关系”出现破裂,几乎到了崩溃边缘。经过近三十年的政策与 心态上的调整,直到80年代撒切尔政府上台,才与气味相投的里根政府一道将英美“特 殊关系”带入第二个“蜜月期”。但继任的梅杰政府政策保守、作风暧昧,导致英国对 美、对欧的影响力大大下降,“特殊关系”重又陷入低潮。布莱尔的工党政府上台以后 ,英对美外交回归“撒切尔路线”,特殊关系开始回升,对美国反恐战争的坚定支持终 于将特殊关系带入了第三个“蜜月期”。
英美特殊关系的短暂历史表明,特定历史时期和双方利益的相互协调是维系英美合作 的基本条件。英国无疑是当前特殊关系中积极主动的一方,“9·11”后国际关系进入 了特殊时期,美国面临的复杂形势为英国的积极主动提供了机会,反恐合作使得特殊关 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空洞而注入了实质性内容。“凡是会削弱美国的事情都会削弱欧 洲,实际上就是削弱整个西方世界”是撒切尔夫人关于美欧关系的著名论断,无疑也是 布莱尔政府当前推行对美政策的利益协调原则。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在对英国对美政 策及其整体趋向做出评价时,必须考虑到其两大外交传统:一是帝国情结以及由此而来 的维持大国地位的动机,二是作为其历史遗产的全球“制衡外交”的思想和技巧。帝国 情结和外交传统是英国以美“导师”自居的思想根源,维持大国地位则是支撑其全球外 交的根本动力。从英国当前的国力来看,支撑其全球外交的“硬”资源有限,必须借助 其历史经验、外交技巧等“软”实力,并在国际格局变化的某些特定时期为其提供了必 要条件时才能达到目的。要凭借“二流实力”达到“一流外交”,英国只有在追随美国 的前提下在国际上发挥某种制衡作用时,才能得以实现:首先是要维护美国的超强地位 来借以自重,同时又要通过加强与欧盟、俄罗斯、 《从反恐合作看英美特殊关系(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