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创造性内涵与历史地位
【关 键 词】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哲学理论/实事求是
【 正 文 】
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问题是理论界仍在争论的问题,其争论的焦点在于邓小平是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大大制约人们对邓小平理论的深入理解。有鉴于此,笔者选取了毛泽东、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关系这个角度,对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问题进行一番探讨,试图为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发展做些工作。
一、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思想的理解
自从东汉班固使用“实事求是”一词后,该词逐步作为一个成语流传下来,用来指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作风。到了近代,一些思想家们用它来指称西方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注:参见《郭嵩焘日记》(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31页; 《郑观应集》(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04页。 )而一些学者则把实事求是看作中国固有的治学方法,(注:参见侯外庐:《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第309页。 )梁启超进一步把实事求是看作一种普遍的基本的科学方法(注:参见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35页。)。可以这么说, 在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给予独特的解释时,当时的人们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已经从日常用语层面含义的基础上逐步上升到一种科学方法的层面,但是,尚没有上升到哲学层面。
在继承当时人们对实事求是一词的合理解释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又把它上升为一个哲学范畴,这样一来,实事求是一词就有了非哲学层面的和哲学层面的两层含义。这两层含义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它们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完整内容。
从非哲学层面看,毛泽东把实事求是看作一种做人、处事及从事工作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毛泽东指出:“凡真理都不装样子吓人,它只是老老实实地说下去和做下去。……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835 —836 页。 )这里的实事求是显然是指老老实实的态度。 在1954年《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我们是靠老实吃饭,不靠摆架子吃饭。……我们要实事求是。我们对一切事情都要加以分析:好,就肯定;不好,就批评。 ”(注:《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6—347页。)这里的实事求是显然也是指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态度。周恩来在1949年5月7日的《学习毛泽东》一文中也用实事求是的非哲学层面的含义来评价毛泽东,他指出:“毛主席的学习态度,他自己的口号是‘实事求是’。他是最老实的,是则是,非则非。他是最反对骄傲反对急躁的。在三十年的革命运动中,他就是在反对骄傲反对急躁的斗争中成熟起来的。他的作风也是谦虚而又谨慎的。……我们要学习他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态度、作风上,也就应该老实,不要沾染浮泛与骄傲急躁的习气。”(注:《周恩来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42页。)
从哲学层面的涵义上来讲,实事求是指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注:《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上述引文中的第一、二句话,讲的是哲学意义上的实事求是的第一层含义,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三句话讲的是哲学意义上的实事求是的第二层含义,即理论联系实际。
把实事求是从哲学层面加以解释,并使之成为一个哲学范畴,这是毛泽东的首创,也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当代中国哲学的重要贡献之一。而在把实事求是一词改造为一个哲学范畴时,毛泽东还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哲学层面实事求是的第二层含义即理论联系实际的含义就是毛泽东新添的,是前人没讲过的。
对于实事求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毛泽东有如下思想:
首先,从实事求是的非哲学层面的意义上讲,毛泽东认为,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处事做人和干工作,是能否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起码条件。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而要求得真理,不老老实实、实实在在是不行的。他指出:“我想,我们应该是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什么人是老实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是老实人,科学家是老实人。……一切狡猾的人,不照科学态度办事的人,自以为得计,自以为很聪明,其实都是最蠢的,都是没有好结果的。我们党校的学生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2页。)这里说的很清楚,老实、实在的态度是与马克思主义兼容的,而不老实、不实在则是与马克思主义不相容的。
其次,从实事求是的哲学层面的意义上讲,毛泽东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起码的或常识的要求。在他看来,工作上不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那就是反马列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态度。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态度看成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并说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在1941年8月给中央起草的《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中,毛泽东对作为哲学范畴的实事求是作了更为简洁而明确的定位:“粗枝大叶、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作风,就是党性不纯的第一个表现;而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则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注:《毛泽东文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1页。)1937年9月,毛泽东在读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一书时作了如下摘要:“辨证唯物论的特点,在于抓住事实的核心,事实的本质,事实的内部发展规律性,不在于尊重事实的表面。机械唯物论者,经验论者,实用主义者也都尊重事实,都只尊重表面的事实。尊重表面事实,是认识的初步阶段,是科学的初期阶段,十七八世纪的唯物论,和机械的科学思想就是这样的。”(注:《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02—203页。)毛泽东对艾思奇的思想表示了赞同,认为单凭实事求是不足以把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区别开来。
应该说,把实事求是看作马列主义起码的要求,只是说明马克思主义还有更为本质的特征,并不能说明它就是马列主义的灵魂或精髓。因为,凡灵魂或精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有用对立统一规律解释实事求是的思想。他认为调查研究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唯一办法,而要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把握住这方面的观点,这种观点,就 《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创造性内涵与历史地位》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0858.html
【 正 文 】
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问题是理论界仍在争论的问题,其争论的焦点在于邓小平是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大大制约人们对邓小平理论的深入理解。有鉴于此,笔者选取了毛泽东、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关系这个角度,对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问题进行一番探讨,试图为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发展做些工作。
一、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思想的理解
自从东汉班固使用“实事求是”一词后,该词逐步作为一个成语流传下来,用来指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作风。到了近代,一些思想家们用它来指称西方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注:参见《郭嵩焘日记》(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31页; 《郑观应集》(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04页。 )而一些学者则把实事求是看作中国固有的治学方法,(注:参见侯外庐:《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第309页。 )梁启超进一步把实事求是看作一种普遍的基本的科学方法(注:参见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35页。)。可以这么说, 在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给予独特的解释时,当时的人们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已经从日常用语层面含义的基础上逐步上升到一种科学方法的层面,但是,尚没有上升到哲学层面。
在继承当时人们对实事求是一词的合理解释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又把它上升为一个哲学范畴,这样一来,实事求是一词就有了非哲学层面的和哲学层面的两层含义。这两层含义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它们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完整内容。
从非哲学层面看,毛泽东把实事求是看作一种做人、处事及从事工作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毛泽东指出:“凡真理都不装样子吓人,它只是老老实实地说下去和做下去。……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835 —836 页。 )这里的实事求是显然是指老老实实的态度。 在1954年《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我们是靠老实吃饭,不靠摆架子吃饭。……我们要实事求是。我们对一切事情都要加以分析:好,就肯定;不好,就批评。 ”(注:《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6—347页。)这里的实事求是显然也是指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态度。周恩来在1949年5月7日的《学习毛泽东》一文中也用实事求是的非哲学层面的含义来评价毛泽东,他指出:“毛主席的学习态度,他自己的口号是‘实事求是’。他是最老实的,是则是,非则非。他是最反对骄傲反对急躁的。在三十年的革命运动中,他就是在反对骄傲反对急躁的斗争中成熟起来的。他的作风也是谦虚而又谨慎的。……我们要学习他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态度、作风上,也就应该老实,不要沾染浮泛与骄傲急躁的习气。”(注:《周恩来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42页。)
从哲学层面的涵义上来讲,实事求是指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注:《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上述引文中的第一、二句话,讲的是哲学意义上的实事求是的第一层含义,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三句话讲的是哲学意义上的实事求是的第二层含义,即理论联系实际。
把实事求是从哲学层面加以解释,并使之成为一个哲学范畴,这是毛泽东的首创,也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当代中国哲学的重要贡献之一。而在把实事求是一词改造为一个哲学范畴时,毛泽东还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哲学层面实事求是的第二层含义即理论联系实际的含义就是毛泽东新添的,是前人没讲过的。
对于实事求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毛泽东有如下思想:
首先,从实事求是的非哲学层面的意义上讲,毛泽东认为,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处事做人和干工作,是能否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起码条件。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而要求得真理,不老老实实、实实在在是不行的。他指出:“我想,我们应该是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什么人是老实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是老实人,科学家是老实人。……一切狡猾的人,不照科学态度办事的人,自以为得计,自以为很聪明,其实都是最蠢的,都是没有好结果的。我们党校的学生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2页。)这里说的很清楚,老实、实在的态度是与马克思主义兼容的,而不老实、不实在则是与马克思主义不相容的。
其次,从实事求是的哲学层面的意义上讲,毛泽东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起码的或常识的要求。在他看来,工作上不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那就是反马列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态度。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态度看成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并说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在1941年8月给中央起草的《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中,毛泽东对作为哲学范畴的实事求是作了更为简洁而明确的定位:“粗枝大叶、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作风,就是党性不纯的第一个表现;而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则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注:《毛泽东文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1页。)1937年9月,毛泽东在读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一书时作了如下摘要:“辨证唯物论的特点,在于抓住事实的核心,事实的本质,事实的内部发展规律性,不在于尊重事实的表面。机械唯物论者,经验论者,实用主义者也都尊重事实,都只尊重表面的事实。尊重表面事实,是认识的初步阶段,是科学的初期阶段,十七八世纪的唯物论,和机械的科学思想就是这样的。”(注:《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02—203页。)毛泽东对艾思奇的思想表示了赞同,认为单凭实事求是不足以把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区别开来。
应该说,把实事求是看作马列主义起码的要求,只是说明马克思主义还有更为本质的特征,并不能说明它就是马列主义的灵魂或精髓。因为,凡灵魂或精
髓之说,是说它能最准确地概括马列主义的本质特征。总体来看,毛泽东是把矛盾观点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本质的特征的。在《矛盾论》中,毛泽东不仅把辩证法看作一种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宇宙观(宇宙观即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笔者),而且还进一步对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作了系统的探讨,认为矛盾就是事物,矛盾就是过程,矛盾就是认识,矛盾就是一切,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1965年毛泽东还提出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解释各种范畴的设想,认为各种范畴“都要以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去说明”(注:《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7页。)。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有用对立统一规律解释实事求是的思想。他认为调查研究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唯一办法,而要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把握住这方面的观点,这种观点,就 《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创造性内涵与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