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外贸优势的发挥与外贸经营策略的转变
质量不高,多数为品质一般、加工粗糙、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商品,如服装、日用百货、木材、羊毛、皮张、水产品、油料作物等等,甚至相当数量的假冒伪劣商品充斥边贸市场,给中国商品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前些年出口俄罗斯的劣质羽绒服、运动鞋、牛仔裤等就是明显的例证。三是边境贸易宏观管理力度不够。各外贸企业缺乏统一协调和统一管理,盲目竞争,压价竞争,无序竞争现象比较严重,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例如,1996年第四季度,在新疆境内有近50家商户做大米生意,他们竞相降价销售,使卖价从550美元/吨跌至340美元/吨,降幅达38.2%。[5](P8)有的企业为了卖出商品,送给国内外客商各种好处费,使经营成本上升。这些现象的存在使一些本来有效益的商品变的无利可图,不仅使企业,也使国家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快边境贸易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步伐,提高边境贸易的经济效益。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益。规模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在生产能力的限度内,扩大产业规模,可节约生产费用,降低产品平均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民族地区要以资源为依托,通过国家扶持和东西合作、中外合作等方式,广泛发动民间资本,引进技术和人才,建设边境地区大宗商品出口基地,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使边境贸易向正规化、集团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如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青海优质牛羊肉生产基地,云南名茶生产基地,新疆瓜果生产基地,西藏高原优质蔬菜生产基地等等。
二是加强东西部合作,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升边贸水平(档次和级别)。民族地区要面向国际市场,以优质原料为基础,通过技术进步,对原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使边境出口商品逐步从初级产品为主的结构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中低档商品结构转变。为此必须加强东西合作,形成贸、工、农、商一体化。近几年,东部地区与民族地区合作的势头方兴未艾。以上海市为例,它与民族地区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经济技术合作,2000多家各类企业在民族地区安营扎寨,一批轻纺、机械已转移到新疆、云南等地,如精纺生产线、葡萄酒生产线等。技术转移为民族地区的出口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三是建立国际商贸城和边境自由贸易区。为了提高边境贸易的集约化水平,还必须发挥好边境城市的功能。城市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一个地区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聚集的中心。大城市的服务功能、聚集功能、辐射功能、市场功能、流通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因此,要更好地发展民族地区边境贸易,必须建立民族国际贸易大都市,使其成为对外贸易生产基地,信息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商品交易中心,成为各国客商聚集地。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是这条国际贸易通道的咽喉,其航空、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也基本具备,只要我们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投资力度,围绕商贸发展其他第三产业,就一定能建立起综合功能完善的国际性商贸都市。另外,黑龙江的黑河市,与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科市隔江相望,地理位置也比较有利,只要我们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广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各项服务功能,也将会发展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商贸城。
四是加强对边境贸易的宏观管理。边境贸易涉及面广,内容繁多,情况复杂,搞不好会引起民族矛盾或宗教矛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外贸部门和有关单位必须服从国家统一领导,联合对外,不能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必须坚持“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的方针,有步骤地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同时,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加强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要在统一领导、统一政策和联合对外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各地区、各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外贸经营权,做到统而不死、活而不乱,为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收稿日期:2002-07-15
【参考文献】
[1] 王永刚,牛德林.开发西部宜走超常规发展之路[J].经济学动态,2000(2).
[2] 胡鞍钢,温军.西南国际大通道建设与贸易自由化[J].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1(9).
[3] 王文长.西部特色经济开发[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4] 田孟清.特色外贸: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由之路[J].民族研究,2002(2).
[5] 涂裕春.中国西部的对外开放[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6] 卢新德.论全球绿色浪潮与我国绿色产品的出口[J].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0(6).
[7] 李树.谈绿色壁垒下我国经济的“绿”[J].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1(7).
[8] 杜春发.边境贸易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J].民族研究,2000(1).
[9] 桁林.建立全方位的对外贸易新格局[J].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1(1).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59951.html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快边境贸易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步伐,提高边境贸易的经济效益。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益。规模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在生产能力的限度内,扩大产业规模,可节约生产费用,降低产品平均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民族地区要以资源为依托,通过国家扶持和东西合作、中外合作等方式,广泛发动民间资本,引进技术和人才,建设边境地区大宗商品出口基地,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使边境贸易向正规化、集团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如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青海优质牛羊肉生产基地,云南名茶生产基地,新疆瓜果生产基地,西藏高原优质蔬菜生产基地等等。
二是加强东西部合作,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升边贸水平(档次和级别)。民族地区要面向国际市场,以优质原料为基础,通过技术进步,对原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使边境出口商品逐步从初级产品为主的结构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中低档商品结构转变。为此必须加强东西合作,形成贸、工、农、商一体化。近几年,东部地区与民族地区合作的势头方兴未艾。以上海市为例,它与民族地区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经济技术合作,2000多家各类企业在民族地区安营扎寨,一批轻纺、机械已转移到新疆、云南等地,如精纺生产线、葡萄酒生产线等。技术转移为民族地区的出口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三是建立国际商贸城和边境自由贸易区。为了提高边境贸易的集约化水平,还必须发挥好边境城市的功能。城市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一个地区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聚集的中心。大城市的服务功能、聚集功能、辐射功能、市场功能、流通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因此,要更好地发展民族地区边境贸易,必须建立民族国际贸易大都市,使其成为对外贸易生产基地,信息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商品交易中心,成为各国客商聚集地。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是这条国际贸易通道的咽喉,其航空、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也基本具备,只要我们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投资力度,围绕商贸发展其他第三产业,就一定能建立起综合功能完善的国际性商贸都市。另外,黑龙江的黑河市,与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科市隔江相望,地理位置也比较有利,只要我们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广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各项服务功能,也将会发展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商贸城。
四是加强对边境贸易的宏观管理。边境贸易涉及面广,内容繁多,情况复杂,搞不好会引起民族矛盾或宗教矛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外贸部门和有关单位必须服从国家统一领导,联合对外,不能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必须坚持“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的方针,有步骤地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同时,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加强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要在统一领导、统一政策和联合对外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各地区、各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外贸经营权,做到统而不死、活而不乱,为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收稿日期:2002-07-15
【参考文献】
[1] 王永刚,牛德林.开发西部宜走超常规发展之路[J].经济学动态,2000(2).
[2] 胡鞍钢,温军.西南国际大通道建设与贸易自由化[J].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1(9).
[3] 王文长.西部特色经济开发[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4] 田孟清.特色外贸:西部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由之路[J].民族研究,2002(2).
[5] 涂裕春.中国西部的对外开放[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6] 卢新德.论全球绿色浪潮与我国绿色产品的出口[J].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0(6).
[7] 李树.谈绿色壁垒下我国经济的“绿”[J].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1(7).
[8] 杜春发.边境贸易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J].民族研究,2000(1).
[9] 桁林.建立全方位的对外贸易新格局[J].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