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适度保护的准则
获得的是超额的垄断利润,其市场盈利水平不仅超过国内的其他行业,也大大高于国外同行的竞争对手,比如,目前我国对汽车产业的保护关税就是这样。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国内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严重地缺乏效率。
根据前面提出的适度保护关税的标准,即从受保护相关产业的平均生产成本或平均市场利润来考虑,在受政府保护的产业中,不应当是所有进入该产业的企业都能从市场上获得利润,而应当是成本比较低的企业才能获利,即应当以80%的企业能获得利润为准则。如果任何一个进入受关税保护行业的企业都能获利,显然关税的税率已经过高。这样必须会导致过多的企业进入受保护的产业,已经进入该产业的企业也就缺乏降低成本和价格的足够动力。必须看到,受保护的产业要真正变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首先就必须在价格上逐步具有国际竞争力。因此,适度保护关税应当也必须促使国内企业努力降低价格。如果保护关税只让国内受保护产业中80%的企业有获利的可能性,就会迫使国内进入受保护行业的企业持续地降低成本和价格,在逐步提高效率的过程中成长起来,最终摆脱关税保护这根拐杖。
外商直接投资与适度保护
相对于国际贸易而言,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更为直接。从积极的方面考虑,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可能作出的贡献主要有:扩大投资的资金来源,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出口竞争能力,创造就业并更新就业结构,帮助保护生态环境等(注: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9:FDIand the Challenge of Development.)。然而,跨国公司所追求的利益与东道国的发展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两者在某些方面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外商直接投资给东道国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潜在不利影响主要有:产业结构滞后、技术创新不足和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等。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显然,这里也存在一个适度保护的问题。
伴随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不断地提高,市场结构不断地演变,市场机制的作用也不断地完善。其中,市场机制的效率与市场结构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合理的市场结构是市场机制正常地发挥调节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后进国家要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培育市场,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和有效的市场机制。应当说,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在改变东道国的市场结构方面具有特殊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不同的时点上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国市场结构的影响不同,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也就有很大的差别。在对外开放的早期,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主要效应是增强国内市场上的有效竞争,对培育市场机制具有较明显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外商直接投资直接地增加了市场供给的来源,从而使国内原有的生产厂商面临新的竞争。由于资金短缺和技术开发等原因,如果没有外商直接投资,东道国企业可能在相对长的时期不会遇到有力的竞争,因而通常经济效率较低。外商直接投资者有多年的市场运作经验,进入市场时往往获得东道国政府在政策上作出的优惠和自主经营等方面的承诺,这些往往会对加快东道国的市场化步伐起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跨国公司进入某个国家的市场也往往有一个探索过程,开始时所占的市场份额通常不会很大。
随着对东道国市场环境的不断熟悉和出于同其他跨国企业竞争的考虑,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会极力谋求在当地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从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后进国家在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应当也必须努力防止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垄断本国市场,这就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的适度保护问题。具体地说,也就是要从市场结构的角度来考虑合理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以市场份额标准进行必要的干预。根据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当某个产品的市场上前四名企业的销售额占到市场总额的80%时,即是已经存在垄断,政府就有理由进行干预,以保持有效的市场竞争。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适度保护的数量标准可以表示为:
附图
上式中,∑v[,f]代表某个产品市场上销售规模最大的前4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销售额,∑v[,t]代表某个产品的市场销售总额。很明显,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已经进入的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控制,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经济利益。其一是为民族企业保留了一定的市场空间。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国产业的冲击比商品进口来得更为直接和更为猛烈,以市场份额标准进行适度保护,对于民族企业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中尤其是如此。其二是有利于更好地引进外商投资。如果少数外商投资企业垄断本国的市场,其他外商投资企业进入本国就会受到排斥。保持有效的市场竞争结构才能更多地吸收外国投资,并不断地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发展中国家在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适度保护问题。流行的观念认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不会造成债务危机,在技术转移和增加就业等方面利益很多,因此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是越多越好,这是不对的。对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不能简单地从总量上来判断,必须高度关注在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产业中出现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垄断市场的问题。这种垄断一旦形成,其危害往往会大大超过国内势力对市场的垄断。此时不仅消费者的利益会受到严重的损害,而且会严重地妨碍技术转移,显著地加重东道国经济对外部的依赖程度,甚至可能导致国民经济的命脉被外部势力所控制。对于后进国家来说,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必须要重视市场结构问题,防止直接外商投资企业垄断市场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只有在没有形成外商投资企业垄断本国市场的条件下,吸收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才是有利的。
金融开放中的适度保护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日益开放的重要方面和突出标志是金融市场的开放。比如,目前国际市场上资金的流动规模已大大超过了国际贸易的总额,在一个国家内部发生的金融危机,往往会产生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与一般的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所不同的是,金融市场所涉及到的主要是货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货币不仅是市场交易的媒介,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货币
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开放过程中,金融开放是一个特别敏感的领域。与经济生活中的其他领域相似,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有利于金融资产的多元化,推动金融创新,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金融发育滞后存在于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启动和保持快速经济增长的一个严重制约因素。开放金融市场不仅是促进金融发育的重要措施,也是整个经济对外开放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然而,金融开放的风险也特别高。最近几年先后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阿根庭金融危机表明,金融市场的开放不当,所带来的危害往往是灾难性的,全局性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在推进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时,应当也必须高度重视适度保护问题。这里还是要不要开放的问题,发展中国家所能承受的只能是适度的开放。
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开放方面要避免严重的外部冲击,尤其是防止金融危机的形成,基本的一条是必须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当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货币政策是政府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政府可以采用的最后手段。通过调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途径,政府可以对市场利率产生影响,进而对消费、投资和国际收支状况等产生调节作用。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否充分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显然是直接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一个主要因素,直接关系到能否保持内部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随着金融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国家在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
现实生活中不难观察到,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是弱势货币。因此,在金融开放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冲击,使政府失去在货币政策方面的控制力。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通常都不能自由兑换,当遭到短期资本转移和外汇投机等攻击时,比较容易出现外汇供给不足,进而导致货币贬值,形成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流通规模通常比较小,即使内部本身的经济规模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0735.html
根据前面提出的适度保护关税的标准,即从受保护相关产业的平均生产成本或平均市场利润来考虑,在受政府保护的产业中,不应当是所有进入该产业的企业都能从市场上获得利润,而应当是成本比较低的企业才能获利,即应当以80%的企业能获得利润为准则。如果任何一个进入受关税保护行业的企业都能获利,显然关税的税率已经过高。这样必须会导致过多的企业进入受保护的产业,已经进入该产业的企业也就缺乏降低成本和价格的足够动力。必须看到,受保护的产业要真正变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首先就必须在价格上逐步具有国际竞争力。因此,适度保护关税应当也必须促使国内企业努力降低价格。如果保护关税只让国内受保护产业中80%的企业有获利的可能性,就会迫使国内进入受保护行业的企业持续地降低成本和价格,在逐步提高效率的过程中成长起来,最终摆脱关税保护这根拐杖。
外商直接投资与适度保护
相对于国际贸易而言,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更为直接。从积极的方面考虑,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可能作出的贡献主要有:扩大投资的资金来源,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出口竞争能力,创造就业并更新就业结构,帮助保护生态环境等(注: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9:FDIand the Challenge of Development.)。然而,跨国公司所追求的利益与东道国的发展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两者在某些方面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外商直接投资给东道国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潜在不利影响主要有:产业结构滞后、技术创新不足和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等。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显然,这里也存在一个适度保护的问题。
伴随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不断地提高,市场结构不断地演变,市场机制的作用也不断地完善。其中,市场机制的效率与市场结构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合理的市场结构是市场机制正常地发挥调节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后进国家要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培育市场,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和有效的市场机制。应当说,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在改变东道国的市场结构方面具有特殊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不同的时点上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国市场结构的影响不同,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也就有很大的差别。在对外开放的早期,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主要效应是增强国内市场上的有效竞争,对培育市场机制具有较明显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外商直接投资直接地增加了市场供给的来源,从而使国内原有的生产厂商面临新的竞争。由于资金短缺和技术开发等原因,如果没有外商直接投资,东道国企业可能在相对长的时期不会遇到有力的竞争,因而通常经济效率较低。外商直接投资者有多年的市场运作经验,进入市场时往往获得东道国政府在政策上作出的优惠和自主经营等方面的承诺,这些往往会对加快东道国的市场化步伐起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跨国公司进入某个国家的市场也往往有一个探索过程,开始时所占的市场份额通常不会很大。
随着对东道国市场环境的不断熟悉和出于同其他跨国企业竞争的考虑,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会极力谋求在当地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从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后进国家在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应当也必须努力防止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垄断本国市场,这就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的适度保护问题。具体地说,也就是要从市场结构的角度来考虑合理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以市场份额标准进行必要的干预。根据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当某个产品的市场上前四名企业的销售额占到市场总额的80%时,即是已经存在垄断,政府就有理由进行干预,以保持有效的市场竞争。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适度保护的数量标准可以表示为:
附图
上式中,∑v[,f]代表某个产品市场上销售规模最大的前4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销售额,∑v[,t]代表某个产品的市场销售总额。很明显,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已经进入的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控制,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经济利益。其一是为民族企业保留了一定的市场空间。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国产业的冲击比商品进口来得更为直接和更为猛烈,以市场份额标准进行适度保护,对于民族企业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中尤其是如此。其二是有利于更好地引进外商投资。如果少数外商投资企业垄断本国的市场,其他外商投资企业进入本国就会受到排斥。保持有效的市场竞争结构才能更多地吸收外国投资,并不断地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发展中国家在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适度保护问题。流行的观念认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不会造成债务危机,在技术转移和增加就业等方面利益很多,因此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是越多越好,这是不对的。对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不能简单地从总量上来判断,必须高度关注在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产业中出现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垄断市场的问题。这种垄断一旦形成,其危害往往会大大超过国内势力对市场的垄断。此时不仅消费者的利益会受到严重的损害,而且会严重地妨碍技术转移,显著地加重东道国经济对外部的依赖程度,甚至可能导致国民经济的命脉被外部势力所控制。对于后进国家来说,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必须要重视市场结构问题,防止直接外商投资企业垄断市场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只有在没有形成外商投资企业垄断本国市场的条件下,吸收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才是有利的。
金融开放中的适度保护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日益开放的重要方面和突出标志是金融市场的开放。比如,目前国际市场上资金的流动规模已大大超过了国际贸易的总额,在一个国家内部发生的金融危机,往往会产生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与一般的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所不同的是,金融市场所涉及到的主要是货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货币不仅是市场交易的媒介,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货币
的信誉和效力都是维持其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主权。
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开放过程中,金融开放是一个特别敏感的领域。与经济生活中的其他领域相似,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有利于金融资产的多元化,推动金融创新,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金融发育滞后存在于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启动和保持快速经济增长的一个严重制约因素。开放金融市场不仅是促进金融发育的重要措施,也是整个经济对外开放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然而,金融开放的风险也特别高。最近几年先后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阿根庭金融危机表明,金融市场的开放不当,所带来的危害往往是灾难性的,全局性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在推进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时,应当也必须高度重视适度保护问题。这里还是要不要开放的问题,发展中国家所能承受的只能是适度的开放。
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开放方面要避免严重的外部冲击,尤其是防止金融危机的形成,基本的一条是必须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当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货币政策是政府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政府可以采用的最后手段。通过调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途径,政府可以对市场利率产生影响,进而对消费、投资和国际收支状况等产生调节作用。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否充分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显然是直接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一个主要因素,直接关系到能否保持内部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随着金融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国家在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
现实生活中不难观察到,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是弱势货币。因此,在金融开放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冲击,使政府失去在货币政策方面的控制力。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通常都不能自由兑换,当遭到短期资本转移和外汇投机等攻击时,比较容易出现外汇供给不足,进而导致货币贬值,形成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流通规模通常比较小,即使内部本身的经济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