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外贸优势的发挥与外贸经营策略的转变
法消灭病虫害。例如,在受佛教影响深远的青海、西藏和云南某些地区,当地人认为,在青稞田里喷施农药杀虫剂和在草场中投放灭鼠药是违背宗教教义的行为。在这种状况下生产的食品和药品,完全具备纯天然、无公害、无污染、无有害化学物质等绿色产品的特质,符合后工业化时代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消费时尚,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稀缺资源。
二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民族地区的对外贸易优势还只是以潜在状态下存在着,现实优势还远没有发挥出来。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还十分落后。据统计,2000年,对外贸易额东部为3898亿美元,占全国的84.1%,西部为168亿美元,仅占4%。[4](P22)从出口依存度来看,东西部差距更加明显。[5](P37)(见表二)
表二:东西部出口依存度比较(1998年)单位:亿元
附图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民族地区的贸易经营策略还比较陈旧落后,无法适应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民族地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外贸优势,必须改变传统的外贸经营模式,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从追求一个完整的产业转变为占领某个产业或产品的生产环节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在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影响下,以建立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目标,热衷于追求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如采矿业、冶炼业、纺织业等等。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既无必要也不大可能。从必要性来看,经济全球化使国际分工越来越发达,产业内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形式,原先在一个企业内部进行的设计、开发、加工、组装、分配和营销等一系列环节分散到了国外进行。跨国公司为了系统利益的最大化,无不把价值增值链的不同部分安排在最能发挥作用的世界各地,同一产品的各种零部件往往来自许多国家和地区,整个地球俨然成为一个大工厂。如果我们游离于国际分工体系之外,继续搞“大而全”“小而全”,不仅无法分享国际分工带来的巨大利益,而且要承受成本和效率的巨大损失。从可能性来看,民族地区由于科技水平落后,社会经济发育程度低,产业关联度低,自身协作配套能力差。靠自身力量发展一个完整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是十分困难的,其结果只能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民族地区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主动接受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安排,不必再追求一个完整的产业,而是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生产条件占领某个产业或产品的一部分,成为跨国公司国际生产链条上一个环节,成为其在国外的生产基地,并利用跨国公司的全球销售网络扩大产品出口。具体说来,在科技、人才优势比较明显的地区应尽量占领某个产业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如飞机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制药、仪器仪表、军工制造、家用电器等;在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基础设施比较好的地区应尽量占领某个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大搞“三来一补”等加工贸易;在旅游、通讯、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应尽量占领服务贸易生产环节;在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占领某个产业的上游产品的生产环节。通过跨国公司的经济运行机制把这些生产环节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全国甚至全球生产和销售系统中的一部分,这样才有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稳定的销售市场。
(二)从追求制成品比率转变为追求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
传统观念认为,出口商品中制成品和初级产品比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认为制成品比率高了,农副产品比率下降了,出口结构就优化了。因此,在以往的对外贸易中,民族地区大都以提高出口产品中制成品比率为主要目标,致力于发展资源加工业,盲目发展制成品生产。由于受资金、技术、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大多从事产品的粗加工,不仅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还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目前,民族地区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已占相当大的比重,但粗加工所占的比例很大。实际上,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和国际分工日益发达的今天,出口结构优势不完全在于出口什么产品,关键看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看出口产品所包含的零部件中,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中有多少是自己生产的,因为这才真正反映了对外贸易的效益。目前,世界上农产品出口大国大多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是粮食、豆类、柑橘、肉类、禽类出口大国;澳大利亚是羊毛出口大国;加拿大是粮食、畜产品出口大国等等。因此,民族地区发展对外贸易不宜盲目追求制成品比率,而应把重点放在特色农业、特色牧业、特色民族手工业、特色旅游制品等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如内蒙古的乳品和羊绒,新疆的优质棉、优质水果,云南的烟草和花卉、贵重的酒,宁夏的中草药,西藏的卡垫、氆鲁等等,要积极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人才,增加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从追求成本竞争力向追求环境竞争力转变
环境竞争力是指构成产品竞争力的环境因素。迄今为止,民族地区衡量一个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仍然主要看它的价格因素和非价格因素,即产品的价格、质量、包装、装潢、品牌和服务等等。从人们的消费需求态势上分析,这种传统观念已变的不全面了。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生命和健康,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在购买产品时,不仅重视价格和质量等因素,而且非常重视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反映在外贸上,许多国家对进口商品不断推出与环境有关的新规定,限制或禁止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进口。如欧盟1996年起全面禁止使用偶氮染料,迫使我国104商品退出欧盟市场。[6](P23)我国冰箱、空调等数百个品种,50多亿美元出口商品也因使用氟里昂制冷而受到出口限制。[7](P8)因此,在各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的今天,有些产品尽管在价格和质量方面都有竞争力,如果不利于环境保护要求,最终还会失去竞争力。可见,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因素对产品的影响日益凸现。产品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已成为产品竞争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与东部地区相比,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比较缺乏,民族地区在产品的成本竞争力上优势并不明显,而在环境竞争力方面则独具优势。民族地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绿色资源优势和绿色生态优势,做好绿色产品的营销工作,努力增强产品的环境竞争力。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进行绿色设计,在设计中注重产品的易于回收、节能、耐用、无污染或低污染、不影
(四)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如前所述,民族地区发展边境贸易的地缘优势十分明显。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和相关措施的指导下,各沿边省区的边境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粗放经营。一是边境贸易批量小、品种杂,经营分散,形不成规模。很多地方还停留在传统的边民互市、调剂余缺,易货贸易等低层次上。例如,1996年,广西有边贸企业151家,边贸进出口额为3.4亿美元。云南边贸企业为802家,边贸进出口额仅为1.36亿美元。在西藏与尼泊尔的边境贸易中,小额及边贸互市贸易约占70%。[8](P60)二是出口商品结构单一,质量较低。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制约,边贸商品大都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951.html
二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民族地区的对外贸易优势还只是以潜在状态下存在着,现实优势还远没有发挥出来。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还十分落后。据统计,2000年,对外贸易额东部为3898亿美元,占全国的84.1%,西部为168亿美元,仅占4%。[4](P22)从出口依存度来看,东西部差距更加明显。[5](P37)(见表二)
表二:东西部出口依存度比较(1998年)单位:亿元
附图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民族地区的贸易经营策略还比较陈旧落后,无法适应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民族地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外贸优势,必须改变传统的外贸经营模式,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从追求一个完整的产业转变为占领某个产业或产品的生产环节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在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影响下,以建立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目标,热衷于追求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如采矿业、冶炼业、纺织业等等。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既无必要也不大可能。从必要性来看,经济全球化使国际分工越来越发达,产业内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形式,原先在一个企业内部进行的设计、开发、加工、组装、分配和营销等一系列环节分散到了国外进行。跨国公司为了系统利益的最大化,无不把价值增值链的不同部分安排在最能发挥作用的世界各地,同一产品的各种零部件往往来自许多国家和地区,整个地球俨然成为一个大工厂。如果我们游离于国际分工体系之外,继续搞“大而全”“小而全”,不仅无法分享国际分工带来的巨大利益,而且要承受成本和效率的巨大损失。从可能性来看,民族地区由于科技水平落后,社会经济发育程度低,产业关联度低,自身协作配套能力差。靠自身力量发展一个完整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是十分困难的,其结果只能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民族地区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主动接受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安排,不必再追求一个完整的产业,而是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生产条件占领某个产业或产品的一部分,成为跨国公司国际生产链条上一个环节,成为其在国外的生产基地,并利用跨国公司的全球销售网络扩大产品出口。具体说来,在科技、人才优势比较明显的地区应尽量占领某个产业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如飞机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制药、仪器仪表、军工制造、家用电器等;在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基础设施比较好的地区应尽量占领某个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大搞“三来一补”等加工贸易;在旅游、通讯、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应尽量占领服务贸易生产环节;在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占领某个产业的上游产品的生产环节。通过跨国公司的经济运行机制把这些生产环节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全国甚至全球生产和销售系统中的一部分,这样才有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稳定的销售市场。
(二)从追求制成品比率转变为追求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
传统观念认为,出口商品中制成品和初级产品比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认为制成品比率高了,农副产品比率下降了,出口结构就优化了。因此,在以往的对外贸易中,民族地区大都以提高出口产品中制成品比率为主要目标,致力于发展资源加工业,盲目发展制成品生产。由于受资金、技术、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大多从事产品的粗加工,不仅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还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目前,民族地区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已占相当大的比重,但粗加工所占的比例很大。实际上,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和国际分工日益发达的今天,出口结构优势不完全在于出口什么产品,关键看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看出口产品所包含的零部件中,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中有多少是自己生产的,因为这才真正反映了对外贸易的效益。目前,世界上农产品出口大国大多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是粮食、豆类、柑橘、肉类、禽类出口大国;澳大利亚是羊毛出口大国;加拿大是粮食、畜产品出口大国等等。因此,民族地区发展对外贸易不宜盲目追求制成品比率,而应把重点放在特色农业、特色牧业、特色民族手工业、特色旅游制品等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如内蒙古的乳品和羊绒,新疆的优质棉、优质水果,云南的烟草和花卉、贵重的酒,宁夏的中草药,西藏的卡垫、氆鲁等等,要积极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人才,增加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从追求成本竞争力向追求环境竞争力转变
环境竞争力是指构成产品竞争力的环境因素。迄今为止,民族地区衡量一个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仍然主要看它的价格因素和非价格因素,即产品的价格、质量、包装、装潢、品牌和服务等等。从人们的消费需求态势上分析,这种传统观念已变的不全面了。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生命和健康,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在购买产品时,不仅重视价格和质量等因素,而且非常重视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反映在外贸上,许多国家对进口商品不断推出与环境有关的新规定,限制或禁止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进口。如欧盟1996年起全面禁止使用偶氮染料,迫使我国104商品退出欧盟市场。[6](P23)我国冰箱、空调等数百个品种,50多亿美元出口商品也因使用氟里昂制冷而受到出口限制。[7](P8)因此,在各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的今天,有些产品尽管在价格和质量方面都有竞争力,如果不利于环境保护要求,最终还会失去竞争力。可见,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因素对产品的影响日益凸现。产品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已成为产品竞争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与东部地区相比,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比较缺乏,民族地区在产品的成本竞争力上优势并不明显,而在环境竞争力方面则独具优势。民族地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绿色资源优势和绿色生态优势,做好绿色产品的营销工作,努力增强产品的环境竞争力。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进行绿色设计,在设计中注重产品的易于回收、节能、耐用、无污染或低污染、不影
响健康等性能。(2)实施绿色生产,按照生态工业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尽量避免使用有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中能源和原材料浪费,减少废弃物,保持产品的清洁和卫生。(3)铸造绿色品牌,企业产品应符合环保要求,取得国际环保标志,突出企业产品鲜明的特色或个性,创造绿色品牌。(4)实行绿色包装,企业要按照进口国绿色包装制度的要求,采用易于回收或易于自然分解的包装。(5)实施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认证制度。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是ISO14000标准,它是适用于一切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它要求企业实行以预防为主的办法,对生产实行全过程的控制,通过所谓“清洁工艺”,达到杜绝环境污染的目的。如果产品寿命周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通过评定,改善环境影响和减少环境负荷,这个企业便可称为“绿色企业”,并授予相应标志,其产品无疑就是“绿色产品”,并获得绿色称号。有了这张“绿色认证书”,就表明该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环境效果是良好的,也就等于取得了一张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就可以打破绿色贸易壁垒。因此,提高产品环境竞争力的根本对策是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绿色产品的质量和水平,争取通过国际标准绿色认证或出口市场的绿色标志认证。
(四)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如前所述,民族地区发展边境贸易的地缘优势十分明显。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和相关措施的指导下,各沿边省区的边境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粗放经营。一是边境贸易批量小、品种杂,经营分散,形不成规模。很多地方还停留在传统的边民互市、调剂余缺,易货贸易等低层次上。例如,1996年,广西有边贸企业151家,边贸进出口额为3.4亿美元。云南边贸企业为802家,边贸进出口额仅为1.36亿美元。在西藏与尼泊尔的边境贸易中,小额及边贸互市贸易约占70%。[8](P60)二是出口商品结构单一,质量较低。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制约,边贸商品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