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源环境的经济核算及对GDP的修正
摘 要:现行GDP由于没有反映资源环境的耗减和恶化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受到非议。修正的基本思路是:以国民经济核算为起点,将经济过程对资源环境的作用作为经济产出的投入加以核算,最终求得一国当期经资源环境因素调整之后的GDP,即绿色GDP。
关键词:GDP;绿色GDP;资源环境的价值核算;修正
GDP曾经被一代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所推崇,认为是可以反映经济秩序中有关供给、需求、失业等议题的有用依据,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步及其进步程度的最重要指标。然而进入7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激增,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GDP指标体系已不能正确反映一个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进步程度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因为它没有核算砍伐森林、污染环境、水土流失、资源枯竭和破坏臭氧层等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未能反映潜在的成本、潜在的收益及生态社会效益,未能处理好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协调问题,相反,对资源环境的无限制耗用却成为GDP增长的强大助推器和源动力,这是与可持续发展理论背道而驰的。因此,积极开展对资源环境的经济核算,认真研究资源环境耗减和保护对GDP的影响,对完善GDP这一重要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源环境的核算范围和核算指标
本文研究的仅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与GDP直接相关但被现行GDP忽略的那些资源环境的价值核算及与GDP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便于收集资料和相对准确地计算,我们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核算内容划分为九大类,即矿产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草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再生资源和环境资源,在此基础上再来核算资源环境的耗减成本、资源环境的损失成本、资源环境的恢复成本和再生成本、资源环境的保护成本、资源环境的替代成本和机会成本,及资源环境的改善收入(绿色收入),这六项指标共同构成了应直接调整GDP的价值核算体系。
(一)资源环境核算的物质指标
1. 矿产能源资源。主要指标有:矿产能源资源的储蓄量、开采量和产生的废物总量。
2. 土地资源。主要指标有:耕地面积的耗减数,耕地质量指数,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指数。
3. 水资源。主要指标有:可用地表和地下淡水资源储量的耗减数,淡水资源污染和水质下降程度,洪涝灾害。
4. 森林资源。主要指标有:森林面积,森林的采伐量和采伐密度,森林受灾面积。
5. 海洋资源。主要指标有:近海水体质量,水体污染程度及近海生物资源下降数。
6. 草地资源。主要指标有:草地面积,草地面积耗减量,草地质量指数,草地退化(特别是沙化、碱化)数,草地受灾面积。
7. 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指标有:野生动植物种类的耗减,种群数量的耗减,珍稀濒危物种、极危物种的增加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特别是湿地的耗减数。
8. 再生资源。是指通过劳动的投入可以恢复甚至超过原来规模和水平的自然资源。主要指标有:水资源的环循利用,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的林木资源,通过植草增加的草地,通过垦荒、治沙增加的耕地(草地),通过保护措施增加的物种、湿地及渔业资源储量的增加等等。
9. 环境资源。反映大气保护方面的指标有:温室气体排放量,氧化硫、氧化氮排放量,耗损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城镇地区悬浮颗粒物(TSP)的浓度;反映城市噪声的指标有: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程度;反映固体废物方面的指标有: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生活垃圾的生成量。另外还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泄漏、废弃污染量指标。
(二)资源环境核算的价值指标
资源环境的物质损耗(或改善)只有通过价值核算才能进行总括反映,并进入GDP体系,进而对GDP进行相应的修正。资源环境核算的价值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 资源环境的耗减成本。是指因生产和生活的消耗及大自然自身的侵蚀,导致资源环境的物质总量的耗减,这些耗减的价值反映便构成耗减成本。对耗减成本的核算,首先应按上述九大类物质指标及相应的明细指标进行分类统计(如矿产能源资源的统计分类标准可参照地矿部制定的标准等等),再根据分类统计的结果核算资源环境的存量、使用量和耗减量,及相应的价值量。
2. 资源环境的损失成本。也就是资源环境的恶化成本(Degradation Cost),是指因对资源环境的不合理耗用或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及因对资源环境的人为污染、破坏导致资源环境质量日趋恶化(下降),而对其可持续发展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潜在损失。对资源环境损失成本的核算,可先根据上述九大类指标进行分类统计,再根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的资源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那些资源环境没有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超标或未达标的差额是多少,对资源环境质量恶化的关联度和破坏程度有多大。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恶化程度估算其损失成本。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因不可抗拒的非人力因素如自然侵蚀、自然灾害造成的资源环境的损失,它虽不是直接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但与人类活动间接相关,并直接导致资源环境质量的下降和国民财富积累的减少,因此,这部分损失也应计入资源环境的损失成本之中。当然,这部分损失在修正GDP时,不应全部一次计入,而应确定一个适当的系数分期计入。
3. 资源环境的恢复成本和再生成本。恢复成本是指人们在开发利用某项资源环境的同时染污、破坏或损耗了另一项或几项资源环境,从而用来恢复被污染、破坏或损耗的资源本来面目的成本;再生成本是指将资源环境恢复到原来的规模和水平应计量的成本和补偿的价值。
4. 资源环境的保护成本。是指保证资源环境免遭人为破坏,尽量减少自然力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侵蚀,维护资源环境质量达到一定水平之上而采取各种保护性措施所花费的成本。具体包括:资源环境保护重大项目的研究、开发、建设、维护、更新费用,如三北防护林建设费用,大江大河大湖治理费用等;预防和保护资源环境污染的运作费用;资源环境污染治理的费用;资源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费用;为改善和发展资源环境而投入的费用等。
5. 资源环境的替代成本和机会成本。替代成本是指不可再生资源在开发利用时,人们以其它资源替代所需额外支付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研究、开发、建设替代资源的费用。机会成本是指因对某些资源进行限制性或禁止性开发利用,及因资源环境保护而对某些相关产业、行业、企业进行压缩、调整、关闭,造成资源闲置而产生的直接损失和机会损失。例如因森林的禁伐,导致森工企业关停并转、职工下岗造成的直接损失和机会损失(如造纸业原料紧张、价格上涨);出于资源环境保护压力,政府不得不强行关闭资源耗费大、污染严重的小企业,由此形成的产值损失和就业压力;出于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一些相关企业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导致部分设备、资源闲置,等等,这些都构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0317.html
关键词:GDP;绿色GDP;资源环境的价值核算;修正
GDP曾经被一代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所推崇,认为是可以反映经济秩序中有关供给、需求、失业等议题的有用依据,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步及其进步程度的最重要指标。然而进入7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激增,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GDP指标体系已不能正确反映一个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进步程度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因为它没有核算砍伐森林、污染环境、水土流失、资源枯竭和破坏臭氧层等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未能反映潜在的成本、潜在的收益及生态社会效益,未能处理好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协调问题,相反,对资源环境的无限制耗用却成为GDP增长的强大助推器和源动力,这是与可持续发展理论背道而驰的。因此,积极开展对资源环境的经济核算,认真研究资源环境耗减和保护对GDP的影响,对完善GDP这一重要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源环境的核算范围和核算指标
本文研究的仅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与GDP直接相关但被现行GDP忽略的那些资源环境的价值核算及与GDP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便于收集资料和相对准确地计算,我们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核算内容划分为九大类,即矿产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草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再生资源和环境资源,在此基础上再来核算资源环境的耗减成本、资源环境的损失成本、资源环境的恢复成本和再生成本、资源环境的保护成本、资源环境的替代成本和机会成本,及资源环境的改善收入(绿色收入),这六项指标共同构成了应直接调整GDP的价值核算体系。
(一)资源环境核算的物质指标
1. 矿产能源资源。主要指标有:矿产能源资源的储蓄量、开采量和产生的废物总量。
2. 土地资源。主要指标有:耕地面积的耗减数,耕地质量指数,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指数。
3. 水资源。主要指标有:可用地表和地下淡水资源储量的耗减数,淡水资源污染和水质下降程度,洪涝灾害。
4. 森林资源。主要指标有:森林面积,森林的采伐量和采伐密度,森林受灾面积。
5. 海洋资源。主要指标有:近海水体质量,水体污染程度及近海生物资源下降数。
6. 草地资源。主要指标有:草地面积,草地面积耗减量,草地质量指数,草地退化(特别是沙化、碱化)数,草地受灾面积。
7. 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指标有:野生动植物种类的耗减,种群数量的耗减,珍稀濒危物种、极危物种的增加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特别是湿地的耗减数。
8. 再生资源。是指通过劳动的投入可以恢复甚至超过原来规模和水平的自然资源。主要指标有:水资源的环循利用,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的林木资源,通过植草增加的草地,通过垦荒、治沙增加的耕地(草地),通过保护措施增加的物种、湿地及渔业资源储量的增加等等。
9. 环境资源。反映大气保护方面的指标有:温室气体排放量,氧化硫、氧化氮排放量,耗损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城镇地区悬浮颗粒物(TSP)的浓度;反映城市噪声的指标有: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程度;反映固体废物方面的指标有: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生活垃圾的生成量。另外还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泄漏、废弃污染量指标。
(二)资源环境核算的价值指标
资源环境的物质损耗(或改善)只有通过价值核算才能进行总括反映,并进入GDP体系,进而对GDP进行相应的修正。资源环境核算的价值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 资源环境的耗减成本。是指因生产和生活的消耗及大自然自身的侵蚀,导致资源环境的物质总量的耗减,这些耗减的价值反映便构成耗减成本。对耗减成本的核算,首先应按上述九大类物质指标及相应的明细指标进行分类统计(如矿产能源资源的统计分类标准可参照地矿部制定的标准等等),再根据分类统计的结果核算资源环境的存量、使用量和耗减量,及相应的价值量。
2. 资源环境的损失成本。也就是资源环境的恶化成本(Degradation Cost),是指因对资源环境的不合理耗用或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及因对资源环境的人为污染、破坏导致资源环境质量日趋恶化(下降),而对其可持续发展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潜在损失。对资源环境损失成本的核算,可先根据上述九大类指标进行分类统计,再根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的资源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那些资源环境没有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超标或未达标的差额是多少,对资源环境质量恶化的关联度和破坏程度有多大。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恶化程度估算其损失成本。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因不可抗拒的非人力因素如自然侵蚀、自然灾害造成的资源环境的损失,它虽不是直接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但与人类活动间接相关,并直接导致资源环境质量的下降和国民财富积累的减少,因此,这部分损失也应计入资源环境的损失成本之中。当然,这部分损失在修正GDP时,不应全部一次计入,而应确定一个适当的系数分期计入。
3. 资源环境的恢复成本和再生成本。恢复成本是指人们在开发利用某项资源环境的同时染污、破坏或损耗了另一项或几项资源环境,从而用来恢复被污染、破坏或损耗的资源本来面目的成本;再生成本是指将资源环境恢复到原来的规模和水平应计量的成本和补偿的价值。
4. 资源环境的保护成本。是指保证资源环境免遭人为破坏,尽量减少自然力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侵蚀,维护资源环境质量达到一定水平之上而采取各种保护性措施所花费的成本。具体包括:资源环境保护重大项目的研究、开发、建设、维护、更新费用,如三北防护林建设费用,大江大河大湖治理费用等;预防和保护资源环境污染的运作费用;资源环境污染治理的费用;资源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费用;为改善和发展资源环境而投入的费用等。
5. 资源环境的替代成本和机会成本。替代成本是指不可再生资源在开发利用时,人们以其它资源替代所需额外支付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研究、开发、建设替代资源的费用。机会成本是指因对某些资源进行限制性或禁止性开发利用,及因资源环境保护而对某些相关产业、行业、企业进行压缩、调整、关闭,造成资源闲置而产生的直接损失和机会损失。例如因森林的禁伐,导致森工企业关停并转、职工下岗造成的直接损失和机会损失(如造纸业原料紧张、价格上涨);出于资源环境保护压力,政府不得不强行关闭资源耗费大、污染严重的小企业,由此形成的产值损失和就业压力;出于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一些相关企业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导致部分设备、资源闲置,等等,这些都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