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关于邓小平“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思想的思考


【关 键 词】邓小平/高科技/产业化/现代化/战略 
【 正 文 】 
一、技术革命的新历史时期 
(一)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革命的基础上,50年代中期发生了一场震撼世界的新技术革命,它对人类社会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开创了技术革命的新历史时期。短短30年,三项举世瞩目的、空前的技术成就,深刻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 
第一项是航天技术的新成就: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它标志着人类认识的范围,从地球扩展到广阔无边的太空;1961年前苏联第一次载人宇宙航行成功。它标志着人类活动的空间,从地球进入宇宙空间;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登上月球。它标志着航天时代的到来。从此以后,人类开始可以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的天体。如果说15世纪由航海技术带来的地理大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世界市场,扩大了它的殖民统治,那么现在由航天技术带来的宇宙空间的开发,不仅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且为推行霸权主义的大国提供了洲际导弹、无人驾驶飞机等新的侵略手段。 
第二项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是智力劳动工具,它的诞生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如果说机器在200多年的工业经济中, 减轻了人类的体力劳动,使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那么计算机则减轻了人类的脑力劳动,使人类从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社会。 
第三项是信息技术新进展:(1)1969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为了国防研究试验,开发了ARPA网络。它是因特网的前身,从此开始了网络革命时代。号称蓝色巨人的IBM, 抓住这个机遇迅速壮大起来。(2)1971年微型计算机的开发。 英特尔公司,研制出“INTEL4004”和“INTEL8008”两种型号的世界上最早的微型处理机,从此计算机成为个人的工具,开始了微机革命时代。芯片大王安迪·格罗夫也是抓住这个机遇而成为芯片产业领袖的。(3)1975 年软件产业的创立。19岁的比尔·盖茨敏锐地觉察到,微机的出现必将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软件市场。他及时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微型计算机软件公司——“微软”,于是,一门新兴的产业——软件产业蓬勃地发展起来。盖茨成为全世界公认的软件产业的领袖。 
在工业时代,以钢铁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为核心的制造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在进入知识时代,以网络、微机、软件三大产业为核心的信息通信业则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们为美国经济带来了繁荣与持续增长。 
(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简要回顾。1956年,在周恩来主持下,国务院组织了以陈毅、李富春、郭沫若、薄一波、李四光等为领导的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了全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12年(1956~1967年)发展远景计划,大力推进传统技术与迅速发展新兴技术,拟定了自然科学与哲学及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各门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的研究项目。 
50年代帝国主义的封锁,卫星技术与原子弹技术在国际政治谈判中具有实力地位。我国针对这种情况,把国防现代化放在突出地位,组建了一支航空工业队伍,作出了发展核技术和核工业的决定,并提出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 
1961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根据“双百”方针制订了发展科技工作的“十四条”:(1 )明确规定了科技研究机构的根本任务,是提供科研成果,培养研究人才;(2 )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坚决保证科学研究的工作时间;建立系统的干部培养制度;加强协作,发展交流;健全领导制度,等等;(3 )明确规定了科技工作的政策界限,如在自然科学技术问题上,必须鼓励各种不同学术见解,自由探讨,自由辩论,自由竞赛;正确地划清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之间的界限,区别对待;在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设计指标、研究方法以及鉴定和评价研究成果等问题上的不同主张、不同看法,应当发扬民主,由科学工作者充分讨论。 
遗憾的是,在“左”的思想干扰下,我国科技水平本来同世界缩小的差距又拉大了。 
(三)邓小平关于“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思想。邓小平总结了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总结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及时提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09页。)的战略决策。 
第一,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认为,高科技“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9页。)。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成长的艰巨历程,他深刻地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9页。)为了发展高科技,他自始至终对这一领域给以极大的关怀和支持。1986年王大珩等四位著名科学家建议,在高科技领域跟踪世界先进水平。他亲自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此事宜作决断,不可拖延”(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409页。)。在他的支持和推动下,我国实施的“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计划)”,在短短的十多年内,成果累累, 成绩辉煌。1986年邓小平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又指出:“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搞这个工程就是这个意思。”(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9页。)总之,邓小平站在战略家的高度认为,对当代有重大影响的高科技领域,无论如何都不要失掉时机,都要开始接触,“这个线不能断了,要不然我们很难赶上世界的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0页。)。虽然我们的国家目前经济还不发达,但是发展高科技,还是要舍得花钱,该花的就要花。“这是从长远的利益着眼,不能只看到眼前”,不然就赶不上,越到后来越赶不上,到头来要花更多的钱。 
第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邓小平密切注视当代科学技术的新进展,他认为:“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必须有远见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为此,他提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力图通过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使得我国“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

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第三,科研工作要走在前面。邓小平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指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科研工作必须走在前面。这是因为:(1)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大潮中, “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当代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在新兴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 )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的过程是,首先进行科学研究,然后进行技术开发,最后才进入高技术产品化、市场化的阶段。其规律是:实验室研究→中试→市场营销→技术扩散。正是根据高技术产业化过程的规律性,邓小平指出:“如果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个国家建设的后腿。”(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页。) 
二、高技术产业化是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火车头 
(一)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和特点。从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史看,高技术产业化包括两个相互衔接的过程:第一个过程是高技术的产生。这是从科学到技术的过程,整个过程的关键是技术创新。高技术的产生,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有:1864年麦克斯韦确立了电磁理论;1887年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关于邓小平“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思想的思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003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