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西方经济学 >> 正文

赤字财政、巨额负债与拉美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


本息而诱发了一场席卷整个拉丁美洲的严重的债务危机。这场危机的爆发标志着拉美地区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经历的漫长的增长期的结束,并引起持续的衰退,以致整个1980年代,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被看成为拉美地区“失去的十年”。
  如前所述,由于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1970年代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实施了“负债增长”战略。这一战略的成效不能低估。对其成效,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的评价是:“这种战略利用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形成的特殊条件,以便吸收大量的、迅速增长的外部储蓄,由于这些资金流入,也由于1976~1980年期间拉美出口量的持续增长,拉美地区得以持续地、大量地增加进口。于是,拉美地区在这个阶段保持了它的经济增长速度。”[2]国外大量低息贷款的流入,使拉美国家对经济形势做出了不正确的判断,纷纷采取扩大公共开支(包括日常开支和公共投资)的政策,尤其是墨西哥等石油输出国更是如此,扩大公共开支刺激了国内总需求的上升,带来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二是引起进口急剧扩张,贸易赤字连年加大,靠外债来填补,从而对外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在流入拉美地区的资金中,私人银行资金占的比例急剧上升,这就更决定了资金输入的不稳定性。在流入拉美地区的外资中,私人银行资本由1966~1970年期间的12%增加到1970年代末期的70%。1982年底,拉美地区的外债余额超过3000亿美元,其中80%属欠私人银行债务。1981年,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国际私人银行对这些国家的态度立即发生变化。国内许多人也看到形势不妙而纷纷将资本向国外转移,立即引起外汇储备迅速下降。这是1980年代拉丁美洲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2.1990年代的经济增长先后两次被危机打破。对拉美国家来说,1980年代既是经济危机的年代,也是经济改革的年代。1990年代,拉美大部分国家继续深化经济改革,拉丁美洲经济终于从1980年代的持续衰退中走出来,进入一个恢复增长的阶段。但经济增长仍然未摆脱过分依赖外资的状况,外债总额持续增长。并且由此导致了1990年代的经济增长先后两次被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9年的巴西货币危机所打破。
  1994年底,墨酉哥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从12月下旬到1995年1月中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本国货币对美元贬值60%,股市跌幅达42%,外流资金达10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从170亿美元急剧减少到55亿美元,最少时一度只剩35亿美元。这场危机的爆发除了1994年的总统换届和恰帕斯州农民发动武装暴动等政治因素外,其经济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国内市场开放速度过快。为了尽快加入关贸总协定和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墨西哥过快地实行了贸易自由化,特别是主动放弃了发展中国家应有的权利,一步到位地把进口关税降至10%以下。第二,本国货币币值持续高估。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货币市场放开,比索与美元挂钩,随美元上下浮动。政府对比索汇率采取每天微贬值的半管制的作法,其目的之一是稳定汇率,保持一定的出口竞争能力,目的之二是抑制通货膨胀。但是这种作法显然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瞬息万变,而且由于外资流入过多,对比索需求压力过大,逐步使得比索汇率高估,从而使外贸赤字居高不下和资金外逃。第三,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于外资,外债余额居高不下。长期以来,墨西哥国内储蓄率偏低,1980年代储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23%,进入1990年代,这一比例不断下降,1990~1991年为18.5%,1992~1994年降至15.6%。[3]由于国内储蓄率低,经济发展就不得不依赖于外资。外债余额居高不下(见表3)。目前墨西哥的外债余额仍然偏高,表中数字统计到1998年)。但是,在墨西哥引进的外资中,投机性强的短期外资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而且真正投向生产部门的外资不多。这就使得墨西哥的国家财政和经济建设建立在不稳定的外部资金上,经济十分脆弱,一有风吹草动就不堪一击。
    表3  1990年代墨西哥外债总额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总额 117000 116501 130524 139818 164200 157200 149700 158000

  
  (资料来源: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拉美和加勒比经济概况,1998年》,第105页)
  1999年1月,巴西发生了货币危机。1月13日,巴西政府宣布更换中央银行行长并实行货币贬值。美元对雷亚尔的汇价上、下限分别调整为1:1.20和1.32,贬值幅度为8.27%。这一举措立即引起汇市剧烈动荡,股市下泄,当天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两大股市分别比上一个交易日下跌10.23%和10.59%;外资纷纷抽逃,20天内流出资金50亿美元。面对市场做出的这种强烈反应,巴西政府一改过去死守汇率防线的作法,于1月15日宣布放弃雷亚尔对美元的爬行盯住汇率制,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以缓解汇市动荡给中央银行储备造成的巨大压力。但汇率放开后,美元对雷亚尔比价一路下跌,到2月底达到1:2.06,与1月13日的比价1:1.32相比,贬值幅度达56%。
  巴西货币危机有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的多重因素。经济方面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一)连年贸易逆差和巨额外债所导致的经常项目逆差;(二)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三)汇率制度的僵死导致本币升值;(四)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经常项目赤字和高额公共财政赤字并存。1997年,巴西公共部门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1%,1998年上升到近8%。巴西公共财政的严重失衡,既有经济方面的因素,也有体制方面的因素,表现为公共债务庞大。1998年,公共债务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国内利率过高,加大了公债的偿还负担,1997年偿还公债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2%,1998年上升到7.2%。
  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阿根廷又爆发了严重的经济

危机。目前关于这次危机的讨论已经很多,在此不做详细的论述。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前提;适度的债务融资和赤字政策在短期内能有效刺激经济的增长。这似乎是两条很容易被人接受的描述。但这种很容易被人接受的描述对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价值很有限。我们在利用赤字财政刺激经济增长时一定要注意控制财政风险。注意控制外债规模和内债规模。
    [收稿日期]2002-07-06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公正与生产改造:一种综合的观点[R].智利,圣地亚哥,1992.
  [2]  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拉丁美洲的调整政策和外债重新谈判[R].智利,圣地亚哥,1984.
  [3]  拉美经委会.拉美和加勒比15年的经济状况:1980~1995年[R].1996.
  [4]  Anthony·B·Atkinson,Joseph·E·Stiglitz.LECTURES  ON  PUBLIC  ECONMICS.McGraw-Hill  Book  Company,New  York,1987.
  [5]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6]  张志超.政府财政政策的国际比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7]  苏振兴.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8]  江时学.拉美国家的经济改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063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西方经济学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