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尚无“大萧条”之虞
经济指标尚没有改善;(2)假帐丑闻的直接后果是大公司出现破产倒闭,也使投资者失去了对上市公司、会计公司和证券机构的信任,沉重打击了公众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3)布什政府实行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导致财政赤字连年加大,而利率水平已处于40年来最低点,美元贬值导致美国进口价格上升和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美国将面临升息压力,从而使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后劲不足。由于二季度后公布的经济数据再次引起市场忧虑,因此对美国经济走势持悲观态度的也在增加。
三、美国经济会出现“大萧条”吗?
从理论上讲,一国经济的短期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该国当期的有效需求,即从短期看,只要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利润和收入的预期好转,需求增加,处于衰退中的该国经济就能恢复增长。问题在于,不同经济指标往往提供不回的经济信息,经济指标的公布又是滞后的,因此我们只能从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出发,探讨美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可能趋势。综合看,我们对美国经济短期走势持谨慎的态度,认为出现“大萧条”的可能不大,但仅以低速增长为主,同时经济发展还将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第一,消费者支出增速趋缓是影响美国经济短期走势的重要因素。如前所述,私人消费的强劲增长是促使美国经济在2001年恢复正增长的关键,而私人消费的增长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住房抵押贷款再融资、零息汽车贷款、减税退税以及处于历史低位的利息率等因素。但是,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能对未来消费者支出的增长带来压力。首先,房屋消费的大量支出促成了美国房地产建设热近11年的持续,这不仅是正常周期的两倍多,也是自二战以来最长的,去年美国新房和旧房的销售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2.6%和2.7%。但房地产的销售热潮也大大刺激了房价的上涨,最近数据显示,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触顶回落,到今年6月,新屋动工总量较2月份的峰值已减少约6.5%。由于目前的房地产消费热中有相当大部分是受低利率政策刺激而提前入市,并带有一定的投资成分,所以价格膨胀中的泡沫成分是存在的。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其过程将是漫长的,加之股市泡沫破灭的双重“负财富效应”,其对私人消费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其次,由于美国储蓄率很低,消费者过度的消费能力主要来源于不真实的私人房产和财产的资本利得,家庭贷款占GDP的比例高达75%,消费者负债已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加之油价上涨等可能因素的影响,消费者未来购买能力将受到极大限制。8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已跌至93.5的去年11月以来最低水准,显示未来私人消费增长趋缓的隐忧不可忽视。
第二,企业扩大投资支出的能力不足直接影响美国经济恢复增长的力度。在GDP计量中,存货变化是最敏感的指标,它往往决定GDP的增长水平。美国商务都数据显示5月和6月企业库存均增加0.2%,中断了始于去年4月开始的企业库存下滑趋势,对制造业恢复增长有正面作用,但另一方面企业投资支出和新订单疲软,以及生产价格指数PPI的下降,又使整个制造业前景面临障碍。加之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直接影响企业投资的现象和问题,如股市的下跌、企业利润的下降,以及企业财务假案频繁暴露引起的诚信危机等,均严重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愿望和投资信心,也使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下半年可能继续放慢。
第三,巨额财政赤字对政府支出的压力是影响美国经济走势的另一重要因素。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与前总统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国库创下的2370亿美元盈余(2000财年)相比,美国布什政府的财政预算在2002年将亏损1570亿美元,2003年将亏损1450亿美元。巨额财政赤字问题已引起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激烈争辩,美国也可能通过打击伊拉克扩大政府支出以拉动经济增长,但无论如何,财政赤字的恶化,终将使美国经济复苏面临极大的制肘。
第四,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和外资流入下降对经济走势的影响不容忽视。美国一直存在巨额贸易逆差,经常项目赤字庞大,美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第二季度贸易赤字再创新高,达到1300亿美元,远高于第一季度1125亿美元的贸易赤字。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或购买股票与债券投资,一直是美国弥补经常项目赤字的重要手段,但近期受到公司丑闻、油价波动和战争疑云等利空消息影响,美国资本市场开始受到打击,二季度外商净直接资本投资已暴跌至86亿美元,为1995年来的最低值;而上半年外商直接资本投资仅为196亿美元,与2001年的1080亿美元和2000年的2460亿美元相比大相径庭。在泡沫经济时期因大量公司合并收购而涌入美国市场的大量资金纷纷离去,加之日本和欧洲等投资大户在全球经济不佳和美国市场动荡的情况下,不愿继续追加在美的投资,均导致美国对外资的吸引力逐渐下降,亦成为经济复苏的一大障碍。
有一种观点对照历史上几次大的经济危机,发现美国经济近年的表现有相似的特征:如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存在一个主要发展的热点行业,股票价格的狂涨暴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生产过剩,以及社会舆论的盲目乐观等。由此认为美国经济将可能出现类似30年代的“大萧条”。但研究后我们认为,虽然此次美国战后第10次衰退具有一般衰退的共同点,如生产下降、市场萎缩、股市狂跌、利润下降、企业倒闭和失业大增等,但这次衰退又是在IT革命引起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与过去衰退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经济“大萧条”的发生。
第一,经济周期与股市波动并非完全同步。二战后美国股市共经历了15个波动周期,其中1995年以前经历的14个波动周期中,有8个波动周期与经济周期同步,6个波动周期与宏观经济波动无关。从波动幅度看,这14个周期中收缩期最长的为37个月,股市下落幅度最大的1973- 1974年时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共下跌43.4%,而本次股市波动从2000年3月股市从高峰下落开始到现在已有30个月,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落幅度已超过73%,是以往历次股市波动周期中没有见过的。尽管如此,仍然无法单纯凭借弹性较大的股市的起落证明经济周期的走势,股市泡沫破灭会加重衰退的程度,但与“大萧条”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第二,美
第三,IT革命带来的技术创新有助于减缓衰退的程度。IT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不仅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也使政府和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监控经济运行,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发展进行实时调控,提高经济调解效力;同时信息技术又具有升级换代快的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信息技术的投资有望恢复增长,从而可以缓解企业资本投资软弱乏力的问题。
第四,美国经济的实力与活力是建立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基础上的,它不仅具有世界经济强国转嫁危机的优势,同时无论在实体经济领域还是在信用领域,其自身应付危机的能力都在不断增强,其经济活力与韧性不会因为某些周期性问题或突发事件的冲击而消失,这些也决定了短期内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的可能性不大。
由于目前尚未有经济数据或NBER报告宣布衰退结束,因此美国此次经济衰退将持续多长时间现仍是未知数。与战后历次衰退相比,此次衰退具有持续时间长、程度较深、复苏前景迷茫的特点。从持续时间看,迄至今年6月,衰退已持续16个月,多于前9次平均时间(11个月);从严重性看,去年GDP曾连续3个季度负增长,GDP从最高点到最低点下降3.1%,高于战后衰退期平均下降2.2%的水平(失业率低于过去20年的平均失业率6.2%)(表2)。同时,此次衰退与科技革命引起的产业调整相关,衰退率先由高科技产业开始,经济减速和衰退是由供给而非需求问题所带动,因此由衰退到复苏的调整过程可能更为复杂和艰巨,调整的难度也相对较高。
表2:战后美国经济10次衰退的长度与程度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0644.html
三、美国经济会出现“大萧条”吗?
从理论上讲,一国经济的短期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该国当期的有效需求,即从短期看,只要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利润和收入的预期好转,需求增加,处于衰退中的该国经济就能恢复增长。问题在于,不同经济指标往往提供不回的经济信息,经济指标的公布又是滞后的,因此我们只能从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出发,探讨美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可能趋势。综合看,我们对美国经济短期走势持谨慎的态度,认为出现“大萧条”的可能不大,但仅以低速增长为主,同时经济发展还将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第一,消费者支出增速趋缓是影响美国经济短期走势的重要因素。如前所述,私人消费的强劲增长是促使美国经济在2001年恢复正增长的关键,而私人消费的增长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住房抵押贷款再融资、零息汽车贷款、减税退税以及处于历史低位的利息率等因素。但是,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能对未来消费者支出的增长带来压力。首先,房屋消费的大量支出促成了美国房地产建设热近11年的持续,这不仅是正常周期的两倍多,也是自二战以来最长的,去年美国新房和旧房的销售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2.6%和2.7%。但房地产的销售热潮也大大刺激了房价的上涨,最近数据显示,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触顶回落,到今年6月,新屋动工总量较2月份的峰值已减少约6.5%。由于目前的房地产消费热中有相当大部分是受低利率政策刺激而提前入市,并带有一定的投资成分,所以价格膨胀中的泡沫成分是存在的。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其过程将是漫长的,加之股市泡沫破灭的双重“负财富效应”,其对私人消费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其次,由于美国储蓄率很低,消费者过度的消费能力主要来源于不真实的私人房产和财产的资本利得,家庭贷款占GDP的比例高达75%,消费者负债已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加之油价上涨等可能因素的影响,消费者未来购买能力将受到极大限制。8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已跌至93.5的去年11月以来最低水准,显示未来私人消费增长趋缓的隐忧不可忽视。
第二,企业扩大投资支出的能力不足直接影响美国经济恢复增长的力度。在GDP计量中,存货变化是最敏感的指标,它往往决定GDP的增长水平。美国商务都数据显示5月和6月企业库存均增加0.2%,中断了始于去年4月开始的企业库存下滑趋势,对制造业恢复增长有正面作用,但另一方面企业投资支出和新订单疲软,以及生产价格指数PPI的下降,又使整个制造业前景面临障碍。加之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直接影响企业投资的现象和问题,如股市的下跌、企业利润的下降,以及企业财务假案频繁暴露引起的诚信危机等,均严重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愿望和投资信心,也使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下半年可能继续放慢。
第三,巨额财政赤字对政府支出的压力是影响美国经济走势的另一重要因素。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与前总统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国库创下的2370亿美元盈余(2000财年)相比,美国布什政府的财政预算在2002年将亏损1570亿美元,2003年将亏损1450亿美元。巨额财政赤字问题已引起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激烈争辩,美国也可能通过打击伊拉克扩大政府支出以拉动经济增长,但无论如何,财政赤字的恶化,终将使美国经济复苏面临极大的制肘。
第四,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和外资流入下降对经济走势的影响不容忽视。美国一直存在巨额贸易逆差,经常项目赤字庞大,美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第二季度贸易赤字再创新高,达到1300亿美元,远高于第一季度1125亿美元的贸易赤字。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或购买股票与债券投资,一直是美国弥补经常项目赤字的重要手段,但近期受到公司丑闻、油价波动和战争疑云等利空消息影响,美国资本市场开始受到打击,二季度外商净直接资本投资已暴跌至86亿美元,为1995年来的最低值;而上半年外商直接资本投资仅为196亿美元,与2001年的1080亿美元和2000年的2460亿美元相比大相径庭。在泡沫经济时期因大量公司合并收购而涌入美国市场的大量资金纷纷离去,加之日本和欧洲等投资大户在全球经济不佳和美国市场动荡的情况下,不愿继续追加在美的投资,均导致美国对外资的吸引力逐渐下降,亦成为经济复苏的一大障碍。
有一种观点对照历史上几次大的经济危机,发现美国经济近年的表现有相似的特征:如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存在一个主要发展的热点行业,股票价格的狂涨暴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生产过剩,以及社会舆论的盲目乐观等。由此认为美国经济将可能出现类似30年代的“大萧条”。但研究后我们认为,虽然此次美国战后第10次衰退具有一般衰退的共同点,如生产下降、市场萎缩、股市狂跌、利润下降、企业倒闭和失业大增等,但这次衰退又是在IT革命引起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与过去衰退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经济“大萧条”的发生。
第一,经济周期与股市波动并非完全同步。二战后美国股市共经历了15个波动周期,其中1995年以前经历的14个波动周期中,有8个波动周期与经济周期同步,6个波动周期与宏观经济波动无关。从波动幅度看,这14个周期中收缩期最长的为37个月,股市下落幅度最大的1973- 1974年时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共下跌43.4%,而本次股市波动从2000年3月股市从高峰下落开始到现在已有30个月,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落幅度已超过73%,是以往历次股市波动周期中没有见过的。尽管如此,仍然无法单纯凭借弹性较大的股市的起落证明经济周期的走势,股市泡沫破灭会加重衰退的程度,但与“大萧条”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第二,美
国劳动生产率仍处于较快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年一季度美国劳动生产率猛增8.6%,大大高于1996-2001年平均年增长2.43%的水平,也带动了当季经济的快速增长;二季度劳动生产率虽然按年率计算仅上升1.1%,显示经济复苏势头有所减弱,但与大萧条仍相距较远(前9次衰退期间生产率平均下降0.6%)。一般认为,当前美国企业盈利改善的潜在状况正处于90年代以来的较佳状态,生产率的提高也已超过1970年以来任何一次经济复苏的水平,并且具有继续改善的潜力。
第三,IT革命带来的技术创新有助于减缓衰退的程度。IT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不仅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也使政府和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监控经济运行,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发展进行实时调控,提高经济调解效力;同时信息技术又具有升级换代快的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信息技术的投资有望恢复增长,从而可以缓解企业资本投资软弱乏力的问题。
第四,美国经济的实力与活力是建立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基础上的,它不仅具有世界经济强国转嫁危机的优势,同时无论在实体经济领域还是在信用领域,其自身应付危机的能力都在不断增强,其经济活力与韧性不会因为某些周期性问题或突发事件的冲击而消失,这些也决定了短期内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的可能性不大。
由于目前尚未有经济数据或NBER报告宣布衰退结束,因此美国此次经济衰退将持续多长时间现仍是未知数。与战后历次衰退相比,此次衰退具有持续时间长、程度较深、复苏前景迷茫的特点。从持续时间看,迄至今年6月,衰退已持续16个月,多于前9次平均时间(11个月);从严重性看,去年GDP曾连续3个季度负增长,GDP从最高点到最低点下降3.1%,高于战后衰退期平均下降2.2%的水平(失业率低于过去20年的平均失业率6.2%)(表2)。同时,此次衰退与科技革命引起的产业调整相关,衰退率先由高科技产业开始,经济减速和衰退是由供给而非需求问题所带动,因此由衰退到复苏的调整过程可能更为复杂和艰巨,调整的难度也相对较高。
表2:战后美国经济10次衰退的长度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