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确定标准
【 正 文 】
随着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理论界就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问题,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不过,研究者们至今在许多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本文拟就怎样才能使认识趋于一致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此抛砖引玉,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一、观点纷呈的研究现状
理论界对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发表的专题论文不少,仅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来的六年多,见诸报刊的就有四十多篇。不过,由于研究者们的认识或视角不同,因此在论述时观点纷呈,意见很不一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一)关于理论起点问题
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起点从哪里算起?研究者们就有五种不同观点:(1)从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开始算起, 认为从这时起党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注:陈广生、李锡明:《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载《理论学习月刊》,1992(12)。)(2)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论十大关系》开始有了自己的建设路线,邓小平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直接参与了探索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思想。(注:刘仲良:《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载《益阳师专学报》,1994(1);童宛书、 廖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载《教学与研究》,1993(3); 祝福恩:《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载《党的文献》,1992(5)。)(3)1975年全面整顿,认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已提出了至少涉及到邓小平理论的一些最基本的重要观点。(注:张新华:《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起点》,载《探索》,1997(1)。)(4)1978年9月邓小平的东北之行, 认为在这次视察期间他“走一路讲一路”,确定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这是理论历史的和逻辑的起点。(注:阎建琪:《改革开放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载《半月谈》,1998(19)。)(5)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历史转折的标志,是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开始,因而是这个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起点。(注:龚育之:《线索与阶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问题》,载1993年6月23日《文汇报》。)
(二)关于理论的酝酿
在主张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邓小平理论起点的研究者中,有相当多的人把在此之前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归作邓小平理论的酝酿。不过,这种酝酿追溯到何时,又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追溯到1949 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认为党从这里实现了从战争到和平、从农村到城市、从革命到建设的“三大转变”,体现了探索中国国情转变到社会主义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注:石仲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源——兼谈“西柏坡精神”》,载《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1996(3 )。)(2)追溯到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 认为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找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对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20年艰辛曲折探索的继承和发展、纠正和借鉴的产物。(注:薛钰:《全国社会主义时期党史学术讨论会述要》,载《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1994(6 )。)(3)追溯到1975年的全面整顿, 认为全面整顿的指导思想从总体上同“文化大革命”的思想分离开来,对立起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新的指导思想就要诞生了。(注:龚育之:《线索与阶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问题》,载 1993年6月23日《文汇报》。)
(三)关于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划分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理论界有三阶段说、四阶段说和五阶段说等不同意见。至于各个阶段的起迄时间确定在何时,则更是众说纷坛。
在三阶段说中,有三种主要的划分方法:(1 )从八大到“文革”为萌芽酝酿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为逐步形成阶段;十三大后为最终形成确定阶段。(注:童宛书、廖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载《教学与研究》,1993(3)。)(2)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是在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中开始产生、形成主题;十二大到十三大是在全面改革中逐步展开、形成轮廓;十三大到十四大走向成熟,形成体系。(注:龚育之:《线索与阶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问题》,载1993年6月23 日《文汇报》。)(3)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为初步形成阶段; 十三大后到十四大为正式形成阶段;十四大后到十五大为发展阶段。(注:李曙新:《当代中国第三次思想解放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载《社会科学研究》,1998(6)。)
四阶段说的具体划分方法主要有四种:(1)1975年1月至12月全面整顿;从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提出改革开放主张与设想;十二大到十三大系统提出。(注:冷溶、王宁:《新时期邓小平著作、思想、生平研究概述》,载《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4)。)(2)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一届六中全会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拨乱反正阶段;十二大到十二届三中全会是系统提出理论阶段;十三大是理论体系形成阶段;十三届七中全会和江泽民同志1991年“七一”讲话为标志进入深化发展阶段。(注:李泽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载《理论与实践》,1992(6)。)(3)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一届六中全会是从总结历史经验中探索;十二大到十三大是总体命题的提出和理论升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理论体系形成;十四大到现在是承前启后、开拓前进。(注:姜忠:《邓小平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载《党的文献》,1997(6)。)(4)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在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中产生;十二大到十三大在全面改革中发展和形成轮廓;十三大到十四大走向成熟;十五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注:蒋伯英:《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载《党史研究与教学》,1998(5)。)
持五阶段说的主张:五六十年代为萌芽孕育阶段;1975年1 月至12月为前奏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为初具轮廓阶段;十二大到十三届四中全会为概念明确提出,理论体系更加成熟阶段;南方谈话后为进一步深化、丰富阶段。(注:祝福恩:《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载《党的文献》1992(5)。)
二、众说不一的原因在于标准不一
上述情况说明,理论界对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问题的研究,的确呈现着众说纷纭的现状。当然,在学术问题上大家各抒己见,出现不同意见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强求一致。然而,在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指导思想,全党和全国人民正在掀起
分析理论界之所以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问题上出现众多观点,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研究者们所使用的界定标准不同。所谓界定标准,指的是研究者在对起点、形成和发展做界定时,以什么作为衡量的依据。比如,怎样才算开始产生?怎样才算正式形成?怎样才算进一步发展?尽管研究者们在各自的论述中并未明确论及自己的界定标准,但是在论述过程中实际上是在运用着某一种标准。通过对有关论文的分析,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标准来:
(一)根据邓小平理论中的各方面内容是否俱全,也就是理论体系概括的情况作为衡量标准。如凡是把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为界限的,都是强调这次会议通过的《决议》第一次总结了 《试论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确定标准》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0609.html
随着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理论界就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问题,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不过,研究者们至今在许多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本文拟就怎样才能使认识趋于一致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此抛砖引玉,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一、观点纷呈的研究现状
理论界对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发表的专题论文不少,仅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来的六年多,见诸报刊的就有四十多篇。不过,由于研究者们的认识或视角不同,因此在论述时观点纷呈,意见很不一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一)关于理论起点问题
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起点从哪里算起?研究者们就有五种不同观点:(1)从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开始算起, 认为从这时起党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注:陈广生、李锡明:《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载《理论学习月刊》,1992(12)。)(2)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论十大关系》开始有了自己的建设路线,邓小平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直接参与了探索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思想。(注:刘仲良:《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载《益阳师专学报》,1994(1);童宛书、 廖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载《教学与研究》,1993(3); 祝福恩:《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载《党的文献》,1992(5)。)(3)1975年全面整顿,认为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已提出了至少涉及到邓小平理论的一些最基本的重要观点。(注:张新华:《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起点》,载《探索》,1997(1)。)(4)1978年9月邓小平的东北之行, 认为在这次视察期间他“走一路讲一路”,确定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这是理论历史的和逻辑的起点。(注:阎建琪:《改革开放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载《半月谈》,1998(19)。)(5)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历史转折的标志,是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开始,因而是这个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起点。(注:龚育之:《线索与阶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问题》,载1993年6月23日《文汇报》。)
(二)关于理论的酝酿
在主张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邓小平理论起点的研究者中,有相当多的人把在此之前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归作邓小平理论的酝酿。不过,这种酝酿追溯到何时,又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追溯到1949 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认为党从这里实现了从战争到和平、从农村到城市、从革命到建设的“三大转变”,体现了探索中国国情转变到社会主义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注:石仲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源——兼谈“西柏坡精神”》,载《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1996(3 )。)(2)追溯到1956年党的八大前后, 认为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找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对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20年艰辛曲折探索的继承和发展、纠正和借鉴的产物。(注:薛钰:《全国社会主义时期党史学术讨论会述要》,载《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1994(6 )。)(3)追溯到1975年的全面整顿, 认为全面整顿的指导思想从总体上同“文化大革命”的思想分离开来,对立起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新的指导思想就要诞生了。(注:龚育之:《线索与阶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问题》,载 1993年6月23日《文汇报》。)
(三)关于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划分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理论界有三阶段说、四阶段说和五阶段说等不同意见。至于各个阶段的起迄时间确定在何时,则更是众说纷坛。
在三阶段说中,有三种主要的划分方法:(1 )从八大到“文革”为萌芽酝酿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为逐步形成阶段;十三大后为最终形成确定阶段。(注:童宛书、廖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载《教学与研究》,1993(3)。)(2)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是在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中开始产生、形成主题;十二大到十三大是在全面改革中逐步展开、形成轮廓;十三大到十四大走向成熟,形成体系。(注:龚育之:《线索与阶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问题》,载1993年6月23 日《文汇报》。)(3)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为初步形成阶段; 十三大后到十四大为正式形成阶段;十四大后到十五大为发展阶段。(注:李曙新:《当代中国第三次思想解放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载《社会科学研究》,1998(6)。)
四阶段说的具体划分方法主要有四种:(1)1975年1月至12月全面整顿;从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提出改革开放主张与设想;十二大到十三大系统提出。(注:冷溶、王宁:《新时期邓小平著作、思想、生平研究概述》,载《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4)。)(2)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一届六中全会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拨乱反正阶段;十二大到十二届三中全会是系统提出理论阶段;十三大是理论体系形成阶段;十三届七中全会和江泽民同志1991年“七一”讲话为标志进入深化发展阶段。(注:李泽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载《理论与实践》,1992(6)。)(3)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一届六中全会是从总结历史经验中探索;十二大到十三大是总体命题的提出和理论升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理论体系形成;十四大到现在是承前启后、开拓前进。(注:姜忠:《邓小平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载《党的文献》,1997(6)。)(4)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在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中产生;十二大到十三大在全面改革中发展和形成轮廓;十三大到十四大走向成熟;十五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注:蒋伯英:《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载《党史研究与教学》,1998(5)。)
持五阶段说的主张:五六十年代为萌芽孕育阶段;1975年1 月至12月为前奏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为初具轮廓阶段;十二大到十三届四中全会为概念明确提出,理论体系更加成熟阶段;南方谈话后为进一步深化、丰富阶段。(注:祝福恩:《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发展》,载《党的文献》1992(5)。)
二、众说不一的原因在于标准不一
上述情况说明,理论界对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问题的研究,的确呈现着众说纷纭的现状。当然,在学术问题上大家各抒己见,出现不同意见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强求一致。然而,在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指导思想,全党和全国人民正在掀起
学习邓小平理论热潮的形势下,理论界至少应该拿出一个大体一致的意见,给全国群众性的理论学习提供一个比较定型的表述方法,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分析理论界之所以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问题上出现众多观点,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研究者们所使用的界定标准不同。所谓界定标准,指的是研究者在对起点、形成和发展做界定时,以什么作为衡量的依据。比如,怎样才算开始产生?怎样才算正式形成?怎样才算进一步发展?尽管研究者们在各自的论述中并未明确论及自己的界定标准,但是在论述过程中实际上是在运用着某一种标准。通过对有关论文的分析,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标准来:
(一)根据邓小平理论中的各方面内容是否俱全,也就是理论体系概括的情况作为衡量标准。如凡是把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为界限的,都是强调这次会议通过的《决议》第一次总结了 《试论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确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