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简析邓小平方法论


们的意义尽在发展中。正是发展的绝对性,使我们从“整顿”中走上了大发展之路。在一个历史的关键时刻,正是邓小平科学地阐明了整顿和发展的意义,论述了整顿和发展的辩证法,我们的思想才获得新的解放的。 
在邓小平的发展观中,另一个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协调性。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经常发生的。但决不是越不平衡越好。如果任这种不平衡性不断扩大,经济生活就会陷于失衡状态。邓小平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就是在自觉把握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稳定协调发展的理论,就是这个理论,使我们真正走出了“大跃进”的误区,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走上了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在邓小平的发展观中,再一个重要思想是台阶性。波浪式前进,是事物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使这种“波浪”上下差距很大,破坏了事物发展的协调性。邓小平在经济建设中,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在坚持波浪式发展的前提下,倡导了发展的协调性,又溶进了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台阶式的发展样式。他认为,在经济发展中,人们可以利用有利时机和条件,加快发展;当出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之后,就要整顿一下,然后再发展,使经济上一个新台阶。这是邓小平对波浪式前进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在邓小平的发展观中,还有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发展的跨越性。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经济上我们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在这样的情势下,邓小平告诫我们,决不可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后面爬行,而要借鉴他们的管理经验,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实行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在历史上就有过。当今时代,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更为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邓小平的发展观中,还有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发展的前进性。所谓前进性,就是事物运动的总趋势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必然的。在邓小平看来,资本主义以其历史的进步性取代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也必然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所代替,并逐步向共产主义迈进。现在的社会主义还处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中,还处于发展的低潮时期,在它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还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曲折,但它的胜利却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本的原因,就是它是符合历史必然性的社会形态。发展的前进性,是共产党人伟大理想的辩证法支柱,而正是这种理想信念,铸就了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开拓着历史前进的道路。 
四、具体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十三)在邓小平方法论理论体系中,还包含着具体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具体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同具体的历史条件、工作环境、实践特点、自身的经历和素质等紧密相联的,是具体规律的方法论表现。具体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以方法论的灵魂为指导的,是受基本方法论原则制约的,它更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工作实践,因而更具有基础性作用。邓小平具体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十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要求辩证地邓小平把矛盾观点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个范例。他在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两手抓”。如一手抓对外开放、搞活经济,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一手抓经济改革,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等。形成了邓小平具体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个重要特征。现在两手抓已经形成了一种普遍意识,这是邓小平方法论思想深入人心的表现。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是要求全面地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反对片面性。在一段时间内,我们注重了经济建设,但放松了思想教育,犯了一手硬、一手软的错误,给工作造成了很大损失。邓小平就是总结了这个经验教训,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的。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改善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时,总是把坚持全面性、反对片面性放在突出地位,他要求人们,对形势既要看到有利方面,又要看到不利因素;对工作既看到成绩,又看到不足;对人既看到优点,又看到缺点。这是邓小平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是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反对实际工作的形而上学。所谓辩证地看问题,就是坚持矛盾辩证法,一手抓对立面的斗争,一手抓对立面的统一,并把两者结合起来,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往往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绝对对立起来,否认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渗透,甚至把同资本主义国家作买卖,也称之为“卖国主义”。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但又有前后相继与互相合作的一面;我们应该学习资本主义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发展我们自己,使社会主义赢得对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并最后战胜资本主义。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是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认识本质,抓住关键,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在辩证法看来,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次要矛盾方面影响事物的发展,只有抓住重点,并把重点和一般统一起来,才能把工作做好。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了两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命题: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是稳定协调发展,就是把重点和非重点结合起来的典范。有人称:邓小平的历史观,是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历史观,这是很有道理的。

 
(十五)从政治上看经济问题,从经济上解决政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从政治上看经济问题,从经济上解决政治问题的方法,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或者说,就是这一理论的方法论表现。 
邓小平说:“在经济问题上,我是个外行,也讲了一些话,都是从政治角度讲的。”这就是从政治上看经济问题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基本含义是: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维护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社会的政治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否则,就什么都搞不成;要保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方向,就要加强经济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的保证,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条件下,经济建设就是最大的政治,因为它决定国家的前途命运,决定党的生死存亡。为此,邓小平提出: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江泽民同志则循着这个思路,提出了讲政治的基本内容: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坚定的政治意识和能力,才能真正坚持从政治上看经济问题。 
邓小平指出:不仅要善于从政治上看经济问题,还要善于从经济上解决政治问题,特别是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期。这一方法的基本含义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只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才能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才能维护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社会的政治稳定固然是压倒一切的,但政治的稳定,归根结底要靠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国家安全是当代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而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奠定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个大政治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而这个问题在当代的集中体现就是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归根结底,还是邓小平说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真想社会主义,就得发展经济,要真心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就要为其实现奠定物质基础。 
(十六)要有大局意识,要从大局着眼。邓小平作为党的领袖,他既有顾全大局的观念,又有纵观大局的眼界,更有把握大局的能力。他决不为复杂的现象所迷惑,也不会在眼前的小事上纠缠,总是比别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能从大局出发进行战略思考,能从大局出发提出战略举措,从而领导全国人民防危涉险,克服困难,胜利前进。 
邓小平从全局着眼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把中国看作世界的一部分,站在全球的高度看中国。他每逢提出一项重大决策,总是先分析国际形势,然后解析中国的现实和要求,并把二者结合起来作为决策的客观根据。他站在当今时代的高度,从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出发,论证了把发展经济放在国家发展的中心地位;同样,我军建设的战略性转变,也是以这个时代特征为根据的。这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一分珍贵的方法论遗

《简析邓小平方法论(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88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