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 正文

新时期环境视角下农村社会转型与变迁


  新时期环境视角下农村社会转型与变迁
  
  洪业应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重庆涪陵408000)
  
  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中国社会更是进入了另一个全面转型的开端。然在经历了全面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提出后,中国农村社会正在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的转型变革。本文将从新时期环境视角下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转型与变迁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转型与变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理念层面和社会“安全闽”机制的构建等方面提出有序促进农村社会转型与发展。
  
  关键词:农村社会转型;社会变迁;和谐;安全阀
  
  从1978年农民首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敞开农村改革的大门;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邓小平南方谈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农村税费改革到义务教育的“二免一补”;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后又从农村土地的分散经营到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经营的发展。这一切均向世人展示出了一幅幅生动的改革景观,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村的社会变迁与现代化进程。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转型与变迁的发展现状
  
  随改革的推进,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迁。在这一进程中,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趋向多元化,利益格局由单一转向多样,社会结构由同质转向异质,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最为深刻广泛的一次格局变动。
  
  (一)农村社会行政组织的变迁与发展
  
  农村体制的彻底改革要追述到1983撤消了人民公社体制,改公社为乡镇人民政府,改生产大队为村民委员会,改生产小队为村民小组。到1984年全国共建乡镇人民政府91 171个,村民委员会926 439个,农产总数为18 792万户,农村人口为84 300人,到2004年,全国乡镇总数为36 952个,村委会652 718个,农产总数为24971万户,农村总人口为94 253万人。经过三十年的农村改革,大规模城市化的推进,以及90年代后期国家行政区划地调整,大规模的撤乡并村,使农村行政组织大幅度减少。例如:1984年全国仅有297个市,2 968个镇,到2004年,全国已有660个市(平均年增加18个市),19 883个镇(平均每年增加845个),同时乡村则大量减少。2004年同1984年相比乡减少54 219个(平均每年减少2 719个),村减少273 721个(平均每年减少13686个)。2010年同1984年相比减少40 906个乡镇。
  
  (二)农民职业阶层的变迁与发展
  
  按照陆学艺教授关于社会阶层的划分,我国目前的人口划分为10个阶层。但是从农民的职业角度来看,这种阶层的划分是远远不能够说明我国农民现在的状况的。从职业上看:1978年以后,农民逐步分化,有乡镇企业的干部和工人;有从事商业、餐饮业、服务业的人员;有科技人员、民办教师和医生等。而从现在农民的职业分布来看,农民的职业已经从单一走向了多元化。(论文范文 fanwen.oyaya.net)他们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中。从空间上看:他们有的已经离开农村,在城市里生活。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纲要中就指出,从职业角度来看,我国目前的农民数量已经低于7亿,即城市人口数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数。只不过这些人还是农村户口,国家认定的身份仍是农民。
  
  (三)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淡化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从建国初期的萌芽与形成,到改革开放阶段的松动与变革,俨然是一道无形的“柏林墙”,在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变迁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然而正是在“柏林墙”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之际,国家的一系列政策的打破了这种结构性体制的界限。1998年,《关于当前户籍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进一步放宽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限制;2000年,国家开展“城乡统筹就业”试点,逐步建立统一、开放、有序、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指示不再对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人员实行计划指标管理;党的十六大在确认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没有完全改变的同时确立了“以人为本”、“人民共享”的价值导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决策思路和“多予少取”的分配调整,以的解决“三农”问题、破除城乡二元对立格局。
  
  (四)农村社会、经济的变迁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规模的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发展,农村的面貌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近年来,农村“村村通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电力网络改造”、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等政策的相继出台,农村的风貌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农村的经济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随着新时期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民的收入逐渐增长。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民的收入增长仍然缓慢,而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现实的情况是,1985年农民人均收入约1 000元,到了2004年,农民人均收入已达到3 200元,到2010年已经达到了5 919元,GDP高增长、城乡居民中低收入平稳增长和农民收入低速度增长的三种增长同时出现。2010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3.23:1。
  
  (五)农村文化变迁与发展
  
  村落文化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乡村社会占主导地位,以其独特的文化模式和功能支持着乡村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并以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维系着一个民族的延续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现代化的深入,传统农村的习俗、规范乃至人们的生活习惯等都逐渐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文化差距的产生。村落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背景下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社会实践经过长期积淀、变迁和延续的产物。无论从文化功能主义,还是从作为具有“民族精神”的文化模式论的角度来看,村落文化的存在与发展都是与特定的历史时代

《新时期环境视角下农村社会转型与变迁》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060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