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 正文

领导干部立德的境界


领导干部立德的境界

老子《道德经》有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谓:真正有德的人不会刻意去做积德行善的事情,因此真正地拥有美德;缺乏道德的人努力地去积德行善希望能够保留美德,因此实际上是无德的。
老子把人的道德分为“上德”和“下德”两个层次,他所推崇的是“上德”。按照老子“道法自然”的理论,对统治者的要求是“无为而治”,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则是“上德无为而无以为”。“无为”绝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因物之性,顺物之情,顺势而动”,即个人顺应自然地待人接物处事,不刻意地去争权夺利、争功钓名。一个人一旦固守着这种“道”,就会“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他的道德修养极其高深,精神力量无比强大,既无来自内心的忧虑、忧郁,也无来自外界的忧患、忧难,能够“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由此观之,老子所谓的“上德”是不计利害、不计功利的德行,其动力来源于内心的觉悟;“下德”是博取功利、沽名钓誉的德行,其动力来源于外界的评价,没有内心真正的觉悟。所以“上德”才是真正的“有德”,而“下德”其实是“无德”的。
作为执政者的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实现、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职责和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任,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塑造社会风气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常见这两种现象:一种是一些领导干部本来信仰缺失、道德败坏,却说要解放思想,跟上潮流,把贪污受贿、沉湎于感官刺激等腐朽没落的东西当作时尚,不仅丧失了官德,也丧失了私德;不仅未能立德,反而受到道德的谴责。这样的领导干部不但无行德的动机,更无行德的效果。另一种是一些领导干部通过勤奋努力,有了一定的施政绩效,但沽名钓誉,处处标榜和显示自己的德行,逢人便讲自己为百姓办了多少实事,解决了群众多少困难,创造了多少政绩。尽管行了一些德,但这种德行不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行为,而是把德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招牌与幌子,使效果与动机背道而驰。这两种领导干部的德都是老子所说的“下德”,其结果是大家都不再按照“道”的规则自问良心,导致群体追名逐利,整个社会出现道德滑坡,产生了信任危机。
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的内涵要求每个党员的行为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自觉的、无功利性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与老子倡导的“上德”不谋而合。这样的领导者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们真正成为了公仆、服务者,思考问题、说话做事都发自内心,纯粹而质朴,无奸伪之心智,无矫揉之造作,无视外界的一切诱惑与压力,把干好本职工作作为天职;他很低调谦逊,不显山不露水,不刻意追求某种德行、摆出某种德政、树立某种德绩,到处“秀”自己,民众都忘记他的存在了;他心态平和,面对各种情况都能泰然处之,既不跑官要官,也不买官卖官,既重视大行,也注意细谨,自我约束严格。
这样的道德境界如何能达到呢?首先需要领导者本人具备较高的素质。正直无私,诚信友善,有甘于奉献的精神,甘为公仆的意识,以自己高尚的道德与宽广的胸怀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拥戴,不用发号施令,民众自觉自愿追随;不作功邀名,“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如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正因为不争名夺利,所以谁莫能与之争。其次需要在全社会开展现代官德教育。一方面,让领导干部通过道德的内省“去彼取此”,“为腹不为目”,“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少一点虚荣和势利,多一点真实和憨厚。另一方面,加强公民权利的普及教育,向社会公示作为权力主体的官员的道德义务,他们应该如何履行公职、如何满足百姓的需要等等;教会百姓拿起官德的尺子,去度量官员,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再次需要完备制度,用制度约束官员的行为。重点是规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拔和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干部退出机制,就像《道德经》中所说的那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在道德失范后,通过“仁”、“义”、“礼”等手段来辅助和推动德的实现。
这样一种道德境界或许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多种考验的我们急需弥补和迎头赶上的。

《领导干部立德的境界》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025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