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人学研究
运营的独立自主的主体。这就内在要求 主体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并自觉承担责任。因此,人的独立 自主或自立是从事有关经济活动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和经济运营的前提条件。在市场经 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只有当人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人格和能力,能独立自主地进行 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他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才 能积极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从对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的反映来看,近年思想界提出 并热烈讨论的“人格独立”、“人的主体性”、“人的个性”和“人的能力发展”等问 题,都旨在倡导一种精神——在市场经济社会,人必须依靠后天的努力奋斗而存在。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作方式,必将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 影响,从而使我们这个时代呈现出新的特点,显现出新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注重利 益的精神;崇尚能力的精神;推崇理性的精神;强调自立的精神。这四种基本精神体现 着人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的根本方式,因而蕴涵着人学理论和方法存在的内在必要性。
(二)为走向知识经济作好人的准备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力将爆发革命,这场革命将以开发人力资源和充分发挥人的 创新能力为中心;人们将不再以拥有土地和钱财的多少论财富,而主要是以知识的多少 、智力的高低和创新能力的大小论贫富;知识作为人的智力的创造性产物,不再是社会 生产的一般性因素,而由于它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而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变成最大 的社会财富;知识化的生产方式使得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日趋智能化,即传统的第一、 第二产业日趋萎缩,而提供智能商品和智能服务的软件产业正成为当前最为夺目的朝阳 产业;而且,知识型的劳动者将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在当今时代,人类经济发展 已从主要依靠物的投入转向主要依靠智力的投入,如果说在传统工业时代主要是拼资金 和设备的话,那么,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则主要是拼素质和人才;未来的国力 竞争主要是人才实力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将在社会中 发挥主导作用。无论是现在中国搞市场经济,还是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社会发展对 人的知识、智力、尤其是人的创新能力的需要,都是最迫切的。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讲的 ,开展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行以开发人力资源为本的发展战略,是中国抓住机遇、迎 接挑战,进而推进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键。
知识经济将使我们走向“以人为本”的时代,而我国的人学正在为其作理论准备。
(三)为解决人的精神世界的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
改革开放将使中国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都要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从而对个 体人的精神、思想、认识、心理和信仰等精神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每个人对这 种影响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感受是不同的。其中一些人们的消极心理体验和精神感受具体 表现在:有些人对新的社会变革和现实环境无法适应,在精神上感到迷茫和痛苦;有些 人对社会多样化和价值多元化的现实感到无所适从,在认识上出现混乱、疑惑和偏差; 有些人对其既得利益被改革所剥夺和当今事事都靠其能力感到不习惯而在改革中无所事 事,在心理上出现失落、焦虑和烦恼;有些人对不满意的生存境遇和生存处境感到无能 为力,在信仰上出现某种危机;有些人对只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而轻视人文精神建设的 现实感到无所归依,在行动上犹豫不决,随波逐流。为此,我国的人学研究积极关注人 的精神世界,努力在解决人的精神需求问题上下工夫。即力求全面、深入、细致和准确 地了解和研究社会变革所引起的人的生存方式的变化及其对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影响, 以及人们对这种影响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感受及其由此产生的精神需求,了解“心”情; 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从而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文化建设 深入人心,精神文明建设入心入脑。
(四)为理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发展状态及其命运提供引导
中国人学的研究者大都具有明确的指导意识,即自觉走向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洞察人 的生存体验,关心中国人的发展状态和发展命运;既从价值观上重视人,又在学理上完 整论说人,还在实践上全面塑造人。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一定曲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不了解人而造成的轻视人 和不能正确对待人。对“文革”现实的最初反叛是从价值观上重视人,表现在要把人当 人看,尊重人和关心人,重视和有效发挥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对人的问题研究 中,人们逐步认识到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进而强调把人当主 体看,正确发挥主体的作用。近年我国人学研究的意图之一,就是唤醒人们对“人”的 自觉尊重,并充分正确发挥人的作用,就是要通过对“人”的全面而深入的科学理解, 来为尊重人和充分正确发挥人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过去我们不是由于重视人而出现许 多问题,恰恰失之于不了解人而轻视人和不能正确发挥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 所以能取得很大成就,其原因之一正是重视人和充分正确发挥人的作用,而改革开放过 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意义上也与对人缺乏科学理解而轻视人和不能正确发挥人的 作用有关。要真正尊重人和正确发挥人的作用,除了在理论上要科学完整地理解人外, 还要在实践上全面塑造人,即在人的内心深处进行人格上的真正彻底的塑造。中国几千 年封建社会造成了中国人的依附性和保守性人格。高扬“科学、民主”旗帜的“五四” 新文化运动,主题就是“立人”,即塑造新型人格。然而,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包 袱过于沉重,人的惰性太大,新文化运动进行的时间又短,更主要的是中国缺乏“立人 ”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所以,新文化运动对人格的塑造是不彻底的,人格并没有发 生根本转变。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8年,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中国 政治制度的变革,主要任务是武装革命。解放后一段时期,党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党内政 治斗争,虽然相应地也进行一些诸如扫盲、发展教育事业等提高人的素质方面的工作, 但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却始终把知识分子当做消极对象而从世界观上加以“教育 改造”,因而也谈不上有计划、有组织和有步骤地进行真正彻
(五)江泽民同志重视人的问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注人的问题是时代的一种呼声,所以,江泽民同志也比较注重人的问题。他主要是 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为了什么人”、“依靠什么人”和“塑造什么人”等问 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为了什么人”强调的是人民本位思想——人民是目的;人 民是主体;人民利益是根本的价值标准。“依靠什么人”强调的是人才战略思想——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人学研究(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0618.html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作方式,必将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 影响,从而使我们这个时代呈现出新的特点,显现出新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注重利 益的精神;崇尚能力的精神;推崇理性的精神;强调自立的精神。这四种基本精神体现 着人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的根本方式,因而蕴涵着人学理论和方法存在的内在必要性。
(二)为走向知识经济作好人的准备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力将爆发革命,这场革命将以开发人力资源和充分发挥人的 创新能力为中心;人们将不再以拥有土地和钱财的多少论财富,而主要是以知识的多少 、智力的高低和创新能力的大小论贫富;知识作为人的智力的创造性产物,不再是社会 生产的一般性因素,而由于它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而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变成最大 的社会财富;知识化的生产方式使得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日趋智能化,即传统的第一、 第二产业日趋萎缩,而提供智能商品和智能服务的软件产业正成为当前最为夺目的朝阳 产业;而且,知识型的劳动者将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在当今时代,人类经济发展 已从主要依靠物的投入转向主要依靠智力的投入,如果说在传统工业时代主要是拼资金 和设备的话,那么,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则主要是拼素质和人才;未来的国力 竞争主要是人才实力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将在社会中 发挥主导作用。无论是现在中国搞市场经济,还是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社会发展对 人的知识、智力、尤其是人的创新能力的需要,都是最迫切的。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讲的 ,开展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行以开发人力资源为本的发展战略,是中国抓住机遇、迎 接挑战,进而推进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键。
知识经济将使我们走向“以人为本”的时代,而我国的人学正在为其作理论准备。
(三)为解决人的精神世界的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
改革开放将使中国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都要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从而对个 体人的精神、思想、认识、心理和信仰等精神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每个人对这 种影响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感受是不同的。其中一些人们的消极心理体验和精神感受具体 表现在:有些人对新的社会变革和现实环境无法适应,在精神上感到迷茫和痛苦;有些 人对社会多样化和价值多元化的现实感到无所适从,在认识上出现混乱、疑惑和偏差; 有些人对其既得利益被改革所剥夺和当今事事都靠其能力感到不习惯而在改革中无所事 事,在心理上出现失落、焦虑和烦恼;有些人对不满意的生存境遇和生存处境感到无能 为力,在信仰上出现某种危机;有些人对只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而轻视人文精神建设的 现实感到无所归依,在行动上犹豫不决,随波逐流。为此,我国的人学研究积极关注人 的精神世界,努力在解决人的精神需求问题上下工夫。即力求全面、深入、细致和准确 地了解和研究社会变革所引起的人的生存方式的变化及其对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影响, 以及人们对这种影响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感受及其由此产生的精神需求,了解“心”情; 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从而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文化建设 深入人心,精神文明建设入心入脑。
(四)为理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发展状态及其命运提供引导
中国人学的研究者大都具有明确的指导意识,即自觉走向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洞察人 的生存体验,关心中国人的发展状态和发展命运;既从价值观上重视人,又在学理上完 整论说人,还在实践上全面塑造人。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一定曲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不了解人而造成的轻视人 和不能正确对待人。对“文革”现实的最初反叛是从价值观上重视人,表现在要把人当 人看,尊重人和关心人,重视和有效发挥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对人的问题研究 中,人们逐步认识到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进而强调把人当主 体看,正确发挥主体的作用。近年我国人学研究的意图之一,就是唤醒人们对“人”的 自觉尊重,并充分正确发挥人的作用,就是要通过对“人”的全面而深入的科学理解, 来为尊重人和充分正确发挥人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过去我们不是由于重视人而出现许 多问题,恰恰失之于不了解人而轻视人和不能正确发挥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 所以能取得很大成就,其原因之一正是重视人和充分正确发挥人的作用,而改革开放过 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意义上也与对人缺乏科学理解而轻视人和不能正确发挥人的 作用有关。要真正尊重人和正确发挥人的作用,除了在理论上要科学完整地理解人外, 还要在实践上全面塑造人,即在人的内心深处进行人格上的真正彻底的塑造。中国几千 年封建社会造成了中国人的依附性和保守性人格。高扬“科学、民主”旗帜的“五四” 新文化运动,主题就是“立人”,即塑造新型人格。然而,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包 袱过于沉重,人的惰性太大,新文化运动进行的时间又短,更主要的是中国缺乏“立人 ”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所以,新文化运动对人格的塑造是不彻底的,人格并没有发 生根本转变。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8年,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中国 政治制度的变革,主要任务是武装革命。解放后一段时期,党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党内政 治斗争,虽然相应地也进行一些诸如扫盲、发展教育事业等提高人的素质方面的工作, 但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却始终把知识分子当做消极对象而从世界观上加以“教育 改造”,因而也谈不上有计划、有组织和有步骤地进行真正彻
底的旨在塑造新型人格的 “革命”。所谓十年“文化大革命”,只不过是一场破坏文化、践踏人性的政治斗争, 而不是全面彻底塑造新型人格的“人的革命”。总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未曾经历过 “文艺复兴”式的、旨在全面彻底塑造新型人格的人的革命,在人的内心深处实行全面 彻底的人格塑造的任务尚未彻底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全面改革和现代 化建设时期,但在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国民素质适应不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一问题 日益突出。开始的改革主要是通过政策方针的调整及适度放权调动人的积极性,即使人 的素质低,也会收到好的效果,所以,人的素质与现代化建设的不适应不大明显。然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的素质与现代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就充分暴露出来了 :农村改革三年后,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问题提了出来,它要求农民懂得现代农业科学知 识和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然而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盲、半文盲,从根本 上难以适应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从而阻碍着农村进一步改革的步伐;个体、私营经 济同样如此。起初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可以利用政策搞得比较出色,但随着商品经济的 逐步建立及市场竞争的展开,不少企业纷纷倒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事经济活 动的个体和私营业主对商品经济和市场竞争不通也不适应,不注重提高其素质;国有企 业改革之所以困难重重,没有较大突破,其原因之一是企业人的素质适应不了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的需要。上述情况表明,全面彻底实行人格的塑造乃成为改革及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迫切要求。近年我国的人学研究已意识到它所面临的这一任务,因而自觉强调 人格的转型与塑造。
(五)江泽民同志重视人的问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注人的问题是时代的一种呼声,所以,江泽民同志也比较注重人的问题。他主要是 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为了什么人”、“依靠什么人”和“塑造什么人”等问 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为了什么人”强调的是人民本位思想——人民是目的;人 民是主体;人民利益是根本的价值标准。“依靠什么人”强调的是人才战略思想——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人学研究(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