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缔结朝美“和平协定”的构想与努力
朝鲜地处大国势力交错之处,作为小国,对于周边国际环境变化高度敏感。冷战后期 出现在中苏两国内部的新动向以及国际两极对抗格局的动摇,使朝鲜预感到未来生存与 发展将面临的困境。为此,朝鲜力求缔结对美“和平协定”。在冷战后时代,缔结朝美 和平协定以突破残存的半岛冷战体系始终是朝鲜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核心目标。
一、朝鲜半岛冷战体系的一块基石:《停战协定》
在整个世界都进入到后冷战时代的今天,朝鲜半岛上的冷战阴影挥之不去。1953年朝 鲜战争结束时交战双方签署的《停战协定》是半岛冷战体系中的一块基石,它维系着半 岛不战不和的军事对峙局面。虽然协定至今有效,但是依据协定设立的半岛军事对峙监 督管理机制早已处于非运转状态。这一局面造成朝鲜半岛停战结构的动摇。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交战双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一方和以朝鲜人民军 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为另一方,在“三八线”小村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协定的目的 是要结束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痛苦和人员伤亡的战争,并保证在最终实现朝鲜半岛问题和 平解决之前,完全停止敌对行为和一切武装行动。
由于《停战协定》维持的是一种不战不和的军事对峙关系,为了实现真正的和平,交 战双方建议:在《停战协定》缔结后的三个月内,双方各自派出代表举行高级别的政治 会议,商议外国军队撤军问题和半岛问题的和平解决。虽然这一建议作为第四条款被写 入《停战协定》之中,但在当时美苏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下,并未能够和平解决朝鲜半岛 问题。事实上,《停战协定》的签署反而使半岛冷战体系进一步稳固,协定本身成为半 岛冷战体系中的一块基石。
首先,《停战协定》是一个国际性协定,这使朝鲜问题较之战争爆发之前更加国际化 、复杂化。如果要改变《停战协定》所规定的军事对立局面,必然涉及协定各签署国。 在《停战协定》上的签字双方,实际上代表的是美国及其领导下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和 朝、中、苏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此背景下,朝鲜问题的解决与国际大国关系息息相 关。
其次,《停战协定》有关国家围绕朝鲜半岛构筑起两个对立的军事同盟集团。一方是 美日韩南方三角同盟,另一方是苏中朝北方三角同盟。美国是南方三角同盟的核心,美 日同盟和美韩同盟是其中的两个轴。在朝鲜战争初始,美国就着力构筑在东亚地区的同 盟国。在朝鲜战争期间美、日签署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和《日美安全条约》,使美国 拥有了在日本长期驻军的权利,并使日本成为美国进行朝鲜战争的远东基地。《停战协 定》签署后,美国进一步与日本签署了《日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最终确立日本作为 美国在远东地区同盟国家的地位。美国与韩国缔结的《韩美相互防御条约》,使得美国 陆、海、空军将驻守韩国及其附近。这样,以韩国为前线的南方军事三角同盟确立。另 一方面,朝鲜也于1961年与苏联和中国分别签署了《朝苏友好合作与相互援助条约》以 及《朝中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这两个同盟条约明确规定,如果朝鲜受到威胁,苏联、 中国将竭尽全力予以援助,这就是北方三角同盟。
《停战协定》以及随后出现的一系列双边军事同盟条约,使国际力量介入半岛安全事 务制度化。由此,一个稳固的朝鲜半岛冷战体系确立起来。其中,《停战协定》是维持 双方军事对峙的国际准则,是长期以来朝鲜半岛冷战体系中的一块基石。
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受全球范围冷战结束和东北亚国际力量结构变化的巨大影响, 以《停战协定》为基石的半岛停战结构正在发生动摇。根据停战协定设立的停战监督管 理机制,即军事停战委员会和中立国监督委员会,因其中朝鲜及与朝鲜相关方面代表团 的撤回,基本处于停止运转的状态。其后果是朝鲜半岛上的对峙双方缺乏交流与协商机 制,致使半岛停战结构处于危险状态之中。
二、冷战后朝鲜国家安全的关键:美国
东欧突变和苏联解体宣告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和全球冷战格局的结束。朝鲜半岛冷 战体系在此巨大冲击下严重失衡,但是继续残留着。对于朝鲜来说,失衡的半岛冷战体 系继续存在造成其国家安全处境急剧恶化。
20世纪80年代末,韩国政府迫切希望拉近与中苏两国的距离,力求在半岛南北对抗中 掌握主动。同时,韩国企业的资金、技术对于正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的苏联和中国来说无 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苏、中也希望改善对韩关系。这样,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对抗后, 两对国家相继建交。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外交关系。1992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汉城, 与韩国签署了《韩俄基本关系条约》。
与此同时,中韩关系也在快速发展。1991年开始,双方举行外交部长级会谈,并终于 在1992年8月发表建交共同声明。声明提到,两国将根据联合国宪章原则,以及相互尊 重主权与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存的原则,发展长 久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注:《朝鲜日报》,1992年8月25日。)
苏中两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与韩国的最终建交无疑极大影响了朝鲜。在朝鲜看来,针对 南方的朝苏、朝中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名存实亡,苏中朝北方三角同盟濒临解体。朝鲜与 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由此变得极其冷淡,双边高层交流几近断绝。而且,奉行市场经济 的苏中两国还改变了传统的对朝经济交流模式。从1992年起,俄罗斯对朝鲜的原油供给 采取国际价格和通货结算;中国也从1993年开始要求朝鲜依据通货进行贸易。朝鲜外贸 体系由此陷于崩溃状态,能源和粮食紧缺。90年代,朝鲜出现前所未有的连续10年经济 负增长,其安全危机因经济危机而加剧。
尤为不利的是,美日韩南方三角同盟并未对上述变化作出相应调整。相反,美国从其 冷战后东亚乃至全球安全战略出发,加强与日韩的军事合作,维持在日韩的大规模军事 存在。并且,美国为提升与日本的安全合作关系,1997年美、日又推出新《美日安全合 作指针》。新指针扩大美日安全合作范围,将包括朝鲜半岛在内的日本周边地区事务也 纳入双方军事合作范围。与此同时,美国继续重视与韩国的关系,将美韩安全合作视为 “韩半岛和东北亚稳定的中心”。(注:U.S.Department of Defense,United States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1995,“Engagement:Modernizing and Strengthening Our Alliances and Friendships”.)这样,东北亚 的局势虽然因为全球冷战的结束而大大缓和,但是美国继续保持了在东亚地区的10万驻 军。其中,驻韩美军约3.7万,驻日美军约5.6万。
在美日韩三方同盟中,美国是领导和核心。日韩两国国防高度依赖美国。在
首先,驻韩美军是一线作战部队,他们被部署在朝韩交界的“三八线”南侧。美国认 为,“美军需要部署在第一线以使朝鲜清楚认识到美国将自动和立刻卷入任何冲突”( 注: U.S.Department of Defense,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1995,“Sustaining Deterrence in Korea”.),这样有利于美 国有效控制半岛形势。
《朝鲜缔结朝美“和平协定”的构想与努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0595.html
一、朝鲜半岛冷战体系的一块基石:《停战协定》
在整个世界都进入到后冷战时代的今天,朝鲜半岛上的冷战阴影挥之不去。1953年朝 鲜战争结束时交战双方签署的《停战协定》是半岛冷战体系中的一块基石,它维系着半 岛不战不和的军事对峙局面。虽然协定至今有效,但是依据协定设立的半岛军事对峙监 督管理机制早已处于非运转状态。这一局面造成朝鲜半岛停战结构的动摇。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交战双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一方和以朝鲜人民军 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为另一方,在“三八线”小村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协定的目的 是要结束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痛苦和人员伤亡的战争,并保证在最终实现朝鲜半岛问题和 平解决之前,完全停止敌对行为和一切武装行动。
由于《停战协定》维持的是一种不战不和的军事对峙关系,为了实现真正的和平,交 战双方建议:在《停战协定》缔结后的三个月内,双方各自派出代表举行高级别的政治 会议,商议外国军队撤军问题和半岛问题的和平解决。虽然这一建议作为第四条款被写 入《停战协定》之中,但在当时美苏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下,并未能够和平解决朝鲜半岛 问题。事实上,《停战协定》的签署反而使半岛冷战体系进一步稳固,协定本身成为半 岛冷战体系中的一块基石。
首先,《停战协定》是一个国际性协定,这使朝鲜问题较之战争爆发之前更加国际化 、复杂化。如果要改变《停战协定》所规定的军事对立局面,必然涉及协定各签署国。 在《停战协定》上的签字双方,实际上代表的是美国及其领导下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和 朝、中、苏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此背景下,朝鲜问题的解决与国际大国关系息息相 关。
其次,《停战协定》有关国家围绕朝鲜半岛构筑起两个对立的军事同盟集团。一方是 美日韩南方三角同盟,另一方是苏中朝北方三角同盟。美国是南方三角同盟的核心,美 日同盟和美韩同盟是其中的两个轴。在朝鲜战争初始,美国就着力构筑在东亚地区的同 盟国。在朝鲜战争期间美、日签署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和《日美安全条约》,使美国 拥有了在日本长期驻军的权利,并使日本成为美国进行朝鲜战争的远东基地。《停战协 定》签署后,美国进一步与日本签署了《日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最终确立日本作为 美国在远东地区同盟国家的地位。美国与韩国缔结的《韩美相互防御条约》,使得美国 陆、海、空军将驻守韩国及其附近。这样,以韩国为前线的南方军事三角同盟确立。另 一方面,朝鲜也于1961年与苏联和中国分别签署了《朝苏友好合作与相互援助条约》以 及《朝中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这两个同盟条约明确规定,如果朝鲜受到威胁,苏联、 中国将竭尽全力予以援助,这就是北方三角同盟。
《停战协定》以及随后出现的一系列双边军事同盟条约,使国际力量介入半岛安全事 务制度化。由此,一个稳固的朝鲜半岛冷战体系确立起来。其中,《停战协定》是维持 双方军事对峙的国际准则,是长期以来朝鲜半岛冷战体系中的一块基石。
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受全球范围冷战结束和东北亚国际力量结构变化的巨大影响, 以《停战协定》为基石的半岛停战结构正在发生动摇。根据停战协定设立的停战监督管 理机制,即军事停战委员会和中立国监督委员会,因其中朝鲜及与朝鲜相关方面代表团 的撤回,基本处于停止运转的状态。其后果是朝鲜半岛上的对峙双方缺乏交流与协商机 制,致使半岛停战结构处于危险状态之中。
二、冷战后朝鲜国家安全的关键:美国
东欧突变和苏联解体宣告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和全球冷战格局的结束。朝鲜半岛冷 战体系在此巨大冲击下严重失衡,但是继续残留着。对于朝鲜来说,失衡的半岛冷战体 系继续存在造成其国家安全处境急剧恶化。
20世纪80年代末,韩国政府迫切希望拉近与中苏两国的距离,力求在半岛南北对抗中 掌握主动。同时,韩国企业的资金、技术对于正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的苏联和中国来说无 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苏、中也希望改善对韩关系。这样,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对抗后, 两对国家相继建交。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外交关系。1992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汉城, 与韩国签署了《韩俄基本关系条约》。
与此同时,中韩关系也在快速发展。1991年开始,双方举行外交部长级会谈,并终于 在1992年8月发表建交共同声明。声明提到,两国将根据联合国宪章原则,以及相互尊 重主权与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存的原则,发展长 久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注:《朝鲜日报》,1992年8月25日。)
苏中两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与韩国的最终建交无疑极大影响了朝鲜。在朝鲜看来,针对 南方的朝苏、朝中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名存实亡,苏中朝北方三角同盟濒临解体。朝鲜与 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由此变得极其冷淡,双边高层交流几近断绝。而且,奉行市场经济 的苏中两国还改变了传统的对朝经济交流模式。从1992年起,俄罗斯对朝鲜的原油供给 采取国际价格和通货结算;中国也从1993年开始要求朝鲜依据通货进行贸易。朝鲜外贸 体系由此陷于崩溃状态,能源和粮食紧缺。90年代,朝鲜出现前所未有的连续10年经济 负增长,其安全危机因经济危机而加剧。
尤为不利的是,美日韩南方三角同盟并未对上述变化作出相应调整。相反,美国从其 冷战后东亚乃至全球安全战略出发,加强与日韩的军事合作,维持在日韩的大规模军事 存在。并且,美国为提升与日本的安全合作关系,1997年美、日又推出新《美日安全合 作指针》。新指针扩大美日安全合作范围,将包括朝鲜半岛在内的日本周边地区事务也 纳入双方军事合作范围。与此同时,美国继续重视与韩国的关系,将美韩安全合作视为 “韩半岛和东北亚稳定的中心”。(注:U.S.Department of Defense,United States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1995,“Engagement:Modernizing and Strengthening Our Alliances and Friendships”.)这样,东北亚 的局势虽然因为全球冷战的结束而大大缓和,但是美国继续保持了在东亚地区的10万驻 军。其中,驻韩美军约3.7万,驻日美军约5.6万。
在美日韩三方同盟中,美国是领导和核心。日韩两国国防高度依赖美国。在
对朝问题 上,美国明确将朝鲜作为本国重要的防务内容。克林顿政府提出同时打赢两场地区战争 的构想,其中之一就是针对朝鲜半岛。
首先,驻韩美军是一线作战部队,他们被部署在朝韩交界的“三八线”南侧。美国认 为,“美军需要部署在第一线以使朝鲜清楚认识到美国将自动和立刻卷入任何冲突”( 注: U.S.Department of Defense,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1995,“Sustaining Deterrence in Korea”.),这样有利于美 国有效控制半岛形势。
《朝鲜缔结朝美“和平协定”的构想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