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欧盟经济若干问题
同等的重视,强调用发达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平衡自由竞争和按资分配带来的社会不公平。1997年6月16日,欧盟15国首脑签署的《阿姆斯特丹条约》特别将实现“就业与公民权利作为欧洲联盟的核心任务”,认为这是欧盟的“基本宗旨”之一。(注:参阅杨伟国:《欧元生成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78页。)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社会福利措施过多、福利负担过重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欧盟的社会福利费用占GDP的比重平均高达28%,其中1999年德国为33.7%,1998年瑞典为33.3%,法国为30.5%,丹麦为30%。(注:转引自裘元伦:《欧洲的改革:理论解析与实际进展》,2002年2月。)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说:“过去20年,法国5个人工作养活一个人,现在是一个人工作要养活2-3个人。人们一旦失业,初期得到的补贴和工作时得到的相差无几。一年之后也还能得到工资的60%。全法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家庭可以享受廉租住宅补贴。有的时候,一个人不劳动反而比劳动能得到更多的收入。”结果如同英国首相布莱尔所说,他们“只知道从福利国家领钱,而对他所处的社会却毫无责任心”。
2.宏观调控不力
货币政策是欧盟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欧盟强调,货币政策“不应为短期经济目标服务”,而要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这也是欧洲央行坚持的政策方向。根据“马约”的规定,欧央行是一个独立于欧盟其他机构和各成员国政府的独立机构,其人事任免、运营操作具有很大的独立性,目标是维持成员国“物价的稳定”和“适度的”经济增长。
应当说,迄今为止,欧盟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是在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的,这种状况必然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欧盟对经济的调控,目标首先是为成员国经济达到一个入盟的共同标准服务,否则便难以把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宏观经济政策各不相同的各成员国纳入到欧洲联盟中来。这时如果去强调增长速度,必然会使成员国之间的差别进一步扩大,为欧盟的建立平添更多困难。因此,各成员国必然要压缩财政支出,限制财政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起的杠杆作用。从长期看,从根本上看,稳定有助于经济的增长,但从短时期看,对稳定的严格要求会制约对经济的投入,限制增长速度的提高。二是调控的效率不高。欧盟层面的宏观调控同各成员国不同的利益要求之间的矛盾,使成员国常常不去执行欧盟的有关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调控的效率,最终影响经济的增长。2002年7月2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说:“目前欧盟的经济制度存在漏洞”,“即使欧委会通过财长会议做出的决议,也缺乏必要的约束力。”他认为,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注:新华社柏林2002年7月20日电。)
3.科技投入不足,内部的科研合作亟待加强
欧盟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在相当程度上是二者在科技投入和科研合作方面的差距造成的。欧盟委员会负责科研的委员菲·比斯坎指出,欧盟对科技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美国和日本。欧盟各成员国对科研的平均投入只占GDP的1.8%,而美国和日本的科研投入已分别占GDP的2.8%和2.9%。欧洲科技界流行一种说法,法国科学家从巴黎到德国慕尼黑的实验室去工作,比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去工作更为困难。如何联合和集中整个欧盟的科研力量,进一步加强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是摆在欧盟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注:新华社巴黎2000年2月26日电。)
4.劳动市场僵化既影响雇主,又影响雇员的积极性
欧盟各国普遍存在比较强大的工会组织。雇主一旦聘用了一个工人,很难轻易解雇他。员工的工资一般是由工会和雇主协会通过“自主谈判”决定的,政府不予干预。因此,雇主在雇用人时非常慎重,这就影响了就业机会的增加。雇员一旦受雇,不太担心被解雇,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
5.德国为“统一”付出很大代价,削弱了欧盟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作用
德国每年为东部地区的重建付出的开支占GDP的5%。德国经济部的克劳斯教授认为,今后10-15年时间内,德国仍要为消化西部地区付出沉重代价。目前德国东部地区的年轻人在大批地向西部地区流动,结果东部地区“人空为患”,西部地区就业形势却变得格外严峻。在欧盟其他成员国中也存在形式不同的结构性失业现象。这是欧盟失业问题难以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
6.统一内部市场的建设既有利于出口,又有影响竞争力提高的另一面
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为各成员国企业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市场,从而有利于欧盟经济的增长,但长期地过分依赖地区内部市场,又限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7.政府对企业约束过多,影响企业积极性的发挥
欧洲国家是以高福利和高税收著称的。高税收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居民个人征收的税收税种多,税率高。如2000年底,法国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高达54%。二是企业的税负重。如上世纪末,法国的企业税达37%,意大利为41.3%。(注:转引自裘元伦:《欧洲的改革:理论解析与实际进展》,2002年2月。)税负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欧盟未来改革问题
20世纪后半期,欧洲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进行了一体化建设。21世纪上半期,欧洲面临三件大事:东扩、深化政治和经济的一体化建设以及内部改革。三者之中,内部改革是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欧盟的改革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这场改革是由上而下推动和进行的,核心是要解决欧盟体制缺乏活力的问题。
半个世纪以来,欧洲在一体化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但它始终没有解决欧洲社会惰性大,体制缺乏活力的问题。它使欧洲在新的世纪里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正是这些困难和问题迫使欧盟把内部改革问题进一步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2000年,欧盟在里斯本召开首脑会议,制定了欧盟的社会经济发展远景规划。2001年3月,欧盟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特别首脑会议,讨论如何落实里斯本会议制定的远景规划。会议认为,为了落实里斯本会议定下的战略目标,欧盟在现阶段必须在就业、经济改革、科研和技术创新以及增强社会凝聚力等4个方面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这些问题涉及欧盟必须进一步
第二,改革的覆盖面很广。这是一场全面性质的,而不是局部性的改革。
欧委会主席普罗迪在解释欧委会提交给2001年3月斯德哥尔摩首脑会议的建议文件时说,尽管欧洲的失业率有所下降,但在欧盟范围内仍有1400万人没有工作;尽管共同市场已存在许多年,但电信、能源、运输、邮政和政府采购等关键领域的统一市场仍远未形成;尽管欧盟的高新技术投入已较前有较大增长,但与美国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尽管成员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贫困和发展失衡现象仍在欧盟范围内继续存在。斯德哥尔摩特别首脑会议确认,要解决这些问题,欧盟必须在全方位开放劳动力市场等十个方面采取措施。这些措施既涉及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又涉及社会问题的改革;既涉及生产领域的改革,又涉及服务和金融等部门的改革,既涉及宏观层面的问题,又涉及企业层面的许多问题。这是一场带有全面性质的改革。21世纪,欧盟企业改革的重点不在于把尚剩的为数不多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而在于放松政府对私有大中型企业的限制和约束,鼓励企业去建立各种激励机制,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第三,改革的幅度较大,涉及了一些多年积累的深层次问题。
比如在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方面,欧盟有些国家,除法定养老金外,开始重视建立私人补充养老金。在农业问题上,2002年7月10日通过的改革方案,被称为是一项“彻底”的改革计划。多少年来,欧共体的农民一直是按农业产量领取补贴的。改革后将停止这一做法,改而采取固定的补贴额,农民享受的直接补贴将和农业产量脱钩。
六、关于欧盟的发展前景
欧洲要走自己的路,建立一种既非美国式的,又非传统欧洲模式的资本主义。
欧洲的资本主义历来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以别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欧洲在改革,但不会根本放弃欧洲的价值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0254.html
2.宏观调控不力
货币政策是欧盟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欧盟强调,货币政策“不应为短期经济目标服务”,而要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这也是欧洲央行坚持的政策方向。根据“马约”的规定,欧央行是一个独立于欧盟其他机构和各成员国政府的独立机构,其人事任免、运营操作具有很大的独立性,目标是维持成员国“物价的稳定”和“适度的”经济增长。
应当说,迄今为止,欧盟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是在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的,这种状况必然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欧盟对经济的调控,目标首先是为成员国经济达到一个入盟的共同标准服务,否则便难以把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宏观经济政策各不相同的各成员国纳入到欧洲联盟中来。这时如果去强调增长速度,必然会使成员国之间的差别进一步扩大,为欧盟的建立平添更多困难。因此,各成员国必然要压缩财政支出,限制财政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起的杠杆作用。从长期看,从根本上看,稳定有助于经济的增长,但从短时期看,对稳定的严格要求会制约对经济的投入,限制增长速度的提高。二是调控的效率不高。欧盟层面的宏观调控同各成员国不同的利益要求之间的矛盾,使成员国常常不去执行欧盟的有关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调控的效率,最终影响经济的增长。2002年7月2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说:“目前欧盟的经济制度存在漏洞”,“即使欧委会通过财长会议做出的决议,也缺乏必要的约束力。”他认为,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注:新华社柏林2002年7月20日电。)
3.科技投入不足,内部的科研合作亟待加强
欧盟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在相当程度上是二者在科技投入和科研合作方面的差距造成的。欧盟委员会负责科研的委员菲·比斯坎指出,欧盟对科技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美国和日本。欧盟各成员国对科研的平均投入只占GDP的1.8%,而美国和日本的科研投入已分别占GDP的2.8%和2.9%。欧洲科技界流行一种说法,法国科学家从巴黎到德国慕尼黑的实验室去工作,比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去工作更为困难。如何联合和集中整个欧盟的科研力量,进一步加强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是摆在欧盟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注:新华社巴黎2000年2月26日电。)
4.劳动市场僵化既影响雇主,又影响雇员的积极性
欧盟各国普遍存在比较强大的工会组织。雇主一旦聘用了一个工人,很难轻易解雇他。员工的工资一般是由工会和雇主协会通过“自主谈判”决定的,政府不予干预。因此,雇主在雇用人时非常慎重,这就影响了就业机会的增加。雇员一旦受雇,不太担心被解雇,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
5.德国为“统一”付出很大代价,削弱了欧盟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作用
德国每年为东部地区的重建付出的开支占GDP的5%。德国经济部的克劳斯教授认为,今后10-15年时间内,德国仍要为消化西部地区付出沉重代价。目前德国东部地区的年轻人在大批地向西部地区流动,结果东部地区“人空为患”,西部地区就业形势却变得格外严峻。在欧盟其他成员国中也存在形式不同的结构性失业现象。这是欧盟失业问题难以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
6.统一内部市场的建设既有利于出口,又有影响竞争力提高的另一面
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为各成员国企业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市场,从而有利于欧盟经济的增长,但长期地过分依赖地区内部市场,又限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7.政府对企业约束过多,影响企业积极性的发挥
欧洲国家是以高福利和高税收著称的。高税收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居民个人征收的税收税种多,税率高。如2000年底,法国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高达54%。二是企业的税负重。如上世纪末,法国的企业税达37%,意大利为41.3%。(注:转引自裘元伦:《欧洲的改革:理论解析与实际进展》,2002年2月。)税负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欧盟未来改革问题
20世纪后半期,欧洲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进行了一体化建设。21世纪上半期,欧洲面临三件大事:东扩、深化政治和经济的一体化建设以及内部改革。三者之中,内部改革是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欧盟的改革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这场改革是由上而下推动和进行的,核心是要解决欧盟体制缺乏活力的问题。
半个世纪以来,欧洲在一体化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但它始终没有解决欧洲社会惰性大,体制缺乏活力的问题。它使欧洲在新的世纪里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正是这些困难和问题迫使欧盟把内部改革问题进一步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2000年,欧盟在里斯本召开首脑会议,制定了欧盟的社会经济发展远景规划。2001年3月,欧盟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特别首脑会议,讨论如何落实里斯本会议制定的远景规划。会议认为,为了落实里斯本会议定下的战略目标,欧盟在现阶段必须在就业、经济改革、科研和技术创新以及增强社会凝聚力等4个方面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这些问题涉及欧盟必须进一步
建立或改善一系列有关的制度、标准、机构、法律和政策,并传递和落实到各成员国。为了进一步建立统一的市场机制,欧盟在1999年召开的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已经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2000年里斯本首脑会议又制定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要求各国逐项加以实施。
第二,改革的覆盖面很广。这是一场全面性质的,而不是局部性的改革。
欧委会主席普罗迪在解释欧委会提交给2001年3月斯德哥尔摩首脑会议的建议文件时说,尽管欧洲的失业率有所下降,但在欧盟范围内仍有1400万人没有工作;尽管共同市场已存在许多年,但电信、能源、运输、邮政和政府采购等关键领域的统一市场仍远未形成;尽管欧盟的高新技术投入已较前有较大增长,但与美国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尽管成员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贫困和发展失衡现象仍在欧盟范围内继续存在。斯德哥尔摩特别首脑会议确认,要解决这些问题,欧盟必须在全方位开放劳动力市场等十个方面采取措施。这些措施既涉及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又涉及社会问题的改革;既涉及生产领域的改革,又涉及服务和金融等部门的改革,既涉及宏观层面的问题,又涉及企业层面的许多问题。这是一场带有全面性质的改革。21世纪,欧盟企业改革的重点不在于把尚剩的为数不多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而在于放松政府对私有大中型企业的限制和约束,鼓励企业去建立各种激励机制,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第三,改革的幅度较大,涉及了一些多年积累的深层次问题。
比如在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方面,欧盟有些国家,除法定养老金外,开始重视建立私人补充养老金。在农业问题上,2002年7月10日通过的改革方案,被称为是一项“彻底”的改革计划。多少年来,欧共体的农民一直是按农业产量领取补贴的。改革后将停止这一做法,改而采取固定的补贴额,农民享受的直接补贴将和农业产量脱钩。
六、关于欧盟的发展前景
欧洲要走自己的路,建立一种既非美国式的,又非传统欧洲模式的资本主义。
欧洲的资本主义历来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以别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欧洲在改革,但不会根本放弃欧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