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策略思想述要


【关 键 词】策略思想/改革开放时期/实践/循序渐进/实事求是/摆脱贫困/不封闭 
【 正 文 】 
策略不同于政策,政策是实行路线的行动准则和要求,而策略更多的是领导方式和领导艺术,是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的提炼和升华。涉及全局的策略就是战略,艺术性极强的策略就是韬略。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的斗争策略极大地保证了革命目标的实现。政策是执行路线的必要保证,策略对于路线的贯彻同样意义重大。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政策和策略密不可分。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的策略思想,不仅保证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顺利贯彻,保证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而且充分展示了邓小平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驾双全局的能力。本文仅对一些涉及全局性的策略思想作一述要。 
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 
邓小平同志倡导不争论,特别是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既缘于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与反思,又是集中全党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发展经济的重要策略思想。他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我们曾经有过“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痛苦历史,没有争出是非,反而使思想更加混乱。更重要的是,那些无谓的、无休止的争论,尤其是动辄把思想认识问题说成是不同意识形态斗争的作法,不仅耗费了时间,丧失了机遇,也拉大了差距,挫伤了人民的积极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找不到经典答案,没有现成模式借鉴,新旧利益的调整,整个过程,充满矛盾,充满困惑,充满探索,有些问题不宜争论,有些问题不必争论 ,有些问题既没有争论的价值,又没有争论的意义,争起来没个完。大至土地能不能分,特区能不能办,一国两制能不能搞,小到喇叭裤能不能穿,一首歌能不能唱,一台戏能不能演,……空耗岁月进行口舌之争,远没有“拿事实说话”更为有效。当然,不争论并不是没有标准,评价是非的标准就是“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最好的回答是实践,是实践后的社会成果和铁的事实。事实胜于雄辩,不争论,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实践,体现了小平同志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原则。 
不乱风,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感性认识的海洋,盲目模仿,一窝蜂,一阵风,一个样,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惯性和风气,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鉴于历史的教训,小平同志说:国家这么大,情况太复杂,改革不容易,因此决策一定要慎重,绝不能一哄而起,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总设计师的一项重要设计,就是认清国情、省情、县情、乡情,就是从具体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干什么都不搞一刀切,一股风。 
推行一项政策,允许等待、观望,允许看一看再说,想通了再干,不搞强迫,不搞运动,干多少是多少。这样慢慢就能跟上来。改革的政策,人们一开始并不是都能理解的,要通过事实的证明才能被普遍接受。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正确引导,不搞一哄而起;学习典型,不照搬照抄;循序渐进,不搞齐步走。出了问题,提倡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属于什么范围就在什么范围解决。不借题发挥,推而广之,举一反三。 
不乱风,可以争取主动。有利于我们脚踏实地,苦干实干,边干边总结,此路不通走彼路,这里不行往那里,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前进,有利于从眼前的事情做起,一步一步前进,一个一个解决问题,不回避,不等待,不空喊,不乱来,有利于稳步前进,循序渐进,情况不明,把握不大时,不轻举妄动,出了问题的时候,可以暂时停一停,整顿一下,整顿还可以留一个尾巴,时机成熟,条件具备时,就可以大步前进。 
不摇摆,看准了就要大胆地改、大胆地试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条道路是曲折的、艰难的。虽然信心不足者有之,急于求成者也有之,耽心悲观者还有之,但“自己的路”必须走到底。在改革开放的十几年,来自“左”的和右的干扰,常常容易使航向改变。必须排除干扰,把握方向,不被风浪左右,才能保证始终如一地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批判,政治风波的平息,经济秩序的整顿,高层领导人的变更,苏联东欧政局的剧变,等等,这些在过去足以使局势发生改变的重大历史因素,而在今天却没有阻碍、更没有改变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为什么?归根到底在于邓小平同志的“不摇摆”。 
动摇来自于摇摆。立场不稳,信心不足,左右摇摆,最终才动摇根基。翻开邓小平文选第3卷,类似“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动摇不得”、“扭住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的表述随处可见。“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人民高兴,我们也有信心。我们的政策是不会变的。要变的话,只会变得更好。”“我们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不会动摇的,一直要干下去。”“我们的一些提法,从发展战略到方针政策,包括改革开放,都是对的。要说不够,就是改革开放得还不够……以后怎么办?原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要照样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干下去。”“有了这一条,中国就大有希望。” 
做到不摇摆,还要敢闯敢干,敢试敢冒。“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相反,有了这种胆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就会增加信心,更加坚定不移。 
不教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是用现成的结论去裁剪现实生活,而是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作出新结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迷信,更不能盲从,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他们许多人(指第三世界国家)想搞社会主义,我劝他们按照自己的情况搞,叫什么都可以,只要发展生产力就行。”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邓小平根据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策略思想。他说:“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起来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被国外许多政治家称之为“天才创造”的“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敢于创新,富于睿智的杰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对国际上有意义的想法的话,那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处理国际事务,“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如果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考虑国家关系,在苛责别人的同时,也孤立了自己,不仅朋友难交,交了也难相处。必须学会“同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只要对中国的发展有好处,就要结交。 
不教条,一切为了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原则的

坚定性同策略的灵活性一旦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释放出的能量是巨大的。 
不超越,我们仍然处在一个摆脱贫困的阶段 
制定政策不能超越阶段,过去的失误就是“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明确,“虽然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一直到本世纪末,我们仍然处在一个摆脱贫困的阶段”。“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地搞了社会主义。”在整个初级阶段,一切非共产主义、非社会主义因素,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不能追求超越阶段的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模式。 
“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现在之所以贫穷,就是因为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主义。也正是因为贫穷,必须加快发展步伐,必须有一种紧迫感。“不要慢”,“不能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所以“能快就不要慢”,“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策略思想述要》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079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