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中国政治论文 >> 正文

改革的未来命运在于如何共享繁荣


表示,近5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靠的是“工作单位”发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只有8%的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兼职收入有关。如果城市居民主要还是由国有部门供养,那么这些城市中的“小康”就是政府发放的,而不是市场孕育的。现在一些缺乏活力的城市之所以能够继续维系其表面的稳定和繁荣,部分原因在于向农村“吸血”,所出现的结果自然就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城市和一个相对萧条的农村。可以说,城市的繁华建立在国有部门的支撑之上,也是以农村的萧条为条件的。目前这种趋势在蔓延,1997年以前是农村边缘化,成为财富沙漠,而城镇是财富孤岛;现在是小县城在边缘化,财富向大都市集中,那些灯红酒绿的大城市成为令人惊讶的财富孤岛,这些孤岛会不会淹没我们?所以,我同意中国社会需要“托底机制”。如果在城镇大规模地推行社会保障体系,则这个体系85%的支出将被保障3亿多的城镇人口,这不行,必须救济和保障并重以建设全国性的社会救济为主,必须农村和城市社会保障并重以建设地市县的社会保障为主。
      为什么社会满意程度急剧下降
  在改革开放之初,实际上是中国放弃了命令经济。行政约束了自己在经济领域的瞎命令,因此从经济角度上看,是一个明显的帕累托改进,没有人在经济上吃亏但有人得到好处,所以改革的凝聚力很强。而苏东原来是计划经济,因此休克疗法损害了相当多的人的既得福利,而遭遇到改革的阻力。现在这一阶段已经结束了,社会资源的分配进入你争我夺的阶段,社会中心群体和边缘群体之间的隔阂加剧,但中间收入阶层非常薄弱,不能共享繁荣的改革必然是动力不足的不稳定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在2000年时进行的“社会分层、公众心态与社会稳定”课题研究中,得出了这样的调查结果。当问到“与1995年相比您现在的生活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时,回答“好了许多”的占42%,回答“好了一点”的占34%,回答“几乎一样”的占12%,回答“差了一点”的占7%,回答“差了许多”的占5%。当问到“您认为您5年后的生活会比现在好还是会不如现在”时,回答“会比现在好许多”的占40%,回答“会比现在好一点”的占39%,回答“几乎一样”的占13%,回答“会比现在差一点”的占6%,回答“会比现在差许多”的占2%。可见中国人对过去5年和未来5年的心态是谨慎乐观,但不能忽略竟有高达20%的被访者持悲观态度。认为“医疗改革”“会有损失”的占36%,认为“会有好处”的占35%,认为“没有好处或损失”的占29%。认为“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会有损失”的占14%,认为“会有好处”的占40%,认为“没有好处或损失”的占46%。可见医疗改革和劳动就业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没有得到公众的支持。
  为什么这些少有民意基础的经常要碰壁的改革仍然会出台?中心群体离边缘群体太遥远!另外,2001年度“零点生活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对未来生活的态度中,觉得未来生活“会变得很好”的乐观群体比例明显下降,预期“不会有什么变化”和“说不清”的群体也分别占到14.9%和18.4%,市民对未来生活的发展变化显得更加难以预料。社会经济改革应该让更广泛的群体在改革中受益,这是深化改革的起点和归宿。不确定性气氛浓重的社会,会使得很多改革措施出台的效果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反行政垄断的分拆热令人困惑
  近年来,千夫所指,使得垄断部门不断被分拆,电信、电力、航空等无一例外,反垄断的本意是好的,但有个方法的问题。说到反垄断,就是一招:拆!如果你承认有一些经济部门是攸关国计民生的命脉行业,是需要国家独资或控股的行业,那么某些企业集团出现垄断利润或者垄断亏损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此石油石化行业有利润不值得夸耀,关键要看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没有快速提高。反垄断也不能仅仅一拆了之。例如电力改革就存在不奏效的忧虑,今明两年可能会缺电严重,为什么?“十五”后三年能够投产的机组只有6000多万千瓦,而2002年一年的用电增长是1500亿千瓦时,至少要吃掉3000多万千瓦的容量。之所以出现这种严峻的局面,主要原因是1998年到2001年之间对电力供需形势的判断失误造成的。当时有三个观点:一是全国电力富余;二是今后的电力增长大概是3%到4%;三是三年不开新项目。此外可能和三峡的仓促上马不无关系。电力体制改革至今,直接的收获是干部增加了3倍,但国电的垄断变成了电网的垄断,问题依旧在那里,并且电价反而可能上升。再如农网改造,对农网的改造可能犯了和粮食流通体制一样的错误,就是不补贴作为消费者的农民,不补贴作为生产者的电厂,而是补贴到流通环节中去,结果花几百亿改了若干省的农网,农民仍然一户每月只用几度电,为什么农网不能放开由民间资本来运作?另外,城乡同网同价也是不大现实的,有长期用电合同的大户是趸售自然电价低,单个农户是零售自然电价高。回过头来再看反垄断:如果承认有需要行政垄断的部门,那么就不要有分拆之名而无分拆之实,拆完了企业吸血者多了垄断利润没了企业集团也垮了;如果不承认有需要行政垄断的部门,那么重要的不是拆而是行业准入和竞争,垄断利润自然会摊薄。陷入现在一拆就灵的仓皇改革,已经到了必须反思的时候。
      对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的政策是否恰当
  回顾2002年的宏观经济,投资增长快速,出口主要是托美元走软所赐,消费基本平稳,但对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的政策是否恰当?预期2003年经济增长稍逊色于2002年,为什么?消费尚可,但外贸目前不稳,一是不能指望今年人民币仍然会随美元有如此大的贬值,除非美伊战争久拖不决,二是出口退税情况不理想,2001年出口退税未退余额为1600亿,2002年出口退税安排不充分,增加了未退余额500亿,结果目前未退余额为2100亿人民币,给财政以巨大压力。今年外贸可能较去年稍差。
  面临最大不确定性的是投资。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为1996年以来的最高增速。这当中呈现三个特色,一是国家引领的大项目纷纷上马,去年基本建设投资1.725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4%;更新改造投资6584亿元,增长11.1%,都很惊人。二是制造业投资空前激增。去年第一

产业投资全年仅仅完成投资1106亿元;但第二产业投资1.0703万亿元,增长22.9%,其中,原材料工业、机械电子工业、轻纺工业投资分别增长32%,33.3%和33.9%,这和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定位的清晰化有关系。三是房地产和汽车行业投资增长迅猛,例如房地产开发投资7736亿元,增长21.9%。上述三块中,大项目是不会再令人目瞪口呆了,人间奇迹已经不少。制造业投资应该是平稳的,而房地产投资,去年对有无泡沫之争论非常激烈,今年宏观调控下行业收缩难免;汽车行业,供求失衡已是定局。但对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的政策是否恰当?
  汽车产业是被人为的行政政策严重延缓的行业。通常我们说汽车行业是支柱产业,通常我们又指责中国汽车行业散、乱、差,但从根本上说,中国汽车行业的投资不足、分散以及决策失误是应反思的最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工业投资强度一直偏低。建国以来一直到“七五”结束,我国汽车工业的全部投资总共只有2322亿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投资不足千亿,如此可怜的投资不如投资一个水库,且散布于数千家企业,中国如果能在这种状况下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产业,无异于天方夜谈。目前虽然汽车行业有所起色,但壁垒森严,外资有持股比例限制,民间资本进入往往一波三折,并且在汽车行业重引进甚于重自主开发。目前发达国家中,美日汽车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的8%左右,法国、巴西、韩国等需要巩固或赶超其在全球汽车工业中地位的国家,其汽车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的15%左右,而中国不过百分之四五。如此漠视产业上下游带动能力极强的汽车产业,岂非政策失误?行业准入和价格管制的堡垒还准备延续到什么时候?至于房地产行业的泡沫之争更是如此,你不在这个行业内,没有拿自己的钱出来做房地产,那么关于房地产有没有泡沫的任何论断,都是不需要负责任的便宜话。
      国有银行业的改革近年来是否被大大延误
  比照一下1997年以来的多次金融工作会议报告的内容就可以看

《改革的未来命运在于如何共享繁荣(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044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