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运动世纪性难题的科学解答


必须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相竞争,并通过对外开放、吸取一切文明成果而取得优势,使中国更彻底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理论正是在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行程中逐渐形成的。可以说,马克思“晚年设想”的基本点是邓小平理论的生长点。 
(二)丰富了马克思“晚年设想”的未竟点,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系列方略。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构想,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基本一致的。但邓小平理论包含着世界社会主义长期实践的历史经验,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沉痛教训的总结,因而有着更为深刻的历史积淀和更为丰富的理论内涵,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深化、丰富了马克思的“晚年设想”。可以说,马克思“晚年设想”的未竟点成了邓小平理论的主流。 
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在致查苏利奇的书信草稿中反复强调,俄国跨越的“卡夫丁峡谷”只是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即资产阶级专政时期,而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关联的高度社会化生产力水平则是不能跨越的。马克思“晚年设想”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之后的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之后的“自然分娩”,而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提前建立的。这种社会主义,在我们今天看来,实际上只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落后国家虽然建立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但其物质基础还不够成熟。它们尽管在政治制度上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但在经济上并没有跨越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展阶段,还不是发达的社会主义或成熟的社会主义。长期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并不清楚,存在着超越实际阶段的倾向。党的十三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五大对初级阶段从九个方面作了系统深刻的说明。我国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必须经历一个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目前“最大的实际”,是我们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我们党正是确立了初级阶段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才走出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危机。 
2.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东方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跨越的只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而与之相关联的生产力发展阶段是不能超越的。这是马克思“晚年设想”的一个重要观点。似乎循此思路前进,就可提出商品经济发展阶段不可逾越的理论。马克思是否完成了这一理论的逻辑进程呢? 
马克思晚年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构想时,虽然看到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但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同时也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我们推测,可能是由于马克思早年社会主义理论中确立了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思想,这一既成的理论范式使得马克思在提出“晚年设想”时,忽略了“经济文化落后”所必然蕴含的“商品经济不发达”的背景,导致马克思在研究东方社会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关键时刻,未能充分利用其思想中的合理火花展开深入细致的考察,而与商品经济理论失之交臂。这就可以理解,尽管“晚年设想”为商品经济的理论突破提供了逻辑前提,而晚年的马克思为什么最终也未能实现突破的原因。 
这一历史性突破是由邓小平完成的。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中国要不要发展商品经济?要不要搞市场经济?这个问题成为人们长期争论的焦点。有人提出中国要重搞二百年的资本主义,提出要“补资本主义的课”,这实际上混淆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阶段”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区别。邓小平理论区分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可以超越的,但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是不能超越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十三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思想,邓小平的南巡谈话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十四大把这一思想写进党章,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最重大、同时也是最难的一个突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这实质上是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前提下,解放和发展被“左”的观念所束缚的生产力、被资本主义拉下的生产力,把中国的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3.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马克思“晚年设想”和邓小平理论都倾注了对人的价值和命运的深切关注。马克思反复强调,他之所以主张俄国要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是为了使俄国人民“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29页。),“不通过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可怕的波折”(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1页。)。 这一思路明确地表明了马克思对人的价值和命运的关注,体现了共产主义的人道主义原则。 
邓小平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中,邓小平把“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一切改革是非成败的重要标准之一。江泽民总书记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对邓小平作出高度的评价:“他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政策和方针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十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总之,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丰富了马克思的“晚年设想”,深化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邓小平理论所提出的许多深刻思想,既可以从马克思“晚年设想”中找到它的最初萌芽,又可以看做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晚年设想”所内含然而没有来得及探讨的若干问题的解答,同时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色。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一种典型体现。概而言之,它回答了马克思“晚年设想”的一系列问题:(1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一定

的历史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2)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可以跨越, 而与之相联系的商品生产和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的充分发展阶段,则是不能跨越的。(3)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之后, 像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还必须经历一个初级阶段,大力发展被资本主义所拉下的生产力。(4 )落后国家还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开展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马克思“晚年设想”探索的是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而邓小平理论则回答了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完成了社会主义从“实现”到“建设”的历史性转变,是马克思“晚年设想”的深化和发展。更重要的是,邓小平理论解答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面临的“跨越之后”的世纪性难题,在实践上开辟了落后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再生之路。完整的、系统的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晚年所提出的跨越理论,列宁、毛泽东等依据这一理论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并加以实践;二是邓小平理论,它回答了落后国家在实现“历史性的跨越”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难题。这两者结合,才是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运动世纪性难题的科学解答(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066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