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
外出见世面 拉 3 58.5
城市收入高 拉 4 57.5
农村太穷,生活太苦 推 5 54.9
对在家乡从事的职业不满意 推 6 37.2
别人都出来了,受别人影响 拉 7 35.4
家乡封闭保守,思想不解放 推 8 34.3
农村税费过重 推 9 26.6
城市生活条件好 拉 10 25.2
家乡学习条件差、受教育机会少 推 11 21.3
村干部作风恶劣 推 12 16.1
当地人际关系复杂、难处 推 13 5.9
和领导关系不好 推 14 2.0
想外出多生孩子 拉 15 0.4
那么,农民工进城以后,可以获得多大的经济利益?本研究对比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收入与自己在家乡时的收入(参见表3)。
笔者2002年的调查显示,进城前与进城后的年收入比较,农民工平均比进城前多收入8738.3元。表3显示,90.1%的农民工进城后,收入都比在家乡时有了明显上升。其中,约20%的人高出10000元及以上,而52.4%的人高出5000元及以上。巨大的经济差异作为一种驱动力,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流入城市。
表3 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收入比自己在家乡收入高出的数额(2002年)
按高出数额分组(人民币:元) 人数 各组的百分比
24000及以上 16 5.9
10000-23999 38 13.9
6500-9999 43 15.8
5000-6499 46 16.8
3000-4999 52 19.0
1000-2999 47 17.2
200-999 4 1.5
与在家乡时收入相等 16 5.9
低于在家乡时收入 11 4.0
合计 273 100.0
那么,究竟是推力大一些还是拉力大一些?以往的国际研究表明,不同地区推力和拉力是不同的。Jenkins对墨西哥向美国移民的研究表明,墨西哥的推力所起的作用大于美国方面拉力的作用(注:J.Craig Jenkins,Push/Pull in Recent Mexican Migration to the U.S.International-Migration-Review,vol.11,no.2,Summer,1977,pp.178-189.)。笔者以上使用的材料,由农民工自己排序时,2000年排在前两位的是推的因素,2002年排在前两位的是拉的因素,似乎不相上下。但是,考虑到城市对外来民工的种种限制,如各种针对外来工的限制政策、城市居民对外来工的歧视等,我们就会意识到,在中国场景下,城市对外来工不仅仅是拉力,推力也不可小视。与此同时,农村对于农民工的吸引力却十分弱小,因此,城市拉力和农村推力两种力量相权衡,还是农村中的推力所起的作用更大些。
当然,在注意到经济收入驱动力第一位因素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其他非经济因素(noneconomic factors)的影响。而以往关于流动人口推拉的研究中,对此是有所忽略的(注:Yu.P.Doshchitsin & N.N.Lapin,Forced Migration in a Large Industrial City of Siberia.
Sotsiologicheskie-Issledovaniya,vol.22,no.9,1995,pp.96-99.)。80年代,农民通常是与过去没有承包土地时相比,而不是做横向比较。90年代以后,农民开始与外出的老乡比较,甚至与城里人比较,所以“见世面”和“发展机会”就变得重要起来。在表1和表2的两次调查中,“外出见世面”均占有较高位次,选择比例也均超过了50%。同样的非经济因素“别人都出来了,受别人影响”在两次调查中,一次占第6位,一次占第7位,所填答的百分比为34%-35%,这是比较重要的心理因素。这是对推力与拉力因素的分析。那么,推力与拉力作用的力度有多大?换言之,它对流动距离有什么影响?
3.影响农民工“流动距离”的因素分析
对流动距离以及影响流动距离因素的分析也是传统推拉研究的重要方面。所谓流动距离指的是外出远近问题。
笔者对四川15个区县农民
工流出的研究数据表明,多数农民工属于跨省的长距离流动。本次调查方式是向农村的家人询问外出农民工打工的地点。结果,26.6%是本县以内,7.0%是县外省内,而66.4%是出省流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差异是远距离的,所以,农民工的远距离流动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下面,笔者具体分析影响农民工流动距离的因素。
第一,教育对流动距离的影响。国际上以往的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流动距离呈正比例关系(注:李强:《关于国外人口流动研究文献的回顾》,《国外社会学》1996年第3期。),本研究印证了以往的结论,即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长距离流动,反之,受教育程度越低则越倾向于近距离流动。表4反映了这种正相关关系,它反映了高教育者的较高流动能力。
第二,性别对流动距离的影响。关于性别对流动的影响,早年英国研究者雷文斯坦(E.Ravenstien)曾提出,女性流动率要高于男性。笔者的数据并不支持这个结论。笔者的研究证明,在流动人口和农民工中,男性比女性的比例要高一些。比如,2000年数据,男性为61.1%,女性为38.9%;2002年数据,男性为63.2%,女性为36.8%。不过,有意思的是,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长距离流动。下面运用相关系数测量外出距离与流动者性别之间的关系。虽然相关系数不是太高,但正相关的关系很清楚,女性比男性流动的距离更远(参见表5)。
第三,年龄对流动距离的影响。对于年龄与流动距离的关系,以往的数据不多。本研究证明,年龄与流动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即年龄越大越倾向于近距离流动,年龄越小则越倾向于远距离流动。流动人口年轻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农民工中30岁以下者占到总数的比例1999年为69.3%,2000年为66.5%(参见表6)。
表4 受教育程度与流动距离的关系
项目 相关系数 《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