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马哲论文 >> 正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史观的争辩析


成,生产力不属于经济结构,但生产力有力地决定着经济结构的特点。生产力主要是指谓人的生产活动,只构成生产关系的条件。生产关系是人对生产力或人对人的所有权关系,它构成经济结构的主体。与之相关的生产方式是指谓从事生产的一套方法和途径,不是指谓一组关系。生产方式主要是指物质方式,社会方式以及物质和社会的混合方式。物质方式是指社会生产力状况;社会方式是指生产过程中的社会性质,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混合方式是马克思在广义上使用的生产方式,指生产进行方式的物质和社会性质以及它的整个技术和社会结构。生产的这些方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但是将社会的内容和形式作出区分具有革命的意义,有助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按照马克思的政治理论,任何时候都存在物质成果、生产力的总和,历史地造成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当“在各种社会形态中被创造出来的物质总和超过了容纳它的社会的特定形式的时候,革命就要到来,即内容突破了形式。”为此,柯亨提出并论证了生产力的首要性这个命题。指出马克思把首要性归于生产力,是指一种生产关系的性质对由它所包容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的性质具有功能解释,是第一位的。同时生产关系也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可持续时,是因为它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革命化时,是因为新生产关系较旧的生产关系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相互制约,一脉相承的互动关系。
柯亨阐发的另一个与首要性命题相关的是发展命题。其基本论点是:(1)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自然趋势,它表征人的劳动能力或自由活动方式的进步,证明人类具有改善自己处境的智能以及理性。人类懂得如何通过扩大再生产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2)任何一个社会结构都不可能同一切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只要时间足够,生产力将达到一个不再同它从前在其中发展的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发展水平。(3)为了保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适应,生产关系将发生变化,以适应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因而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4)生产力发展的首要性命题并不是贬低人性或导致“技术决定论”、“经济决定论”,因为它与人的发展并驾齐驱,一毅统幅。而且,历史的发展同人的能力发展相关,它总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由此推之,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基础就在于它促进了生产力增长,将人类生产力水平推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正如马克思所言:“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的理由,它就是这样,不自觉地为一个高级的生产形态创造了物质条件。”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它是不会灭亡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不会成功。革命早熟的结果(无论它的企图和愿望多么美好),最终都将会因资本主义的复辟也缺少物质的支撑。只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作为绝对的必要的前提,社会主义的革命才不会是一个概念,而是现实。如果没有高度的物质生产水平这一历史前提,无产阶级革命即使以暴力手段颠覆统治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但在极端贫困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不能建立社会主义的公共财富,结果必然是重新开始为获得生存必需品而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使全部陈腐的东西死灰复燃,由此,社会变革并不是一种主观愿望,它是历史进程发展的自然要求。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把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力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而且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会提供这种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规律性现象。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演变看作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为此,柯亨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前途持有的悲观论调。针对当代工人阶级已经与资本主义一体化或者“同化”的论调,指出工人阶级并没有愚蠢到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之无能应声虫的地步,也不是全然不知社会主义的前景。马克思有关无产阶级革命将于危机中发生的预言,不只是要求工人阶级认识到资产阶级对他们的剥削和压迫,而且只有在社会处于严重危机时才会选择社会主义革命。因为,对于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在其处于发达状态并得到激化时,在其自身之内不会克服,只有运用革命和变革的方式才能加以解决。这样,柯亨不仅维护和澄清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和无产阶级政治理论的一些基本原则,而且客观上批驳了当下流行的“多元决定论”和历史唯心论等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
二、对唯物史观的种种诘难:一个反驳
在分析派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对唯物史观的态度并非是一致的,有的学者如上提到的柯亨就是持赞成、支持和为之辩护的立场,而有的学者则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持怀疑态度,并从理论上进行了抨击,必须予以重视和回应。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布伦纳采取了与柯亨截然相反的立场,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财产关系的变化必定先于经济的发展或生产力的发展,否定生产力在历史发展中的首要性地位,并认为不存在经济形态转变的“一般历史唯物主义决定论”。言下之意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否,是由该社会的财产关系决定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财产关系就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只有资本主义的财产关系才促进了现代经济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在他看来,与生产力的消极落后的状况相反的是生产关系是随时可以更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无须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力,即使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历史阶段也可以出现。一经出现便会在全社会流行,而随着这种新生产关系的出现,就会有现代水平的经济发展。
不难看出,布伦纳的错误在于否定了生产力的首要性命题,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位置作了颠倒,把后者对前者的反作用视为决定性作用。其实质是颠倒了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夸大了社会意志的能动性和主观性,否定了物质条件的基础性和决定性,走向了意见支配世界的唯心论。似乎资本主义财产关系的出现不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是由前资本主义个体行为者的再生产规律运行或前资本主义社会冲突所造成的无意识结果。从历史进化论来看,就是主张阶级斗争决定论的历史观。即不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来解释社会变革,相反用阶级斗争去解释财产关系,进而以财产关系解释生产力发展,将历史看作是偶然的、无规律的现象。这显然是不能科学说明历史演变实际过程的唯意志论。因为阶级斗争本质上是应生产关系变革的要求而发生的。历史主体的选择一定是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才具有现实性。恰如柯亨所说:“如果我们想知道为什么阶级斗争产生这种变化而不是那种变化,我们就必须求助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法。这种辩证法支配着阶级行为而不是根据它来解释。这种辩证法还决定阶级斗争的长期后果会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史观的争辩析(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015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马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