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金融学论文 >> 正文

推动适应中俄经贸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与合作


一、中俄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

  (一)中俄贸易迅速发展的趋势明显

  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中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1998~2002年间,中俄双边贸易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1.5%,其中2000年和2001年的增幅都在30%以上,到2002年中俄进出口额达到了119.3亿美元,俄罗斯成为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国(参见表1)。

  在中俄贸易中,中方的进口大于出口,且随着中俄贸易的发展,贸易差额逐年上升。这主要与中俄贸易商品结构和统计口径有关。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商品以服装、鞋类、土特产品、粮食、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为主,从俄进口的商品则以飞机、钢坯、肥料、原木、冻鱼、成品油、钢材、船舶、纸浆、塑料等军工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这造成了中方的进口商品金额超出了出口。2002年中国对俄贸易逆差有所降低,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边境地区逐步将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旅游购物纳入了海关统计。

  

表1  中国对俄贸易发展走势(单位:亿美元)


  

  影响未来双边贸易发展最主要因素是各自国内经济的发展趋势,如果中、俄经济都能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双边的贸易往来还将持续增长。根据世界银行、IMF、OECD等组织的预测,中、俄两国经济的增长势头依然稳定。因此,可以判断双边的贸易将继续扩大。在贸易的商品结构方面,我国对俄出口的传统商品,如服装、鞋帽等虽仍将占主要地位,但比重将会降低;而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会进一步增加;从俄进口的商品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二)中俄双方投资活跃,但规模有限

  在双边贸易发展的同时,双方相互投资也日趋活跃。截至2002年9月底,经外经贸部批准并备案的在俄中资企业有474家,总投资规模3.03亿美元,主要从事贸易、微电子、通讯、家用电器组装、木材加工等;俄在华投资项目共1383个,合同外资金额7.06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核电、汽车、农机组装和化工领域。但双方相互投资的规模都不大,中国在俄罗斯的投资只占俄年吸收外资的6%;俄在华投资则不到中国吸收外资的1%。

  俄罗斯对华投资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等地。投资行业集中在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建筑业、批发零售商业餐饮业和科技研究技术咨询行业,2001年所占比重分别达到58.5%、15.9%、6.1%、5.9%和3.2%(根据DRC数据库计算)。总体上看,俄罗斯企业在华投资规模较小、资本装备程度比较低,经济效益欠佳,对当地税收与就业的贡献较为有限。但是这些企业产品主要面向国外市场,带动了我国出口增长;而且由于其原料和材料的当地采购率比较高(进口依存度很低),对当地上游产业的相对生产诱发效果比较明显,这一点明显不同于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的日本、韩国等来源的投资企业。

  中国在俄罗斯的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以及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涉及贸易、餐饮业、轻纺加工、家用电器组装、通讯、微电子技术、木材加工、农业种植等领域。总体上看,对俄罗斯投资目前仍然没有形成规模。多数与双边贸易活动直接相关,营业范围更多集中在一般消费品和家用电器产品的生产与贸易方面。目前中国的TCL、春兰、华为等知名家电和电子企业已在俄罗斯投资发展业务。

  囿于俄罗斯的资金现状,俄对中的投资在未来几年仍会保持在现有水平。但中对俄的投资却有可能出现明显增长,这主要是受我国进一步放松对企业“走出去”限制的影响。近来,我国从外汇管理、审批等环节放松了对企业境外投资的限制,有利于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法制环境的改善,到俄罗斯投资的企业将会增加。

  (三)中俄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潜力巨大

  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是中俄两国经济合作的又一个重要领域。俄罗斯对华劳务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俄科技人员通过中俄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议或者其他途径来华从事科学研究、咨询与新产品开发、技术转让活动。除此之外,来华从事长期或短期商贸、演艺、餐饮服务等商业活动的俄罗斯劳务人员也达到了一定规模。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2年中国接待的俄罗斯客人达到127万人(次)的规模,相当于全部外国客人的1/10左右。如果按照本课题组去年的研究成果,保守估计大约有17.7%的来华人员是从事劳务活动,2002年俄罗斯对我国的劳务输出约为22.5万人(次)。

  中国在俄罗斯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的业务基本上集中在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主要分布在基础设施、建筑装修、森林采伐、农业合作等领域,大项目较少,整体规模较小,合作潜力尚待进一步挖掘。当前,主要通过森林开发带动一批劳务输出。2002年,中国与俄罗斯完成的承包工程金额为9952万美元,劳务合作金额为8552万,分别比上一年增加了10.4%和41%。

  目前,俄罗斯对华的劳务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需要引进大量的技术人才,而俄罗斯的科研技术人才资源丰富,在技术科学、计算科学等领域具有学位的专家绝对人数比美国多30~40%。由于历史、地理和成本方面的原因,中国东北从俄罗斯引进技术人才将更加便利、更具效益。如果我国政府能从政策上加以引导,俄罗斯对我国的人才输出将有较快的增长。由于受以往我方经营不规范、俄方法制环境不完善、排斥中国人心理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对俄罗斯的劳务输出一度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但我方在主要合作领域的竞争优势依然存在,只要在规范经营、与当地政府搞好关系方面继续努力,随着俄方合作环境的改善,对俄劳务输出仍可能恢复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并有可能出现新的增长。

  二、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对金融服务的要求

  (一)通畅的贸易结算渠道

  在国际贸易中,通畅的贸易结算渠道是保证双边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一般地,双边贸易额越大,对贸易结算渠道通畅程度的要求越高。根据贸易的方式不同,结算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在易货贸易中,双方交换的商品就是用作结算的媒介;而在常规贸易中,货币是结算的媒介。货币结算是当前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方式,主要渠道包括银行结算、个人携带现金结算和地下钱庄结算。随着国际银行信用体系的发展,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银行结算是最普遍的贸易结算渠道。通过银行间的电子传输系统和信用结算体系,不同国家间的贸易行为得以顺利实现。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银行结算又包括托收、电汇、信用证等多种方式。由于信用证结算包含有银行信用的成分,而且受《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号)》规范,越来越成为各国进出口商所倚重的结算工具,尤其是在开发新客户的过程中,信用证结算可以帮助出口商降低信用风险,增进双方的信任。个人携带现金结算一般多在边境贸易中使用,而地下钱庄结算主要发生在经济发展不

平衡、银行业务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间。

  1992年以后中俄双边贸易之间由政府间计账贸易转向市场导向的钱货贸易,结算方式也由物物结算转变为货币结算。在钱货贸易发展的最初阶段,贸易方式并不规范,“倒包”现象普遍,一般贸易量有限,因此结算多是现金结算,或者在中国境内完成,或者在俄罗斯境内完成,这就涉及到大量的现金转移,参与交易的进出口商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089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金融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